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档案馆社会化服务问题浅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基层档案馆社会化服务问题浅析

孙迎

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史志档案局河南漯河46230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基层档案馆社会化服务功能越来越显现,但在社会化服务利用过程中,基层档案馆自身存在着一些问题,制约了社会化服务工作有序开展。本文主要就基层档案馆社会化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浅析。

关键词:基层档案馆;档案管理;社会化服务

1基层档案馆社会化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1.1资金投入不足,制约档案馆社会化服务工作快速发展

近年来,基层档案馆工作经费虽然列入财政预算,且呈逐年上升趋势,但是每年投入的资金远远满足不了档案馆现代化建设的需求,基层档案馆的档案管理还处在以传统的纸质媒介为主的收集、整理、保管、利用层面,现代化水平不高,还不能实现档案在线归档、接收,网上查询、调阅等,影响档案利用的社会化服务效率与水平,与当今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格格不入。据了解,相同级别的图书馆各项政策性经费、设施设备购置费等的投入要比档案馆高出十余倍。这也是基层档案馆社会化服务落后于其它公共文化馆、图书馆的原因所在。

1.2民生档案馆藏不足,影响档案馆社会化服务效果

档案馆的实质就是公共性的文化事业机构,其管理档案及相关资源的目的就是为社会提供满意的信息服务。从目前每天接待的查档情况来看,基层档案馆借阅利用者已经由原来的主要接待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发展到接待各行各业的公务利用者、个人利用者,且以个人利用者居多。而这些个人利用者的主要需求是:进行学术研究,解决经济纠纷、婚姻关系,工作调动,个人维权,享受退伍军人抚恤金等。这就需要更多、更全面地收集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档案信息,而目前基层档案馆馆藏档案资源主要是政府行政管理中产生的政务档案,以及一些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向档案馆移交的业务档案,馆藏结构比较单一,且年代久远,已经满足不了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查档需求,直接影响档案馆社会化服务效果。

1.3档案信息化建设步伐推动较慢,制约基层档案馆社会化服务效率

基层档案馆开展档案信息化工作多年以来,由于缺少专业人才,现有人员又严重不足,导致基层档案馆信息化工作虽然起步较早,成效却不容乐观。同时,由于资金上的不足,基层档案馆还不能实现档案数字化工作雇人操作或整体外包。所以,要想在短期内实现档案网上查阅、馆藏档案全部实现数字化转换及档案在线接收、归档等难度还比较大,制约档案馆社会化服务效率。

1.4社会各界档案意识淡薄,阻碍档案馆社会化服务快速发展

近年来,虽然利用法制宣月、6▪9国际档案日、《档案法》颁布纪念日、12▪4法制宣传日等节庆纪念日,道过悬挂横幅、摆放展板、征文评比等形式多样地活动,对档案工作及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宣传,每年也有针对性地开展档案行政执法检查等,但档案工作仍不足以引起大多数人的关注。究其原因,还是社会各界对档案工作认知度不高,人民群众只有在有此类需求时才会引以重视;同时,一些立档单位也存在档案法制观念不强,部分立档单位及单位领导对档案工作不重视、不支持,导致一些档案不能及时、全部进馆,阻碍基层档案馆社会化服务工作发展。

1.5档案专业人才紧缺,人员严重不足,影响社会化服务工作进程

基层档案馆往往保管着大量的档案资料,需要大批工作人员从事档案的管理、借阅、录入、编研工作,然而实际工作中大多数基层档案馆并未能按照《档案法》规定的人员数量进行配备。而现有人员中又存在着年龄悬殊较大,档案专业人才少,结构不合理等现象。即使近年来硬件设施不断改善,但人员紧缺,专业化人才少,仍然导致一些工作无法有序开展,只能挑选查档接待、数字化转换等主要的工作去做。而档案编研、开发利用等工作则相对开展较少,影响基层档案馆社会化服务工作的进程。

2对提高基层档案馆社会化服务的建议

2.1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要想实现基层档案馆社会化服务利用的高效、便捷,应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档案管理与保管的现代化设施设备,以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提升档案社会化服务的水平。在各行各业均已经实现办公自动化的今天,档案工作也应该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新任务,不断与时俱进,最大限度地运用好档案信息资源,健全和完善档案管理业务流程和技术规范,建立在线归档、接收的网络平台,确保各立档单位档案资料实现在线归档,使档案社会化服务利用工作由传统的提供纸质档案,逐步实现提供电子档案;工作人员的工作性质,由原来的纸质档案的保管、整理、进库取卷到计算机操作,为社会提供更快、准、优的服务。

2.2丰富档案馆藏,提高公共服务能力

丰富的馆藏量是档案馆赖以生存的前提,只有馆藏丰富、完整准确、系统全面,才便于有效利用,达到促进经济发展、推动文化繁荣,改善民生需求等方面应有的作用。要实现门类齐全、馆藏丰富这一目标,首先应做到变档案工作的被动服务为主动出击,积极主动征集、接收各种档案进馆。就基层档案馆而言,要本着“以民生需求为导向,以服务民生为重点”的工作理念,研究方案、制定目标、强化措施、分解任务、整合力量,重点对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具现实利益问题相关的档案加强指导,及时收集进馆,以拓宽服务渠道,提高服务能力。

2.3加强信息化建设,提升档案综合管理与服务水平

要想提高基层档案馆社会化服务利用水平,必须提升档案管理手段的现代化水平,要在软硬件建设、人才队伍建设上下功夫。一方面,加大资金投入,完善设施设备,提供信息化必备的硬件设施。另一方面,加强软件开发,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步伐。在加强档案目录数据库建设、档案全文数据库建设、音视频数据库建设、档案在线归档平台建设上下功夫,为档案信息资源高效利用提供便利条件。其次,建设高素质档案管理人才队伍。加大人员培训力度,建立一支既能熟练掌握运用计算机技术,又懂得档案管理专业知识的人才队伍,为档案信息化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2.4加大档案宣传,增强法制观念,服务和谐社会

档案宣传是档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档案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档案宣传工作应紧紧抓住为社会服务这个主题,随时了解掌握社会需求,密切关注社会热点,尤其是人民群众的呼声,主动融入和谐社会建设,主动及时开展多种形式的档案宣传,自觉做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使更多人知道档案在社会舞台上发挥的独特作用,营造档案馆社会化服务工作自身良性循环的发展环境。

2.5加强队伍建设,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

随着大量高新技术在档案部门的广泛应用,必须建立一支结构科学、素质过硬、保障有力的档案管理队伍。一方面,强化人员教育培训,提升人员专业素养。要建立干部职工教育培训制度,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弱什么强什么”的原则,科学安排岗前培训、业务培训、理论培训。积极创造条件,选派人员参加上级档案部门开展的业务培训;给予一定的优厚政策,鼓励年轻同志接受本专业的继续教育,吸引年轻人接受锻炼,以提高档案专业化程度。另一方面,创设学习平台,浓厚学习氛围。通过开展读书交流活动、档案工作大讲堂等多种学习活动,营造全员积极参与学习的浓厚氛围,从而自主培养出业务精、能力强的人才队伍,为推动档案管理、社会化服务利用提供人才保障。

结束语

档案馆的社会化服务是档案工作的本质,因此,只有不断完善档案馆基础设施建设,丰富档案馆藏,加快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提高档案专业人才素质,提高档案馆综合管理水平,才能更好地发挥档案馆服务社会的功能,才能显现其强有力的生命力,为国家、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优质、更高效、更便捷的服务。

参考文献:

[1]张连星.我国民生档案利用工作现状及对策分析[J].北京档案,2014,12:32-33.

[2]王富忠,李凤莉.濮阳县民生档案资源整合工作的问题与对策[J].档案管理,2011,01:84.

[3]李君.基层土地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改革与开放,2016,04:12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