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人才的培养模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20
/ 2

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人才的培养模式

崔春阳

武汉传媒学院湖北省武汉市430000

摘要:卓越广播电视人才的培养,需要以实习实践平台为载体,着力打造广播电视人才,通过探究实习实践平台的构建,调整广播电视人才队伍的培养重点,从而不断提高广播电视人才的培养质量,推动广播电视行业不断向前发展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人才;培养模式

前言

在人才素质培养中,需要对素质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只有强化人才的素质培养,才是人才资源的最大化使用。在广播电视事业发展中,工作人员的素质高低将直接关系到广播电视的整体发展水平,影响我国广播电视业对民众的服务质量。因此对广播电视站工作人员的素质提高路径进行不断的探索是十分必要的。

1广播电视站工作人员素质内容

1.1政治素质

在广播电视站工作人员素质培养中,政治素质是其自身素质中的重要一种。所谓政治素质,是指广播电视站工作人员自身的政治立场,对国家政治所持有的观点和态度,自身对政治正确性的分辨能力及敏感性等。通过对广播电视站工作人员的政治素质进行培养,能够提高其政治觉悟及修养,并养成良好的政治意识,从而使其在工作中能够以马克思主义观点来对事物进行观察与分析,进而形成良好的党性修养,使其在广播电视站工作中能够保持良好的工作作风。

1.2业务素质

业务素质也是广播电视站工作人员需要进行培养的一种素质,业务素质的高低直接反映着广播电视站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及专业技能,其主要体现在工作人员对信息进行正确捕捉、传递和整理的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自身学识的广博程度,只有确保广播电视站工作人员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才能使其在工作中有所创新和进步。对于广播电视站工作人员来说,如果其业务素质较低,便很难在工作中有所建树,其事业发展也将面临重重困难。因此,在对广播电视站工作人员的素质进行培养时,必须要高度重视其业务素质的培养,使其在广播电视行业中成为一个有能力、有见解、有知识的高素养人才。

1.3道德素质

对于广播电视站工作人员来说,除了政治素质与业务素质以外,道德素质的培养也是至关重要的。广播电视站工作人员必须要具备较强的新闻道德,以此确保其能够在新闻信息传播过程中能够有一个相应的行为规范,对于每一名广播电视站工作人员,都需要具备相应的道德准则。如果广播电视站工作人员的道德素质较低,便会直接影响到我国广播电视队伍的建设质量,更严重阻碍了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广播电视站工作人员需要具备高尚的敬业奉献精神,在工作中能够秉持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的态度,以艰苦奋斗、不畏困难的工作作风来对广播电视站工作进行不断的创新。

2媒介融合给广播电视类专业人才培养带来的机遇

2.1通过拓展传播渠道来进行跨平台的合作

媒介融合时代,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进一步压缩了传统媒体的发展空间,导致传统媒体的流量出现了“不可逆”外流,但这也倒逼了传统媒体的创新转型。就电视媒体来讲,必须加强与新媒体的合作,借助多元传播、跨界营销、信息化应用等,满足受众的现实收视需求,拓展电视栏目的传播渠道。同时,电视媒体也要调整经营战略,加强媒介融合方面的人才引进与培养,通过优质内容来提高品牌黏性。

2.2人才培养模式的升级

媒介融合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无论是媒体融合的行为演变,还是组织机构、管理机制等方面的整合,都决定了人才培养模式也要随之升级以适应新的变化。近年来,在信息技术的加持下,各种新型媒介不断涌现,媒介融合深广度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但要想确保其纵深发展的顺利推进,就必须要有人才的支撑,这就要求加强人才培养机制改革,为媒介融合发展输送优质人才资源。

2.3专业课程与学科的系统性融合

目前,多元化传播矩阵已经成为各大媒体的“标配”,也是当今信息传播的基本特点,尤其是传统广电媒体,更需要打造自己的移动传播矩阵,实现信息的有效传播。而在广播电视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面,同样需要结合现实需求,加强专业课程与其他学科系统性、跨界性融合,打破传统单一化的人才培养格局,以融合思维展开课程设置、专业设计,重点培养具备媒介融合思维、掌握多媒体传播手段的复合型人才,从而使广电从业者完成更为深层的蜕变与转型。

3广播电视类专业人才培养新时代的应对策略

3.1科学的人才培养计划定位

在媒介融合纵深推进的时代语境下,传媒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也处于不断变化中。但社会更多需要的是全面的人才,“高大上”的人才培养定位只会使其脱离现实,无法立足于当下。因此,广播电视类专业必须对症下药,立足现实,科学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提高人才培养的效率。

3.2搭建以适应专业大环境为目标的实习实践平台

一直以来,对于广播电视人才培养的教学实践讨论从未停止。搭建实习实践平台,可以作为教育改革和培养卓越广播电视人才的重要途径,但需要注意的是,搭建实习实践平台不能忽略对于专业大环境的关注。换言之,要弄清当前大环境下,对于现有广播电视发展冲击最大的因素是什么,如何有效、合理利用这一因素发展广播电视媒体,这是卓越人才培养的关键一环。搭建适应专业大环境的实习实践平台,就是要培养广播电视人才利用新媒体大环境的能力,培养将传统媒介与新媒体环境相融合的能力,培养不断适应新时代、新科技、新环境发展的思维能力。通过实习实践,使广播电视人才具有大才干、大胸怀、大视野,真正做到卓越,为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做出应有贡献。搭建适应专业大环境的实习实践平台,要不断加强交流合作,包括与国内其他领域,尤其是与传媒相关乃至宣传相关领域进行广泛交流学习,不断丰富平台实习实践课程内容,提高课程层次;也包括与国外相关领域进行交流学习,对国外比较成功的广播电视案例进行剖析。通过不断的交流与合作,从硬件和软件等各方面全方位打造实习实践平台,提高卓越广播电视人才培养质量,从而进一步提高广播电视媒介在当下的竞争力,推动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

3.3对于资源配置进行优化升级。

对于传统广播电视专业的学生来说,只要能够修满学分、考试及格,就能顺利毕业,但是这种方法并不有利于学生开发自身潜力、培养竞争意识等。对此,学校应该对资源配置进一步做出优化升级,比如,开设“特训班”,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为学生制定最佳的学习方案,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佳安排,充分发挥教学资源应有效能,真正用到“刀刃上”。这些“特训班”可以邀请业界的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媒体从业人员来担任,并传授最新的实务操作,也可以定期举办一些专业的技能比赛,并对成绩优秀者予以奖励,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总而言之,媒介融合时代,广播电视类专业需要深刻的改变,相关主体要从教学定位、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师资建设、资源配置等维度入手,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革新转型。

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的广播电视媒体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新的时代背景为广播电视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在新媒体的不断冲击下,广播电视行业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此,对于广播电视行业发展而言,卓越人才的培养是必须放在首位的,只有高质量的人才作为支撑,才能够推动广播电视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徐维聪.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探析[J].科技传播,2019(1):153.

[2]蔡建霞.媒体融合环境下广播电视新闻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J].科技传播,2018(21):164.

[3]范国娟.广播电视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探索[J].传媒论坛,2018(18):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