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立高原民族特色病房对少数民族慢病患者康复的意义与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6-16
/ 2

设立高原民族特色病房对少数民族慢病患者康复的意义与体会

张爱华白艳

(解放军第一医院甘肃兰州730020)

【摘要】宗教信仰是人类普遍、长期具有的一种心灵现象。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有各种宗教信徒1亿多人。甘肃省是我国多民族聚居的地区之一,也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发祥地之一。少数民族中人口超过万人的有藏族、回族、土族、撒拉族、蒙古族等五个民族。少数民族的信仰文化、语言文化和风俗习惯都存在很大差异,在这五个民族中藏族、土族多数信仰佛教,回族、撒拉族信仰伊斯兰教,蒙古族信仰萨满教、佛教。宗教信仰的内因,深藏于人心、人性的深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护理学的日渐完善,作为护理工作者,在呼唤“以人为本”,提倡“人性化服务”的今天,对有宗教信仰的病人采取相应的措施,重视并给予他们精神上的需求和帮助,从而达到其身心的整体护理,促使病人尽快的康复,已成为我们护理人员应该面对掌握的课题。根据身处高原多民族信仰患者特殊需要,医院领导高度决策,在新住院部医疗大楼内科病区设立民族特色病房,民族病房的建立使患者有一种回家的亲切感,在促进患者康复同时增加了尊重感、归属感、安全感,增加医患之间彼此信任,减少了种族之间的距离差异,增进了与少数民族患者之间的感情,使患者的治疗与护理达到一个最佳的状态。笔者就如何做好对有宗教信仰的患者的护理提出了自己的做法并取得了良好效果,现作一报道。

【关键词】高原;少数民族;信仰;特色病房;体会

【中图分类号】R4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8-0356-02

宗教信仰是人类普遍具有、长期具有的一种心灵现象,以往数千年以来,宗教在全球各地一直高踞君临绝大数人的精神王国的神圣地位,直到科学昌明的今天,全世界仍有五分之三的人是各种宗教的信徒,其余非信徒者或多或少也有尊教观念和宗教心理。

中国是个多宗教的国家。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有各种宗教信徒1亿多人。甘肃省是我国多民族聚居的地区之一,也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发祥地之一。少数民族中人口超过万人的有藏族、回族、土族、撒拉族、蒙古族等五个民族。少数民族的信仰文化、语言文化和风俗风惯都存在很大差异,在这五个民族中藏族、土族多数信仰佛教,回族、撒拉族信仰伊斯兰教,蒙古族信仰萨满教、佛教。宗教信仰的内因,深藏于人心、人性的深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护理学的日渐完善,作为护理工作者,在呼唤“以人为本”,提倡“人性化服务”的今天,对有宗教信仰的病人采取相应的措施,重视并给予他们精神上的需求和帮助,从而达到其身心的整体护理,促使病人尽快的康复,已成为我们护理人员应该面对掌握的课题。根据身处高原多民族信仰患者特殊需要,医院领导高度决策,在新住院部医疗大楼我科病区设立民族特色病房,自2014年4月迁入新病区以来,我科就如何做好对有宗教信仰的患者的护理提出了自己的做法并取得了良好效果,现作一报道。

1.临床资料

2015年1月—2015年12月,科室共收住地方患者597人,其中少数民族患者136人。其中活佛及僧人7人,年龄最大92岁、最小38岁;藏族患者56人,男性35人、女性21人,年龄最大87岁、最小3岁;回族患者103人,男性51人、女性52人,年龄最大86岁、最小16岁;撒拉族16人,男性14人、女性2人,年龄最大82岁、最小48岁;土族患者男性1人;蒙古族患者9人,男性6人、女性3人,年龄最大83岁、最小22岁;壮族男性3人,年龄最大85岁、最小22岁。

2016年1月—2016年12月,科室共收住地方患者614人,其中少数民族患者129人。其中活佛及僧人6人,年龄最大87岁、最小26岁;藏族患者58人,男性40人、女性18人,年龄最大95岁、最小17岁;回族患者126人,男性60人、女性66人,年龄最大96岁、最小21岁;撒拉族20人,男性14人、女性6人,年龄最大76岁、最小28岁;土族患者0人;蒙古族患者8人,男性5人、女性3人,年龄最大80岁、最小26岁;壮族男性0人。

统计少数民族患者中信仰佛教167人,伊斯兰教265人,萨满教3人,无宗教信仰3人但有宗教心理。

2.设立民族特色病房的意义

根据甘肃多民族患者这一特点,医院领导高度决策,在医院新医疗大楼内科病区大胆尝试建立民族特色病房。为了保证民族患者病区安静、舒适,不宜被打扰,病区选择设立在住院部十六楼,病区设立民族病房16间,开展床位44张,特设立藏族和回族、撒拉族患者礼拜房间2间,并释有民族语言翻译。房间内设置有藏族、回族患者生活中所用的排椅、茶桌、方桌、冰箱、消毒柜、宗教信仰方面书籍、科室制作的民族译文回访卡、多条拜垫毯、回族患者洗脸洗手所用小壶等等。病区聘请专业设计师在甘肃民族生活居住特点上对病房进行了民族特色的装饰,具有民族特色的窗套,显得病房温馨、温暖,更有益的是使患者有一种回家的亲切感,在促进患者康复同时增加了尊重感、归属感、安全感,增加医患之间彼此信任,减少了种族之间的距离差异,增进了与少数民族患者之间的感情,使患者的治疗与护理达到一个最佳的状态。

3.民族信仰患者护理要点

3.1根据医院地处的少数民族宗教信仰患者甚多这一特点,科室在护理人员编制上,配备了2名少数民族护士,以便在工作中遇到患者汉语无法沟通时,可以用民族语言沟通,及时解决在治疗护理中的问题。

3.2当少数民族地方患者入院时,办公护士要仔细观察,简单询问其需求,根据优质护理要求,责任护士可分配安排同民族的护士。对于同种民族信仰患者尽量安排患者住在同一间病房。便于患者住院期间,患患之间互相理解、尊重,避免因得不到别人的理解而产生焦虑、抑郁。

3.3要想对少数民族宗教信仰患者做好有效的护理,必须做好患者的资料收集与信息采集,每位患者资料收集要有针对性。

3.4尊重患者信仰,工作中增加拓展知识层面,尤其是对有关宗教信仰方面的知识学习,掌握简单的民族语言交流。理解患者的心理活动,与患者谈论关于宗教信仰问题时,耐心倾听,在恰当的时候可以用宗教知识来安慰患者。不能妄加评论、歧视,伤害患者的自尊心。

3.5正确认识和理解宗教,正确看待宗教在人体患病时所起的作用,在治疗、用药、护理过程中帮助患者调节到最佳的治疗状态。

3.6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针对不同信仰、不同情况的患者采取针对性心理护理措施,多与患者沟通,做好心理疏导,体现人性化、个体化护理理念,帮助患者消除陌生、恐惧、孤独、寂寞的心理,尽快适应治疗环境。

3.7合理的语言沟通,做好饮食和生活上的基础护理。由于民族文化、信仰文化、生活习惯和服饰、礼节、戒律、饮食、习俗、风俗讲究等不同,工作中要积累这方面常识和注意要求,增加与患者之间的亲和力,以免在治疗护理和宣教的过程中引起来不必要的麻烦,或让患者感觉到不尊重,无法建立信任,沟通不当,影响疾病恢复。

3.8患者住院期间,在身体容许的情况下,对患者的宗教信仰活动给予支持和帮助。宗教活动从客观上对信徒的心理上有一定的保健作用,信仰可以净化人的心灵、使人的内心获得安宁与解脱、可以增强患者对生活的信心,对促进患者心理康复有着积极作用。中医认为藏族拜忏、回族礼拜则能让人坚定信念,使精神集中,不受外界的干扰,达到调神促精气、调理疾病的运动的效果。因此说宗教信仰可以产生与现代心理疗法相同的效果。

护理前辈南丁格尔曾指出:“人是多种多样的,由于社会职业、地位、民族、信仰、生活习俗和文化程度的不同,所患的疾病和病情也不相同,要是千差万别的人都能达到治疗和康复所需的最佳身心状态,本身就是一项最精细的艺术。不同民俗文化包括了人民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及社会组织的各方面创造,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学习和研究民族文化习俗和尊教信仰,尊重患者的民族风俗和宗教信仰对进一步提高医疗和护理质量十分重要”。

4.结论

民族特色病房的建立是医院建院以来前所未有的,是一次大胆的尝试,在促进患者康复中意义重大,虽然现在取得了良好的收益,但在当前大力深入实施践行优质护理前提下,要想做好对少数民族信仰患者的护理,必须学习和研究民族文化习俗和宗教信仰,掌握医学心理学、伦理学知识。尊重患者的民族风俗和宗教信仰对进一步提高医疗和护理质量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张秀丽.对有宗教信仰患者的心里护理体会[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20).

[2]王风梅,赵元庆.宗教信仰所致精神障碍的护理体会[J].中国传成医学,2007,15(20).

[3]石艳,尹秀萍,邓芳.有尊教信仰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护理[J].中国基层医药,2014,21(6).

[4]俞海萍,彭幼清,周琳.有宗教信仰患者的住院需求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3,12.

[5]林翠根.“优质护理示范工程”在西藏高原的实践[J].西藏科技,2013,5(242):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