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英语主体性课堂教学的意义及特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3

浅谈英语主体性课堂教学的意义及特点

秦春香

江苏泰州实验中学秦春香

素质教育的开展和新课改的推进都倡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要求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倡导课程实施要注重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而主体性课堂教学强调的就是以学生为本,承认和确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并从学生角度出发来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活动中强调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自主性、合作性和创造性。它可以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培养学生的主体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主动、全面地发展,并为将来的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长期的英语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往往会悟出这样一条定理:课讲得好不等于学生成绩就好。各学校课讲得好的老师大有人在,其中可分两种情况:一种是课讲得好,学生成绩也好;另一种是课讲得好,学生成绩并不好。导致后一种状况的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老师在课堂一讲到底,把时间和思维空间全占了,或者留给学生的时空不多,学生是被动的学。

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认为,知识是由学习者主动建构的,而不是被动地由外部注入的。这种积极的建构发生在与他人交往的环境中,是社会互动的结果。我们借鉴此教育理论来分析英语教学可以发现:学生不同的学习态度会导致不同的学习结果,有效的英语课堂教学是建立在学习的主体──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主动理解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的,学生主体是否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是影响课堂效率的关键。

在课堂上,学生对课堂教学活动在心理反应上大致可以分成以下三种类型:①无动于衷型;②有反应但不主动参与型;③积极响应并主动参与型。第二和第三类学生中都有成绩优秀的,最起码也是成绩平平,但第一类学生的成绩就几乎全部相对较差。由此可见,学生只有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掌握学习技能和方法,进而才能提高自己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鉴于此,主体性的教学要求教师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把观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机会让给学生,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主权。首先,要把预设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预设的学习内容,可以是教材中学生自己尚未弄懂的问题,也可以是课堂教学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还可以是学生根据自己的自学与讨论而设的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等。其次,要把思考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课堂上,不少老师习惯把学生的思考限定在自己的预设范围之内,使学生的思维拘囿于本本上的所谓权威说法或解法,拘囿于老师的思考范围,不敢让学生有所突破,封杀了学生思考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课堂上,要把思考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不仅要敢于让学生放开思考,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还要引领学生进行开放性的思维,生成各种问题。第三,要把讲解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这不仅对那些能够讲解的学生是一种鼓励,对不能讲解的学生也是一种促进。实践证明,在讲解知识的过程中,能让学生讲解的地方让学生讲,其效果反而比教师讲解更好一些。

区别于传统课堂教学,主体性英语课堂教学在实施过程中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学生主体是英语主体性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

我们所教的对象是活泼好动的儿童,他们有自己的思维,是一个能动的主体,而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器和训练器。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英语课程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应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课程的实施应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构建知识、提高技能、磨砺意志、活跃思维、展示个性、发展心智和拓展视野的过程。英语教学的实质是交际,学生只有通过主动参与、自主探索,才能获取新知识,培养能力。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是主体性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教师更新教学观念和转变教学方式的关键。在英语主体性课堂上,教师不应该把现成的知识交给学生,而应该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精神,在课堂上积极参与、主动交流,让以语言交际为主的英语课堂充满和谐欢乐的气氛,充满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

国外学者的研究发现,学生的成就动机与其学业成就之间的平均相关为0.34。这充分证明了学生主体的作用。其实,主体性课堂只要教师敢于放开手脚,学生在充分预习的前提下,基本上都能够成功地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甚至当一个“合格的小老师”。拿泰州地区主体参与模式下的试卷讲评课为例,原来的试卷讲评课基本都是教师一讲到底,懂不懂全看个人的领悟能力。可现在的试卷讲评课是以学生讲评为主,学生每讲解一道练习,都会像老师一样启发别的学生该题应该掌握什么知识点以及能拓展到哪些知识点。整个过程中学生人人都可以到黑板上讲解,人人都可以对讲解的不足加以补充,人人都能在课上充分显露自己的才能。这样一来,人人也就都能获得一定的成就感。而且每道题由一个学生讲解,方式、口味不同。对听的学生来说,不懂的同学想获得新知,懂的同学想找出讲解的同学的错误和不足;对讲题的同学来说亦是最好的锻炼,他们对这种类型的题目加深了印象,很长一段时间不会忘记。学生通过积极参与这些课堂教学活动,也体会到自己的主体地位,调动了自己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换句话说,学生主体参与的过程就是变“一言堂”为“群言堂”的过程,它打破了正襟危坐的“听、记、练”的模式,打破了封闭的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使学生在课堂中可以大胆地无所顾忌地与教师、同学展开交流,使学生均有机会获得成功,在成功的喜悦中主动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参与教学过程。

实践证明,只有在这种主动参与的课堂上,师生才能全身心投入,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才会闪现出光辉和魅力,也只有这样,才能让英语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第二,合理分组是英语主体性课堂教学的关键所在。

主体性课堂教学要求人人参与课堂活动。在实践中,研究者发现分组合理与否是影响人人参与课堂活动成败的关键。一般情况下,一个小组4至6人,既有学习、组织能力强的,也有稍微差一些的,这样的话,可以有人组织开展讨论,分配各个组员的任务。一般情况下让学习、组织能力强的学生担任小组长,这样在小组合作讨论的过程中能够真正把大家组织起来。当然小组长的角色也可以不固定,有时候可以调整一下,让基础较差的学生担任小组长,这样能够减少基础较差的学生依赖别人的思想,促进基础较差的学生增加责任感,在小组合作讨论的过程中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这样可以在促进学生掌握文化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组织能力,从而促进每一位学生的进步。

当然,在分组的过程中还要注意男、女生以及性格的搭配。正所谓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在初、高中这样一个年龄段,学生更愿意在异性面前表现自己,这样在小组合作讨论的过程中可以激发学生更加积极地思考问题,提高学习的效率。另外,分组时要注意性格的搭配,尽量把性格外向和内向的学生搭配在一个小组,这样就不至于由于大家都比较内向,没有人愿意首先积极主动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大家都沉默不语会影响整个小组合作、交流和讨论的氛围,也无法提高课堂效率。

总之,成熟的分组机制才可以让每个学生在小组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发现自己可以干、能够干的事,真正实现主体性课堂教学中全员参与的要求。

第三,正确诱导是英语主体性课堂教学的重要保证。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变为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这就意味着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发挥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所扮演的角色是多样的,比如,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者,问题情境的创设者,课堂生成问题的激发者、发现者和参与解决者,思维的启发者。但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尽一切可能诱导”,“教师”就是“导师”。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所谓“相机诱导”可以理解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在关键地方、关键时候、针对关键问题适时巧妙而灵活地启发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加深理解、拓展思路,促使学生茅塞顿开,恍然大悟。大量的事实证明:如果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忽视了教师诱导作用的发挥,忽视了师生交互的设计,那么这种教学必定失败无疑。学生的学习将会成为没有目标的盲目探索,讨论交流将成为不着边际的漫谈,花费很多时间,不得要领,甚至可能钻进牛角尖。

第四,尊重差异是英语主体性课堂教学的重要支撑。

主体性课堂教学要求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特点,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成功的机会,在知识和能力方面都有充分发展。其基本精神是以学生为主体,承认并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各层次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开发。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这样的话:教学和教育的艺术和技艺就在于发挥每个人的力量和可能性,使他感到脑力劳动中取得成绩的喜悦。学生有的语言表达能力强,有的形象思维能力强,有的动手操作能力强,所以作为主导作用的教师,要尊重学生差异,关心信任每一位学生,相信所有的学生都能学习,都能学好。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不仅要考虑教材“双基”知识,还要顾及学生的能力、情感、心理素质,要从学生实际出发,面向全体学生,既要根据学习基础较差、学习水平较低的学生的特点制订出基本教学目标,又要针对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制订出提高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使教学目标具有一定的弹性,以便挖掘各层次学生的学习潜能,使每个学生都有适合自己的和谐的发展空间。具体实施中可以将学生分为优中差三组,基础较差的学生回答基础的问题,中等学生回答提高性的问题,基础好的学生解决综合能力较强的问题。这样分层设置目标,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既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克服自卑心理,更能体现自主学习的乐趣,使优生得以提高,中等生得以进步,差生得以转化。

分层教学切忌给学生过多硬性化的限制。比如,在处理初中英语每个单元的Maintask部分的写作任务时,对学习基础较差的同学,可以列出相关的词语并允许他们边读范文边仿写;对学习中等的同学,可要求他们根据列出的词语,自己去想象、去造句;而对学习好的同学,除了上面的要求外,还要求他们学会正确使用关联词、修饰语等等。又如,在听力教学时,允许成绩较差的同学打开书本,边看边听,肯定远远好过于学生一头雾水,不知所云。

第五,关注生成是英语主体性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

主体性课堂每堂课教学内容的确定都应该是在充分了解具体班级学情的基础上,依据课程标准和教学要求,由教师在课前备课时确定的。但教学内容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可变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课堂生成问题作出及时的应对和调整。教学内容呈现形式不求统一,视学校教学条件而定。同时,在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向教师和教科书质疑,鼓励学生把自己不明白或存有异议的问题提出来供师生研讨,对勇于陈述自己与老师或教科书不同观点的学生要给予特别的鼓励和表扬。这样做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探索热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意识,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总之,以前的教学模式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单纯追求学生认知的发展,这种教法不但枯燥无味,而且窒息了学生的思维,扼杀了学生的创新精神。而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通过主体的全员主动参与,最大限度地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的课堂生成及问题的解决,提高了课堂整体效率。它改变了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偏重结果,忽视过程与方法的倾向;偏重学生记忆,疏忽学生思维能力的引导。它倡导教师真正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教学中进行角色转换,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重视学生人格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