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蓬莱市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浅谈蓬莱市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发展

宁慧颖

宁慧颖

蓬莱市农机局山东蓬莱265600

摘要: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作为一种新型农业经营组织形式正在逐步替代传统经营模式,成为规模化服务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蓬莱市农机服务组织采取代耕代种、联耕联种、土地托管、股份合作等托管服务方式,普遍开展了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发展形式总体较好。土地托管后,通过规模化、专业化、机械化生产,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益和效率。但存在缺乏政策导向和政府有效监管、土地托管融资困难、托管组织与雇工缺乏规范的用工制度、托管组织缺乏大型机械及仓储设施不足等困难。需要正确把握推进土地托管的原则,准确定位农机生产作业服务的走向,科学提高农机装备水平,建立防灾机制,规避土地托管的风险。

关键词: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农机服务组织

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作为一种新型农业经营组织形式正在逐步替代传统经营模式,成为规模化服务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为及时了解蓬莱市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现状,农机局专门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调研。

一、基本情况

(一)蓬莱市农业生产基本情况

蓬莱市耕地面积45.7万亩。粮食作物种植面积22.95万亩国,经济作物种植面积21.8万亩。

(二)蓬莱市农业生产托管基本情况

截至2017年底,蓬莱市农机服务组织通过与服务对象签订服务合同,采取代耕代种、联耕联种、土地托管、股份合作等托管服务方式,普遍开展了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发展形式总体较好。目前,蓬莱市农机合作社已经流转了7万余亩承包地的经营权,接近7000的农户把经营权部分或者全部转移出来。

(三)蓬莱市农业生产托管具体事例

蓬莱市蔚阳农机专业合作社从2011年起在北沟镇7个村,流转了15000亩土地(北王绪村1100户、泊子村600户、朱潘村600户、草店村400户、三十里店村400户、北林院300户)。为提高规模化种植水平,该合作社投资数百万元购置农业机械,实现农作物耕、种、收、烘干一条龙生产链,这种全产业链的新型服务模式进一步提高了土地经营水平。蓬莱市宏赢农机合作社托管土地面积3.2万亩,在开展传统农机作业服务和农业生产的基础上,拓展服务产业链,把农作物进行深加工,带领合作社社员共同增收致富。蓬莱市利和祥农机合作先是把本村750亩农户田间所有作业由合作社统一安排机械耕种,后又从周边村流转1600亩土地,农民以土地入股,合作社统一规划,统一技术服务,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土地规模经营。在他们的带动下,全市55家农机合作社,对本村及周边村农户的农田实行托管服务面积27万余亩。

二、、土地托管的主要成效

从调研情况来看,土地托管后,通过规模化、专业化、机械化生产,能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益和效率。土地托管后,托管组织成为社会化、专业化的农业生产单位,发挥着农业生产主力军和先进技术应用主要载体的作用,挑起了粮食增产提质的大梁,既解决了农民一家一户买不起大型农机具的难题,又避免了重复购置农机具形成的资源浪费。

土地托管后,实现规模种植后,田块扩大,田间田埂减少,土地总体利用率可提高5%左右。托管组织的农作物种植普遍采用机械化精量播种,以种植小麦为例,可节省种子60%以上。用药由农业技术员指导,采取统防统治,针对性强,防治用药量少,效果好,降低成本40%以上,防治效果达95%以上,远远超过普通农户65%的防治效果。同时,托管组织还便于统一购置农业生产资料,统一批量购进种子、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一般可节省成本4—5%。

土地托管后,农田作业基本实现了机械化,农忙季节,合作社根据农作物成熟的先后,统筹安排机具,机动灵活,以大中型农机具为核心,有组织地进行连片作业,提高了农机具的作业效率和利用率,也使普通农户完全从土地中解放出来,降低了劳动强度,放心外出务工或从事其它经营项目,实现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三、农业托管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一)存在问题

从调研实际情况看,农业土地规模经营的发展不会一蹴而就,依然是一个缓慢的推进过程,客观存在诸多难题。一是缺乏政策导向和政府有效监管,土地托管的程序、收费、利益分配等还需要规范。托管组织经营存在风险,农民土地收益难以得到完全保障。二是土地托管融资比较困难,农业保险险种少、赔偿额度低,一旦气候条件不利,风险会更大。三是托管组织与雇工之间没有完善的用工规范制度,时有矛盾产生。四是普遍面临大型机械(烘干机等)缺乏、仓储设施不足等困难,直接影响托管服务质量和效益。

(二)建议

一是正确把握推进土地托管的原则。土地托管是一项政策性、群众性、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应在保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的前提下,本着“依法、自愿、有偿”的土地流转原则,以及“进退自由”的要求,针对不同经济条件和发展水平,允许土地“半托”、“全托”、“承租”、“入股”等各种托管形式长期并存,让农民自己选择土地托管模式,不搞行政命令推动。

二是必须准确定位农机生产作业服务的走向。农业生产服务涉及产前、产中和产后全产业链,多环节、多方面,不可能每个农机合作社都能把全方位的服务都托管、承担起来,做大而全的各种农机生产作业服务。必须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当地市场的实际需求,找准农机生产作业服务的短板,瞄准可以做大做强的关键环节,根据自己的优势,把握好服务方向的定位。

三是要把科学提高农机装备水平作为重点。要积极改善优化农机装备结构,提高农机作业的科技应用水平,增强竞争力。要重点、选择性改进增加农机新装备,为开展专业化、特色化等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打好基础。

四是建立防灾机制,规避土地托管的风险。鼓励保险企业开发适用于土地托管的保险业务,提高各类土地托管组织的抗风险能力。引导托管组织将托管的土地全部加入农业保险,减少和弥补天灾人祸给自身和农户带来的损失。

农机服务组织要发展壮大,必然要依靠不断扩大土地经营规模。在现在条件下,走农业生产托管服务这条路,可实现扩展土地经营规模,增加农机作业服务面积,提高农机作业量,来获得较好的经济收益。这也是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新趋势,符合政策导向支持和农业生产需求。农机服务组织托管起成百上千小农户的土地,与他们携手一道走向现代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