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漠的背后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0-20
/ 1

冷漠的背后

王华莲

——浅析农村中小学生的生命教育现状

王华莲湖北省郧县安城中学442533

去年12月,《人民日报》报道了复旦大学生在黄山遇险,致使民警张海宁不幸牺牲的事件。之后,公众质疑张海宁死后18人的冷漠做法,此事也引发了众多人对于如何尊重生命的思考。其实,在生命教育价值观培养上,作为一名从教二十多年的山区教师,我认为,学校做得的确不够,尤其是农村中学。

首先,一切围绕教学质量转的办学指导思想,扼杀了师生的生命价值观。

为了业绩,广大师生们起早贪黑忙教学,经常能看到课余时间教师门前站着、蹲着、趴着补课的学生。吃饭钟响了,孩子们仍然在“认真”完成落下的课……老师们的这些所做所为,表面上看是在爱学生,实际上是对孩子生命健康的藐视。而我们有些学校不知从何时起,把某些教师管理的“成功经验”引进来,让孩子们昔日的课间午间可自由支配的时间,被新的“督学”模式所取代。山区学校都是住宿学生,快节奏的学习和管理模式,孩子们洗头、洗衣服都要挤时间,关爱自己都没有功夫,哪里有心思去关爱他人呢?真可谓“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教科书”。

与此同时,山里的孩子身在农村,亲近大自然的机会很多,可“圈养”在教室或家里,难以也懒得去感受自然界中各种生命的多彩与可贵。因此,折花斩草随手可及,燕巢鸟窝随意捅掏……难怪名校大学生要用硫酸去伤黑熊、复旦学生冷漠对待为他们献出生命的张海宁……

其次,学校管理机械,导致师生人情冷淡,影响了孩子们的真情表达。

去年本校一位教师因手术住院,在家休养三个月(家与学校只有一公里)。按常理,学校应有组织地带学生去看望,学生也可自行去探望。可这期间,没有一位学生去探望这位老师。是这位老师不值得学生尊敬吗?非也,这位教师从教二十多年,受她资助的学生很多,她更是一位敬业的好老师。

面对堆积的营养品,这位老师希望孩子们去“消灭”掉一部分。于是她给某位班主任发短信,想让孩子们去她家看看,且申明不让带任何东西。其实这位老师也非常想念孩子们。可那位班主任顾虑太多,既担心校长不同意孩子们出校门(学校规定,无事不准离开学校),又怕孩子们花钱买慰问品,乱了学校的规定,违背了上级三令五申不准乱收费的规定(在次之前也是如此,就连住在校内的生病教师也没学生去探望)。因为有了这一系列顾虑,那位班主任始终没让孩子们去,其他班主任也漠然处之。

看到这种情景,我心好寒!扼制乱收费,把学生最起码的礼仪和尊师行为都禁锢了。久而久之,学生哪有关爱他人的行为呢?无怪乎,师生在路上相遇,没有学生主动跟老师打招呼,乘车时竟有学生和老师抢座位,哪还有多少学生给他人让座呢?而我们农村中小学几乎每个星期都要接受来自上级的各种检查,以及年终的综合评比,且这些都与学校的名利挂钩。试想这样的体制,能有多少时间去关注孩子们的生命教育,又有多少时间去参与“爱心”表达呢?还不如“铁面无私”的好!

再次,金钱至上的观念,腐蚀了孩子们的心灵,泯灭了他们应该担当的社会责任。

众所周知,农村中学一半以上是留守儿童,长期留守使他们情感缺失和心理失衡,在他们眼中或许只有金钱,没有什么责任。我在上《不要在崇拜中迷失自我》一课中,曾做过一个小调查,其结果是,对金钱崇拜的学生高达100%,多可怕的一代呀!

农村中学是这样,发达地区如何呢?近日,中央二台《经济与法》栏目报道了去年江苏某中学发生的一起溺水事件。面对同伴的死,因为怕担责任,三名八年级学生,竟然在施救无果的情况下,结成了“攻守同盟”,知情不报,还藏匿了死者的衣物,致使案情延缓了一个多月。小小年纪的所做所为比复旦学生的“冷漠”更让人吃惊。而我们身边的学生,看到同伴打架知情不报,坐山观虎斗的有,为一点小事大打出手的有,同伴有难不愿伸手援助等屡见不鲜。

学校也相应地开展了一些活动,如法律知识讲座、安全知识讲座等,但没有切实可行的奖惩措施,远不及七、八十年代扎实。孩子们仅凭课堂接受的理论说教,在当今金钱至上的社会,根本不起作用。《一分钱》这首歌,曾激励了几代人,可如今早已不起作用了,歌词内容也被现实给修改了,说起来真是好笑。去年离开父母来我身边读书的七岁小侄女,对钱非常感兴趣,只要给钱,她可以去做力所能及却不愿做的事,甚至做作业也要附加条件。好势利的小侄女哟!

显然,缺失的教育方式,是造成农村中小学生冷漠的“病因”。如何让农村孩子秉承传统,成为有爱心、有责任的人,我们学校担当着重要的角色。在生本教育为理念、推进高效课堂的今天,应花大力气结合山区实际从身边、从小事对孩子们进行人生观、生命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只有这样我们的家庭才会幸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会和谐,学校才能培养出合格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