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静脉穿刺护理体会

/ 1

儿科静脉穿刺护理体会

王晨付丽

王晨付丽(黑龙江省电力医院150030)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16-0329-02

【关键词】儿科静脉穿刺护理体会

小儿静脉穿刺是儿科护理工作中重要的操作技术,快速完成小儿静脉穿刺可减少患儿痛苦,争分夺秒地抢救患儿,提高护理质理和工作效率。根据多年来的经验,淡一淡静脉穿刺的体会:

1行小儿静脉穿刺术,首先要选择好穿刺部位

一般新生儿及婴幼儿多选择头部浅静脉,如:头皮浅静脉、颞浅静脉;年长儿多选择腕部及手背的桡静脉、尺静脉,躁部的大隐静脉、小隐静脉及足背静脉。其次,要掌握最佳时期,不要盲目下针,觉得十分有把握时再行穿刺。动作要快,而且要准,一针见血。在进行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时,多伴小儿啼哭,穿刺的最佳时期是小儿刚啼哭时,此时头皮静脉充盈,易穿刺。如果啼哭时间较长,皮肤潮红掩盖了血管走行,不易看清,这样就给穿刺带来困难。让家长哄一会孩子,待患儿不哭时,隔3~5分钟再行穿刺;再次,注意穿刺手法:选择好血管后,左手拇食指分开固定血管远近端,拇食指相对推赶几次,待血管暂时充盈,绷紧皮肤,右手持针,快速平行剌入血管。

进针角度:进针角度的大小与进针穿刺深度要适宜。进皮肤时角度不宜过大,一般20°右,穿刺深,角度就大,穿刺浅,角度就小,进入血管时要根据血管的特性决定。管壁厚、硬、易滚动者,角度相对要大些,大于40度,这样针尖锐利部分接触血管壁使滚动血管不易滑脱。对内侧表浅,脆性较大的直管要保持低角度,平行进针,见回血后一般不宜继续进针,以防穿破血管,使穿刺失败。

进针力度:在穿刺的整个过程中的用力速度大小不同,各个组织的进针力量和进针速度掌握得不当,直接影响穿刺的成败。如当穿刺进入皮下组织时,用力要小而轻、稳,同时还要慢。对易滚动静脉,力度要大些,对脆性大的静脉力度要小些。

2还有几种特殊情况在行静脉穿刺时应加以注意

肥胖患儿:不同肥胖患儿的皮下脂肪厚薄不一,静脉沟的深浅度不一,在这种情况下,用手触摸静脉沟,掌握其深浅度,用右手拇指桡侧缘划一线作记号,快速平行进针。进针时注意宁浅勿深,因为这次失败,还有下一次机会,如果此处血管看不清也触不到时,应另选血管。

脱水患儿:脱水患儿的血管较狭窄,弹性较差,血液循环不良,血管充盈度欠佳,要熟练掌握静脉的走行及分支。用5ml注射器抽取少量液体,穿刺进针后,抽吸有回血证明在血管内,但有时既使进入血管,抽吸也无回血,此时应缓慢静注少量液体,如没有渗出证明穿刺成功。

皮肤较黑的患儿:选好血管后,用拇指压迫穿刺部位片刻,按压后的皮肤暂时发白,这样就可以看清血管,立即进行穿刺。

水肿的患儿:由于组织水肿,血管不易看清,静脉沟不易触及,熟练掌握浅静脉的分布、走行及分支。用拇指按压穿刺部位片刻,使水肿驱散到血管周围,充分暴露血管后快速进针。

3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新生儿疾病具有病情变化快特点,丽患儿又不能用语言来表达,只能用哭声、用口周颜面皮肤颜色、用呼吸、用前囱张力、用吸吮力、反应能力、肌张力来表示,所以新生儿病房的护士必须有高度的责任感,慈母般的心来对待每一位患儿,来度过工作时间的分分秒秒,它有可能为下一步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在可能决定一个小生命的生与亡。如新生儿呼吸衰竭,新生儿惊厥、新生儿颅内出血等有脑水肿的可能,密切观察前囱紧张或隆起,瞳孔的变化,及时与医生取得联系,对防止脑疝的发生很重要。还有,对于新生儿高热的处理一般首先散包降温,如果观察不到,就有可能因患儿体温调节中枢的不完善而导致硬肿,加上输入的液体温度一般都低于患儿体温,在此更体现严密观察新生儿输液的重要性。

在穿刺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提高穿刺的一次成功率,更重要的是如何保护好血管,拔针后一定要压迫穿刺部位1分钟;勿出血,这样下次穿刺时还可以从原有的针眼处进针。优点是在患儿还没有感觉到疼痛时穿刺就完毕,掌握静脉穿刺法十分重要,但也不能忽视对基础知识的学习,要多看、多摸、多练。总之,高危新生儿病房的患儿,在输液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只有掌握新生儿的生理特点及输液规律后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也是新生儿病房护士所应具备的重要条件。同时不断学习新理论,新技能,理论联系实践,以提高未来人口素质、提高护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杨静群.浅表静脉输液中穿刺技术的点滴体会[J].四川医学,2000年02期.

[2]孙春震.静脉穿刺及几种意外情况的处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4年02期.

[3]林万莲.预防静脉穿刺后发生血肿[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9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