浅谈中学生不良心理的成因及其矫正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6-16
/ 2

浅谈中学生不良心理的成因及其矫正

辛本波

烟台市莱山区滨海中学辛本波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章标识码】B【文章编号】1326-3587(2012)06-0025-01

校园生活中,我们常看出中学生存在这样的一些心态:考试失利之后表现出来的心理波动性和承受挫折的脆弱性;追求友谊但不能被家长、老师理解和认可后所表现出来的爱的压抑感;追求理想但缺乏坚强的意志和自制力之后所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不成熟等。在校园生活中,我们也常发现中学生中存在这样一些行为:有的孩子经常说谎,有的孩子非常孤僻,有的孩子喜怒无常,有的孩子嫉妒心很重等等,这些行为都说明,孩子们的心理是不够健康的。

那么这些不良的心理现象是如何产生的,我们又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加以预防和矫正呢?

一、中学生不良心理的成因

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一)生理的因素。如身体残障、身材矮小、口吃等都会给学生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使学生产生自闭、抑郁等心理现象。

(二)家庭的因素。暴力家庭、离异家庭、贫困家庭甚至大病家庭等都是学生产生逆反心理、障碍心理、偏激行为等心理行为的根源。

(三)学校的因素。在学校理,由于教师在教育管理过程中的错误,如体罚和变相体罚、处理犯错误的学生有失公允、应该表扬未得到表扬等原因,都有可能对学生造成心理创伤,导致学生产生自暴自弃、玩世不恭等行为,从人格、心理出现逆反表现。

(四)社会的因素。在社会转型时期,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不可避免的侵袭和浸染着学生,使学生中产生盲目攀比、追求享乐、不劳而获、不思进取等与基本公德相悖的思想意识,最终导致学生心理及行为向着不良方向发展。

(五)心理的因素。有的学生因为生理的特点,先天生成胆小、懦弱、粗野等气质,也成为影响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上述诸多方面的影响因素中,任何一方面的欠缺或不妥,都会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发展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在学校教育中,必须十分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问题,通过各种有益途径不断增强学生的“免疫”能力,使其正真成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合格人才。

二、中学生不良心理的矫正

(一)让中学生深入分析,找到产生不良心理及行为的原因,对症下药。

1、中学生不良心理及行为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一般而言,它是生理、心理特殊发展与一定社会环境的产物。社会上“一切向钱看”的不良风气,不良书刊、杂志、影视等的传播,家庭成员的赌博、酗酒等等,在中学生心理趋于成熟、心理模仿性增强的情况下,极易染上某些不良行为。为此,应当对其本身的生理、心理特征和所处的具体环境做出客观、具体的分析,找出产生不良心理及行为的原因,切不可采取空洞、简单的说教、乱批、乱指责一通。在矫正不良心理及行为的过程中,要注意不断提高他们的识别能力和控制能力,帮助他们确立自尊自强的信念,自觉抵制外来的不良影响,不断增强自我防范能力,这是矫正青少年不良心理行为的内在条件。

2、让学生认识到不良心理及行为对社会和自身健康成长带来的危害。

一些中学生由于以自我为中心,缺乏毅力,愚昧无知,道德法制观念日趋淡薄,是非颠倒,荣辱混淆,以致无心学习,有的干脆逃学、辍学,这些行为严重影响了青少年正常的学习生活,妨碍其身心的健康发展,而且破坏社会风气,干扰社会安定秩序,有的甚至发展到违法犯罪,危害极大。例如,有的中学生认为身边有异性朋友是一种气派,毫不忌讳地在朋友面前炫耀这种关系,导致一些好胜心强的青少年也“不甘落后”去结交异性朋友,并由此导致一系列不良行为甚至堕落。因此,只有认识到不良心理的危害,认识到自身的错误,才是防止并矫正不良行为的开端。

(二)学校教育要注重正面导向,帮助学生走上正确的人生之路。

1、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当前,拜金主义、利己主义、个人享乐思潮冲击着学生稚嫩的心灵,学校的宣传教育要注重舆论导向,通过课堂教学过程渗透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教育,使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发展能力的同时,不断培养其完整、科学的世界观,并在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拓宽视野、增长才干。

2、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积极情绪。

生活中,少年儿童如果遇到父母失和、亲人病故、家长斥责、学校处分、考试落榜、同学关系紧张以及身体创伤等事件时都有可能导致紧张等不良心理产生。教育工作者必须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以积极愉快的情绪去体验去感染去教育学生,教育学生学会自我调节,控制消极情绪的方法,如理智、升华、转移、自控、宣泄等方式。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帮助那些情绪化倾向比较重的学生逐步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体验生活的美好,逐步培养乐观向上的情感。

3、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教师的作用。

在学校心理卫生工作中,正确发挥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教师的作用,对于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是至关重要的。要掌握科学、先进的心理辅导和教育理念和方法,要协助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要热爱学生,充分了解、信任、尊重自己的学生,并在爱的基础上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采取正确的教育态度,正确的教育方式,做他们真正意义上的心灵导师。

(三)家长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肩负起社会的重任。

要教育好子女,父母必须认真学习、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研究自己子女的心理特点,针对孩子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教育,才能肩负起社会重任,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有益于社会发展的人才。

1、根据青少年时期生理发育的特点,注意保证孩子身体发育所需的各种营养,引导他们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注意劳逸结合。支持孩子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课外活动和体育锻炼,以促进其身体健康成长。

2、创造条件,培养孩子的多种兴趣和爱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提高他们的创造意识和愿望。

3、关系并尊重孩子的独立性,善于因势利导,给予恰当的情感关怀,使其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4、指导孩子筛选社会信息,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

5、加强对孩子的品德教育和法师教育。

(四)全社会要协调行动,减少不良信息的消极影响,提供良好的社会氛围。

帮助教育青少年,保证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是关系国家前途、改革开发大业后继有人的大事。因此,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提供良好的社会氛围是全社会的责任。

1、文化、教育部门要多为青少年提供有益的精神食量。

2、公、检、司、法及各种大众传播媒介要利用各自不同的特点和作用,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和健康心理教育。

3、青少年居住区要不断改善和优化居住环境,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开展有益的活动,形成精神文明建设的新气象,建立综合性的青少年社会帮助网络和心理咨询服务网络。

4、“关心下一代”工作协会要有计划地开展教育活动,通过言传身教、现身说法,共同做好青少年的心理疏导、社会帮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