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高职高专院校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创新模式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3-13
/ 2

河南高职高专院校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创新模式探究

王艳艳

王艳艳

郑州经贸职业学院,河南郑州450000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3-0000-01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联系日趋紧密以及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河南省的国际贸易、国际商务活动日趋频繁,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我们亟需培养既懂外语又懂国际商务的复合型人才。为了适应这一形式的需要,我省许多高等院校和高职高专都相继开设了商务英语专业,旨在培养既能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又具备相关商贸知识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但现实情况是,由于各地方院校在师资力量,办学模式,办学条件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性,目前河南省高职高专院校在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存在较大问题。

关键词: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人才培养;创新模式探究

一、目前河南省商务英语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师河南省高职高专院校中中高级职称的人数较少,年轻教师居多,学历层次本科居多,部分取得或正在进修研究生文凭;大多教师毕业于外语院校和英语师范教育专业,所学专业多为语言文学或语言教育,语言基本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掌握了英语语言的基本技能,但对于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迫切要求开设商务方面的课程和接受实用商务知识的指导,而大部分的教师因欠缺商务背景,缺少在社会生产实践工作岗位应用外语的经验,即“双师”素质差,因此很难胜任教学工作的需要;真正专业的外籍教师数量过少,许多是外国留学生兼职在做。而且由于地区经济差异,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不要说外教,就是一般的能胜任英语教学的教师都相当缺乏,大部分的教师对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教学理念和采用的教学方法同原有的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的方法没有什么区别;大多数教师教学方法陈旧单一,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远不能适应实际需要。

(二)课程设置和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和教材知识结构均为单一的传统模式;缺乏专业特点,与商务英语专业相关的课程更是开设过少;真正原版的商务英语教材少,参考资料更是有限,还有些院校根本就没有商务英语专业教材,而是采用于英语教育专业相同的教材,采用传统的理论教学,以教师为中心,考试方法陈旧单一,不能真正考评学生的综合素质。这些问题制约了商务英语多元化人才的培养,为我们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挑战。

(三)教学对象英语基础差距较大目前河南省高职院校的学生有一部分是普通高中毕业生,有一部分是从职业中专、职业高中、技工学校毕业的学生。他们的英语基础差距很大,成绩参差不齐。加之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暗淡的就业前景和未来行业中英语方面的较低要求,从而在主观上对英语学习重视不够,有的甚至产生厌学、弃学情绪,这给英语教学的定位带来很大的难度。(四)教学体系未能适用未来职业定位对于商务英语教学的要求目前河南省很多高职院校都遵循教育主管部门对英语教学的相关要求,开设有英语课程基础课,但却未能结合本院、本专业以及学生未来职业定位与英语的相关性制定实用而又切实可行的实用英语教学计划,使英语教学真正体现“学有所用,学有所长”的办学宗旨。许多学校只是为了扩大生源而完全不顾本校、本系实际,盲目开设商务英语专业,导致许多不合格的毕业生毕业后无法胜任商务英语方面的工作,只能从事一些与本专业毫不相关的职业或失业在家。

二、河南省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

实用型、可塑性商务英语人才是职业教育对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高等职业教育重在培养生产一线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遵循“适用为本,够用为度”的办学原则。使教学真正服务于需求,服务于社会。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必须服从、服务于高职教育的总体目标,为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特别是外语交际能力服务。同时,当今的河南省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商业活动渗透到每个领域,商务英语的重要性日趋明显。因此对于各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商务英语应对未来形势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

三、河南省商务英语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一)准确定位,夯实语言基础作为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准确定位至关重要。英语课程属于文化基础课程,但要注重突出以职业技能为核心组织英语教学,兼顾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在高职商务英语教学内容上要具备实用性、创新性。难易程度要有合理的定位,使英语基础好的学生不出现停滞或滑坡现象,使基础一般的学生英语水平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同时,应该实事求是地为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研究制定最低英语要求,真正做到“学有所用”。要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建议选择采取分层教学、分类教学和选课等方式来组织商务英语教学。

(二)课程设置课程设置突出“语言+商务+综合技能”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为适应21世纪社会对商务英语人才的迫切需要,课程设置要紧紧围绕《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的要求,对基础与应用、理论与实践、选修与必修及辅修等课程进行优化组合,把每门课的作用发挥到最大。结合地区、行业以及工种特点,进行口笔头语言技能的强化训练,突出专业学口语。同时,推行“双证”制教育,商务英语专业学生除了必须完成规定的课程外,还可以通过多种类型的考试拿到多个职业资格证书,以适应今后的工作要求。.

(三)师资建设

要进一步加强高职高专院校商务英语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和实际操作能力,将教师队伍进行专业细化分工,使他们有精力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和教学,使教师队伍实现由单一型向复合型的转化和提高。

(四)实习

应用型意味着理论和实际的结合,所以对学生实习安排显得尤其重要。实习分为认识实习、教学实习和毕业实习。认识实习是学校安排学生到相关领域进行学习和交流。如到国贸、物流、外语培训等部门进行实习,增强感性认识的同时,开发和培养学生的潜质。教学实习是指在给学生上某一门专业课的时候,用“引进来,走出去”路子,增加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引进来”是指聘请有理论和实际经验的资深人士到学校讲学;“走出去”是指带学生到相关部门参观;组织相关的课题让学生做具体的调查研究。毕业实习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检验,也是学生走向社会迈出的第一步。毕业实习就是让学生利用一段时间到与专业相关的岗位去体验真正的工作环境和氛围以培养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让学生了解社会,进一步明确自己的定位。

四、未来的改革方向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可持续发展高职人才的内涵本身也在不断发展。未来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方向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可持续发展人才的培养要紧跟区域经济的发展步伐,课程开发与内容安排要以区域经济发展对高技术人才的需求为依据,明确胜任职业岗位工作需要具备哪些基本能力,并对能力进行分解和重新整合;二是课程开发要以培养职业综合能力为主线,突出在职业岗位上创造性地完成任务及从事实际职业活动能力的培养,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运用技术的能力和横向扩展能力,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适合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具备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较强的发展后劲;三是要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以满足适应职业岗位群及应对复杂环境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刘文彬.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应立足于人才培养的

可持续发展———以广东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为例[J].高教探索,2008,(3):100-102.

[2]张国强.对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认识与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3]李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求[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

[4]朱正浩.提升高职院校毕业综合实践教学质量的要素分析[J].职业教育研究,2009,(8):125-126.

作者:王艳艳(1983.1-),女,工作单位:郑州经贸职业学院,研究方向:外国语言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