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教练考”教学法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9-19
/ 2

“学教练考”教学法初探

张雪萍

关键词:“学教练考”教学法;新课改;自主学习能力;教学能力

轰轰烈烈的新课改,鼓舞教师积极投身于教学变革中。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课堂教学的变化:教师由重“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重知识的传授向重学生的发展转变。这些变化令我们深感欣喜。但接踵而至的学习“洋思教育”、“杜郎口教学模式”等等使我们应接不暇,为了适应形势,课堂上我们盲目套用,教师一味退居二线,课堂让学生大显身手,讨论、辩论、表演不亦乐乎,似乎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不由人产生疑问、反思,这样的改革究竟给自己的教学带来怎样的变革,学生究竟真正学到多少,说不清,道不明,迷迷糊糊,陷入了困顿之中。为了改变这一现状,笔者认为只有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积极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实验,才能摸索出打造高效课堂的新方法。“学教练考”教学法的初探和实验使笔者和同仁们的教学经历了柳暗花明的路程。

“学教练考”教学法的基本流程是“导学教练考”,整个教学环节贯穿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摆正了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力图达到促使学生知识、个性、能力全面发展的目的。经过半年多的尝试摸索、探究运用,笔者认为它是实在的、可行的,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为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思是说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好学、乐学,才能真正学好。要激发学生把学习看作是一种乐趣,一种享受,培养学生乐于学习的内驱力,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对课堂效率的提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半年的实验证明,“学教练考”教学法在这方面呈现出明显的优势。

一、“学教练考”教学法体现新课改的精神

新课改明确提出了课堂教学中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目标的提出,就是要落实新课改最重要的“以发展为本”的理念。“以发展为本”就是所有的学生都能生动活泼地主动发展,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学教练考”教学法还体现了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理念,有利于发掘每个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满足学生的积极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是打造高效课堂的有效方法。其最大特点在于:“学教”交替进行,“练考”贯穿始终,压缩教师“导”与“讲”的时间,拉长学生“学”与“练”的时间,从而取得了课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二、“学教练考”教学法注重学生的“学与练”

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教师的讲,把知识“灌输”和“注入”到学生的头脑中,只重视了知识的传授,忽视了能力的培养。课堂上往往出现程度好的学生早已听懂,程度差的学生还没弄懂就过去了。教师无法掌握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也很难在课堂上进行个别辅导。教师的讲占去了大部分时间,学生的课堂学习时间被剥夺,练习时间只能放在课外。“学教练考”教学法强调的课堂主调是学生的“学与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它的好处是:学生课堂学与练的时间得到了保证,有了充分的时间,学生才会深入接触文本,感知探索字里行间丰富的内涵,才会有自己的感悟、发现和思考。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就能发挥出来、活跃起来,他们就会以最大的能力汲取知识。当堂练习,学生熟能生巧,当堂检测,教师能及时发现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当堂解决,不留尾巴,切实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三、“学教练考”教学法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任何知识的学习都必须经过“内化”才能真正掌握,学习的过程必须是学习者的思维积极参与的过程。过去,我们总认为只要教师认真负责,好好教,学生就能学好,久而久之,不自觉地就把学生的学习看作是教师的事,学生也由此形成了一个不良习惯,即教师教啥我学啥,完全是一种被动的状态。实验了“学教练考”教学法后,拨乱反正,树立起“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的观念,把学习的责任还给学生,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自己看、自己读、自己想、自己写、自己做、自己校对,学生能真正地动起来,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就培养起来了。这正如古代教育家朱熹所说:“读书是自家读书,为学是自家为学。”新课改也在倡导自主学习。可见自主学习更利于学生自由、茁壮成长。

四、“学教练考”教学法提高了教师“教”的能力

课堂上学生学习的深度和广度来源于教师的指导点拨,只有教师博览全书,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站在俯视文本的高度,才能更好地答疑解惑,引领学生学有所获。“学教练考”教学法的应用,对教师的“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学时要想高屋建瓴,教师就必须通观本学科整套教材,画出知识结构图,并对每一单元的每一课知识点、重点、难点、考点、问题探究等都要了然于胸,适时点拨,适时引领,适时强化,否则将会使课堂出现盲目性,泛滥自学,使学生无所适从。其次教什么?教多少?教师都要心中有数。比如:语文教学中教给他们基本的自学自读方法。自学时,先通读课文,画出生字难词,运用工具书解决字词的音形义;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在课文的字里行间进行圈点;在文旁、文后或笔记本上写下自己的理解、感悟。自读时,或默读、或诵读、或朗读、或精读、或略读;诗歌散文可以出声朗读,说明文可以是无声默读,教师的指导要精要、好懂、有针对性。这样的引领迫使教师主动去学习教学理论,去翻阅许多教育家的课例,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技巧,让学生也学有所获。

五、“学教练考”教学法更有利于师生交流,便于课堂管理

过去的课堂是教师的讲堂,教师高高在上,学生和教师之间有相当的距离。而“学教练考”教学法为师生的单独交流提供了大量的机会。在学生自学的时候,在教师巡视的过程中,在教师答疑解惑之时,教师都能随时、及时地对学生关注、指导和进行感情交流。这样,全体学生时刻都能感受到教师的关爱与帮助,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厚,投入学习的意识更强。这样的课堂也能杜绝学生上课打瞌睡、玩游戏等现象的发生。即使有个别同学不遵守纪律,教师也能在不影响其他学生学习的情况下对他进行单独教育,使其乐于接受管理和批评,加强纪律性,使课堂管理更轻松。

六、“学教练考”教学法已取得初步成效

“学教练考教学法”实验相对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有很大的优势,它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重方法的指导,其根本目的就是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扎实掌握知识。半年多实验下来,就语文学科来说,学生初步具备了以下几种能力:

1.读书感悟能力提高了

“学教练考教学法”的课堂强调以学为主,先学后教。这就要求学生必须自学自读,自实验以来,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学生读书学会入境静心,字字句句认真读。在读书过程中,能分清哪些需要精读,哪些需要略读,什么时候查字典最有效,边读边做圈点批注。会感知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想要表现什么?会感悟品味字、词、句的美。正如朱熹的一句经典的话:“书用你自去读,道理用你自去玩索。

2.思考、动手能力提高了

实验后,学生主动阅读和思考问题成为课堂主运动。每课的学习,学生会自己动脑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自己动手整理笔记,自己归纳总结本课的知识点及所得,自己出过关题,并展评比赛,看谁出的题内容丰富,题目新颖,考核面广。自测自检效果好。每日随笔、摘抄已使学生动脑动手成为习惯。半年多下来,学生遣词用句能力得到了提高,练笔量达13万字。

3.合作探究能力提高了

课堂教学是生生、师生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的活动。学生不仅要明白课文表达了什么内容,更要去深入探究课文是怎么表达的,为什么要用这样的形式来表现这个内容。学生问问题的人多了,当小老师的人多了,合作探究的交流不仅拉近了师生、生生之间的距离,而且使学生更深入地探究文本,主动学习的兴趣也更浓厚。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任何一种好的教学实验,都必须通过不断的实践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效,我们相信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会看到山花烂漫的那一天!

作者单位:河南省三门峡市第二中学

邮政编码:47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