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层住宅方案设计小结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超高层住宅方案设计小结

张水斌

上海拓方建筑设计事务所上海市200000

摘要: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民用建筑为超高层建筑,超高层建筑又名摩天大楼,有着华丽的外表,让人无法企及的高度,能代表一个城市的发展水平,甚至成为一个城市的地标。工程技术的进步推动了高层住宅的发展,超高层的住宅也越来越普遍。与普通高层住宅相比,超高层住宅高度高,具有强烈的标志性和可识别性;土地利用率高,能够承载更多的住户;景观视野开阔,住户具有尊贵感。同时超高层住宅体型巨大,对建筑、结构、消防、设备等设计工种要求高,建设投资大。

本人有幸参与了一个超高层住宅项目的设计,本文就项目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办法做了一下小结,希望能为以后的设计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高层住宅;玻璃幕墙;避难层;

引言:之前并未接触过超高层滨水豪宅,所以需要参考借鉴一些现成的项目。项目定位之初,我们陪同甲方一起考察了上海的两个豪宅楼盘:万科翡翠滨江和绿城黄浦湾。万科翡翠滨江坐落于陆家嘴滨江金融城核心区,正对黄浦江,向西可观陆家嘴,是陆家嘴东扩版图的首个地标性建筑,项目总建筑面积约40万方,由高端住宅、商业、办公、会所、幼儿园和小学多种项目业态组成,全部精装修交付;绿城黄浦湾由7幢精装修高层公寓组成,一期推出两幢精装修公寓,主力户型面积为300平米—610平米。绿城黄浦湾采用国际现代滨水建筑风格,园区内精心保留的不同时代的老建筑,力求在创建崭新设计的同时,也使此地昔日的人文底蕴得以重现。这两个楼盘都是滨江豪宅,都有很多可借鉴的地方。翡翠滨江的售楼处以及户型有自己的特点;黄浦湾全玻璃幕墙设计,首层酒店式入户大堂、地库大堂以及户型中的轴线仪式感都值得学习和借鉴。

一、规划设计

本项目地块北面及东北面现状建筑日照严峻,为了避免对其造成恶化,基地东面不能做太高,导致大量的面积要放在西边沿长江布置,刚好城市上位规划对这里沿江面有天际线的要求,基地北面地块全部是百米高层,南面不远处地块已经是140米的超高层,城市规划希望这边天际线有起伏,所以基地西面沿长江布置了3栋200米的超高层,其中有一栋楼几户是东西向布置,直面长江。基地南面和北面边界布置33层百米高层,根据日照情况做一些跌落,东北角迎向城市主干道一面打开,布置低矮的幼儿园。最后总图形成周边式布局,住宅在外围,小区中心“空”出一个超尺度的全景中央公园,形成围合向心又不封闭的城市空间。保证了非一线江景的住户拥有一个无遮挡的绿化景观面,做到户户景观房。

二、户型设计

本项目于2015年整体一次报规,分2期开发,超高层的3栋楼为二期开发。一期实施完成以后,由于市场的变化,对二期户型和立面又做了一些调整。

原设计沿江的3栋超高层户型,三电梯配置,每户电梯单梯入户,非常尊贵;面向长江的起居空间将餐厅客厅合并为一个大尺度横厅,空间大气完整。户型边户380平米,5房6卫设计;中间户275平米,4房4卫设计。

调整后维持原户型总面宽不变,南北向阳台面宽做足,户型内部3梯换成4梯,相当于每户有2部独立电梯入户,使用更加方便,更加豪华。户内厨房,主卧套房的布局做了一些优化。边户420平米,5房4卫设计;中间户310平米,4房3卫设计;卫生间数量变少了,但是房间尺寸变得更加舒适了。

为了营造超宽视野,本项目户型采用一字横厅,客餐厅一体化设计,420户型横厅面宽12米,310户型横厅面宽9.5米,空间非常震撼。

三、立面玻璃幕墙优化

原方案沿江面采用玻璃幕墙,结合完整平直的体型,满足了滨江建筑的现代、公建化要求,契合了城市区位的滨江气质。大气的形象、高品质的细节设计,力求成为当地区域性的地标建筑。

本项目规划通过之后,住建部建标(2015)38号文对住宅中玻璃幕墙的使用做出了新的规定:“新建住宅、党政机关办公楼、医院门诊急诊楼和病房楼、中小学校、托儿所、幼儿园、老年人建筑,不得在二层及以上采用玻璃幕墙”。按照此规定我们沿江面大面积玻璃幕墙不成立,势必导致造型做很大的调整,但是规划局不希望降低沿江面的品质感。经过多轮调整比较最后和甲方共同商定沿江面做成封闭式阳台,相当于每层都是横向的带型窗,保证窗槛墙1200的防火间距。由于层高较大,玻璃的高度是窗槛墙高度的两倍,窗槛墙的颜色采用金属漆,仿金属铝板的效果,横向带窗和金属漆浑然一体,整体效果与报规时非常接近,依然维持了沿江面光洁平整、简洁大气的形象气质。

四、消防疏散,避难层设计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5.5.31条,建筑高度大于100米的住宅建筑应设置避难层,避难层的设置应符合第5.5.23条有关避难层的要求。第5.5.23条提到:

1.避难层的楼面距扑救场地不应大于50米,楼上每两个避难层之间间距不宜大于50米;

2.通向避难间的疏散楼梯应在避难间分隔、同层错位或上下层断开;

3.避难间的净面积应满足设计避难人数的避难要求,并宜按5.0人/㎡计算;

4.避难层可兼做设备层,设备区确需向避难区开门的,与避难区出入口距离不应小于5m,且应采用甲级防火门;

5.避难层应设置消防电梯出口;

6.应设置消火栓和消防软管卷盘;

7.应设置消防专线电话和应急广播;

8.在避难层进入楼梯间的入口处和疏散楼梯通向避难层的出入口处,应设置明显的指示标志;

9.应设置直接对外的可开启外窗或独立的机械防烟设施,外窗应采用乙级防火窗。

本项目室内外高差0.3米,首层大堂层高4.1米,标准层层高3.45米,第15层楼板距室外扑救地面48.95米,所以第15层作为第一个避难层,按两个避难层间距不大于50米则第29层和第43层也是避难层。本楼屋顶楼板标高196.4米,距离第43层小于50米。避难层严格按照防火规范的要求设置。除了避难空间不算面积外,交通核与设备用房均计算面积。

五、双层地库设计

由于地块容积率高,总建筑面积大,户数多,车位要求也多。经测算基地几乎要全开挖,还要局部做二层。住宅投影下方停车效率不高,退界以内住宅以外部分的停车效率更低,综合比较下来我们选择在大花园下部直接做2层地库,为了节省土方成本,我们将小区内部地坪抬高两米来减少地库的埋深,同时使小区入口更有气势,更有豪宅的回家体验。

由于南北住宅并不平行,导致车位有2个轴向,我们尝试车道与住宅的几种关系,发现车道与北面住宅垂直的时候停车效率最高,最后地下车位布置在方案三基础上深化。

六、其他技术细节

由于户型面积大,层高定为3450,住宅公共楼梯260x175,需20步。民用建筑建筑设计通则一跑楼梯不能超过18步,所以楼梯中间增设了1300的休息平台,对本户型的进深和公摊面积有一定的影响,但是为了室内的空间效果,这些代价也是值得的。

此外本小区还有一些其他的亮点,本小区完全人车分流,小汽车一进小区就下地库,小区内部地面抬高形成纯步行系统。整个一层加大层高做酒店式大堂,地下室在回家通道一侧做下沉式采光井,将自然采光通风引入地下一层大堂,营造双首层大堂,增强了回家的体验感。

结束语:超高层住宅有着强烈的视觉吸引力,也代表了开发商的雄心。作为建筑师要从技术上帮助开发商解决问题,要从规划、平面、立面等方面着手,注重对公共空间的营造,打造高品质的居住空间。

参考文献:

[1]楼莺莺.超高层住宅的设计思考[J].低碳地产,2016(2):284-286.

[2]黄浩.超高层住宅避难层研究[J].中国房地产业,2016(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