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例药物联用致双硫仑样反应的病例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75例药物联用致双硫仑样反应的病例分析

李倩

李倩(湖南省衡阳市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药剂科湖南衡阳421001)

【摘要】目的分析药物联用致双硫仑样反应的特点和规律,促进临床安全用药。方法通过中国知网的《中国知识资源总库》检索有关药源性双硫仑反应的案例,对个案进行分析与统计。结果药物联用致双硫仑样反应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儿童的比例较高;75例病例中大部分在医院内发生,医源性因素占主因;抗菌药物与氢化可的松注射液联用致双硫仑反应最多见,其次是抗菌药物与中成药联用。结论少量的乙醇即可引起双硫仑样反应,故联合使用药物进行治疗需关注药物的相互作用,以促进临床用药安全。

【关键词】药源性双硫仑样反应药物联合使用用药安全

【中图分类号】R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8-0078-02

双硫仑又称双硫醒、戒酒硫等,是一种酒增敏药物,其分子结构中的硫甲基四氮唑基团不可逆的抑制肝脏中的乙醛脱氢酶,导致乙醇的中间代谢产物乙醛的代谢受阻,造成乙醛在体内蓄积而产生一系列反应,用于戒酒治疗[1]。某些结构中含有甲硫四氮唑侧链的头孢菌素,能产生与双硫仑相似的反应,因此使用这些药物期间需要避免喝酒或接触含乙醇的食物、药物。而一些药物的配方中含有乙醇,联用上述两类药物引起双硫仑样反应的病例也多有报道,因其易被误诊更应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本文通过文献检索,对75例药物联用致双硫仑样反应的病例进行统计分析,以供临床用药时参考。

1资料与方法

通过对中国知网进行检索,查阅1995年1月~2012年12月国内报道的有关药源性双硫仑样反应的文献,对资料较全的病例逐篇查阅原文,摘出药物联用致双硫仑样反应的病例共75例,分别对患者的性别、年龄、原发疾病、引起双硫仑样反应的药物、使用的含乙醇药物、给药途径、双硫仑样反应发生的时间及预后进行统计分析。需要特别说明是使用可引起双硫仑样反应的药物期间,酒精擦浴或者进食含乙醇的食品如啤酒鸭、酒芯巧克力引起双硫仑样反应的病例也多有报道,因不是药物联用所致,且该含醇制剂或食品相对易被发现,故本文中未提取相关病例。

2结果

2.1性别与年龄在75例药物联用致双硫仑样反应的病例中,男性9例,女性4例,其余62例性别不详。22例提到患者具体年龄,其中最小7个月,最大79岁,43例只区分成人或儿童,分别为24例及19例,年龄不详10例。这个结果提示,药物联用引起的双硫仑样反应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在儿童中也有较高的发生比例,这与饮酒引起的双硫仑样反应多见于成人不同。

2.2联用致双硫仑样反应的非醇药物品种(见表1)75例联用致双硫仑样反应所涉及的非醇药物最常见的为头孢菌素类,共69例,甲硝唑2例,盐酸苯乙双胍(降糖灵)2例,头孢米诺+甲硝唑1例,具体药物不明确1例(可能为头孢菌素类、拉氧头孢或硝基咪唑类)。

表1涉及的非醇药物品种例数及构成比

2.3联用致双硫仑样反应的含醇药物品种(见表2)75例联用致双硫仑样反应所涉及的含乙醇药物最常见的为氢化可的松注射液,共53例,中药制剂共22例子,其中中药注射剂11例,口服中成药共11例。

表2涉及的含乙醇药物品种例数及构成比

2.4引起双硫仑样反应的药物联用病例中出现的药物联用有头孢菌素类/甲硝唑/盐酸苯乙双胍联用氢化可的松注射液,头孢菌素类联用藿香正气水/复方甘草合剂/甘草口服液/消咳喘糖浆/舒血宁注射液。

2.5致双硫仑样反应时间大部分病例使用含乙醇药物后最快3分钟,最晚疗程结束后48小时发生,以30分钟内发生最多见。

2.6临床主要表现75例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双硫仑样反应,轻者可出现颜面或全身皮肤潮红、头昏、头痛、心慌、心悸、恶心、呕吐等,重者可出现呼吸困难、嗜睡、昏睡、小便失禁、一过性低血压、心前区压迫感、心电图检查示ST-T改变、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等。

2.7给药途径及预后在医院内治疗期间发生的双硫仑样反应注射给药多于口服给药,也有1例因“溃疡性结肠炎”使用头孢米诺后甲硝唑、氢化可的松灌肠发生双硫仑样反应,院外发生的双硫仑样反应口服给药的比例有所增加。所有病例经过对症处理均好转。

3讨论

根据报道,含有甲硫四氮唑侧链的药物有头孢哌酮、头孢甲肟、头孢孟多、头孢米诺、头孢美唑、拉氧头孢等,另有资料显示,分子结构中不含有甲硫四氮唑侧链的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如头孢唑啉、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头孢氨苄、头孢他啶等,在应用该药期间合用含醇药品或制品时也发生双硫仑样反应,具体原因不明有待临床进一步研究。其它可引起双硫仑样反应的常见药物还有咪唑类抗菌药物、呋喃唑酮、呋喃妥因,降糖药如苯乙双胍、格列本脲、格列齐特,以及华法令、水合氯醛等[2]。

文中提到的几种含有乙醇的药物,有的说明书中提到制剂中含有乙醇,如氢化可的松注射液、舒血宁注射液、藿香正气水,有的未在说明书中提到,如血塞通注射液。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中成药中酒剂、酊剂、流浸膏为乙醇提取或溶解而制成,水丸、搽剂根据制法可以使用黄酒或乙醇,合剂(或口服液)、糖浆剂为了保持药品的稳定性等原因可根据需要加入乙醇,使用非水溶性溶剂的注射剂其溶剂也可为乙醇。某些中成药的服用还需用酒配合,如用黄酒送服药物,或用黄酒及白酒调敷药物外用。常见的含乙醇的药物还有苯妥英钠注射液、十滴水、颠茄酊、国公酒、酒曲、川贝枇杷糖浆、治咳川贝枇杷露、益母草流浸膏、当归流浸膏、生发搽剂(生发酊)等。

目前尚无公认的双硫仑样反应的诊断标准,较统一的几点有[3]:1周内有致药源性双硫仑样反应药物的用药史;出现双硫仑样反应之前的数分或数小时内,服用或接触过含乙醇制品;有双硫仑样反应的临床表现,如出现颜面潮红、心悸、胸闷、头痛、恶心、呕吐、头晕、荨麻疹等,严重者出现呼吸困难、窦性心动过速、血压下降、气促、烦躁不安、胸痛、濒死感、手脚发麻、嗜睡等表现;排除急性酒精中毒、输液反应、过敏性休克和其他系统性急症,可考虑为双硫仑样反应。

饮酒所致药源性双硫仑样反应最为多见,也较易被诊断,其它如酒精擦浴或进食含乙醇的食品也相对容易由病史中得知,而含有乙醇的药物的配方相对专业,易被忽略。医务人员给患者用药前需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熟知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常见的相互作用,告知患者治疗期间及疗程结束10天内避免饮酒或接触含乙醇的食品、药品、制品(如乙醇擦浴、含乙醇的漱口水、啤酒鸭、酒芯糖等),特别要叮嘱患者勿自行服用医嘱外的药物,尤其是门诊患者。对于无明显乙醇接触史的可疑病例要考虑到其它治疗药物的配方中是否含有乙醇,必要时停止使用中成药制剂。

参考文献

[1]朱礼鑫.头孢哌酮致双硫仑样反应36例临床分析[J].浙江实用医学,2005,10(1):19.

[2]邓永平.临床药师参与1例双硫仑样反应救治体会[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12,21(4):252.

[3]赵宁民.药源性双硫仑样反应[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1,27(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