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土段路基沉降观测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2-12
/ 1

软土段路基沉降观测分析

杨震乾

杨震乾(中国中铁四局七分公司,安徽合肥230022)

摘要:以某城际铁路DK13+015.6~147.4处软土路基处理为例,对CFG桩加固处理之后的沉降观测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沉降观测;双曲线;软土路基;沉降曲线

1一般特征和典型基本形式

选取该段4个沉降观测点,编号分别为0013026L1、0013080L1、0013117L1、和0013137L1。

根据现场实测数据,绘出“时间—填土高—沉降量”路基地表沉降的关系曲线图。它们代表典型软土段路基施工过程实测沉降曲线图,具有软土段路基沉降曲线的一般特征和典型基本形式。

通过对测点实测数据的整理,分类归纳出阶段性观测值,作为进一步分析的依据。

2工后沉降分析和预测

路基填筑完工后,路基的施工荷载施加完成,根据实测值,可采用双曲线法进行沉降分析和预测,得出模拟值与实测值的差异以及沉降变化趋势。

2.1典型实测点数据整理

从具有软土路基段沉降的一般特征和典型基本形式测点中选取0013105L1的沉降观测点为研究对象。该点位于线路软弱土路段上,填筑高度5.306m。本段路基填筑材料为AB组填料,地基处理采用CFG桩加固。从2008年8月开始对该点进行观测,到2010年2月结束,历时18个月,累计观测110余次,施工期约每1天采集数据一次,路堤施工完工后半年内约5~8天观测一次,完工6个月后约30天观测一次。

2.2双曲线法

双曲线沉降计算具体过程如下:

(1)确定起始时间T,路基填筑结束时T=0;

(2)根据实测数据计算T/(ST-S施);

(3)依据表2.4所列,绘制T与T/(ST-S施)的关系图;

(4)确定系数A、B的值;

系数A为图2.7中拟合线与T/(ST-S施)轴相交值,系数B为拟合线与T轴夹角的正切值。

计算得,A=4.252366B=0.04529

(5)将系数A、B代入公式ST=S施+T/(A+B×T)和S终=S施+1/B,可以由双曲线关系推算出沉降-时间曲线;

ST=S施+T/(1.252366+0.04529×T)

S终=S施+1/0.4529S终=37.407mmS施=15.33mm

工后总沉降量S工后=S终-S施=22.077mm

(6)路基工后模拟沉降量和实测沉降量对比。

根据分析结果,工后最终沉降量为22.077mm,小于规范规定:路基工后沉降不大于150mm,满足规范要求。

3成果分析与预测结论

利用双曲线法预测后期沉降变形,其实测数据与相对应的预测曲线吻合度较好,客观地反映了路基沉降的动态发展情况,可以科学、准确的预测路基沉降量,从而估算工程的稳定性、更好地指导施工。

参考文献

[1]崔希璋.广义测量平差[M].第2版.北京:测绘出版社,1992.

[2]赵显富.变形监测动态图形系统[D].武汉:武汉测绘科技大学,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