钳工专业教学改革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1-21
/ 2

钳工专业教学改革初探

范锡亮

范锡亮山东省诸城市高级技工学校262200

摘要:文章分析了当前钳工专业面临的困境及导致钳工专业萎缩的原因,从以下四个方面阐述了钳工专业改革的措施。1.改革理论课教材设置;2.改革实习教学内容;3.改变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4.建立考核体系,确保学生一技之长。

关键词:实习教学钳工教学教学改革

在钳工教学上,多年来一直沿袭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即:在理论教学上,学生在校按照三年或四年的教学计划,按部就班地完成所学课程;实习教学上,主要是以钳工的基本技能为主,侧重于基本功的训练,技能过于单一。这种模式在早期曾起到过积极的作用,因为在当时学生必须在校完成全部学业,毕业时还必须参加全省统一组织的毕业考试,考试不及格是拿不到毕业证的,这无形中就给了学生一个压力。那时期毕业的学生不论理论知识还是操作技能都比较过硬,这也为他们日后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奠定了基础。而如今形势已大不同,一是生源质量不如以前,二是现在的学生不需要参加毕业考试就已经预分了,学好学孬没有压力,如果再按这一模式教学,已不能引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导致学习起来无动力,学习成绩提高缓慢。基于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采取卓有成效的措施,改变目前这种状况,紧跟时代步伐,使我们的钳工专业更能符合市场的需求。

一、根据实际,改革传统课程设置,合理调整课时分配

1.改革理论课教材设置。针对传统教材划分过细,考虑学生今后发展、择业的需要,新型的教材设置应对老教材进行删、减、组、撤、改,把相关课程综合汇总成一门或两门课程。例如:机械类各专业的通用教材《机械基础》、《公差与配合》、《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就可以合三为一,形成一门综合课程,从而避免各课程之间不必要的重复,缩短课时,余出时间让学生去学习更多、更新的科学知识和专业知识。同时,要开发和编写体现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具有技工教育特色的课程和教材。

2.改革实习教学内容,合理划定模块,稳步提高技能水平。在实习教学方面,应以增强工种的适用性为目的,改变以往工种划分过细的情况,在一专的基础上发展多能。即根据企业用工需求及学生实际情况,将钳工实习内容划分为几个模块分阶段进行学习;同时根据课题的实施情况,穿插相关专业技能的实习。这样,不仅避免了实习内容的单一,也使学生从过去那种枯燥无味的境况中摆脱出来,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从去年开始,我校钳工专业开始试行新模块教学,把钳工专业的工作内容分为五个阶段,不同阶段学习内容不同。第一阶段主要是训练基本操作技能,第二阶段以学习钣金技术为主,第三阶段进行机械装配与维修训练,这三个阶段主要应用于中级技工的培训。根据我校学生进行预分的实际,中级部学生利用两年的时间足可以学完这三个模块,即使学生不预分,还可以继续后面两个阶段的学习,即第四阶段的模具的制做和第五阶段综合技能训练。在这两个阶段,学生除了完成钳工的操作,还要进行车工、铣工、焊工技能的穿插训练,这是课程所需要的,也是为了适应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当然,在这几个模块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应根据社会的需求灵活地施教。例如,随着我市机械制造业迅猛壮大,机械设备添加的也特别多,从而对设备维修人员的需求量较大,那么我们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加大对维修模块的力度,增加实习设备的数量及种类,加深维修教学内容的深化,适时地进行调整。只有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适应社会产业结构和就业市场变化的需要。

二、改变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巩固主要是指记忆。记忆是一种比较复杂的认识过程,它包括识记、保持、再认识与回忆。作为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兴趣因素和艺术魅力之所在,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具有大量的视听信息、高科技表现手段等功能来冲击学生的思维兴奋点,再加上其虚拟现实技术和图形、文字、三维动画,把教学过程表现得情景交融、形声并茂、生动活泼;同时配以多种的人机交互手段,使认知原理中的情境学习理论和问题铺助学习理论等得到充分的体现,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更好地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兴趣,并且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印象更深、记得更牢,在脑子里留下的印象更能长久保持。

例如:在讲《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第一单元课题三“金属切削过程”部分时,传统的教学手段只能利用挂图来讲解金属的变形,切屑形成的过程、积屑瘤的产生等现象讲解起来比较抽象,而通过多媒体课件教学,就可以把金属切削过程的瞬间变化。

三、建立考核体系,确保学生一技之长

技工学校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一系列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的培训活动掌握一技之长,能符合企业的要求。加强考核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有效途径,通过考核能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保证我们毕业生的质量。

根据学校当前实际,我们应建立起一套合理的考核体系,在该考核体系中应合理确定理论与实习的比重,强化技能操作环节,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规定达到考核要求的学生方能进行分配,依此来激励学生学习的热情。

此外,任课教师应不断加强自身能力的提高,不断地充实自己。在日常的教学中,应把该专业最新的知识、最新的技能、最新的工艺传授给学生。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和企业先进的工业技术紧密联系在一起,决不能满足于“一桶水”,而应做“长流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