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索美拉唑和奥美拉唑用于胃溃疡治疗效果对比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7-17
/ 2

埃索美拉唑和奥美拉唑用于胃溃疡治疗效果对比观察

刘书伟

(延寿县延寿镇卫生院;黑龙江延寿150700)

摘要:目的:对埃索美拉唑和奥美拉唑用于胃溃疡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于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90例胃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与观察组(45例),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观察组给予埃索美拉唑,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及HP转阴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78%相较于对照组84.44%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复发率4.44%、HP转阴率97.78%相较于对照组15.56%、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埃索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疗效显著,相较于奥美拉唑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且患者幽门螺杆菌转阴率更高,值得推荐应用。

关键词:埃索美拉唑;奥美拉唑;胃溃疡;临床疗效

胃溃疡(gastriculcer)是消化道疾病的常见类型,主要发病部位为食管、十二指及胃,常见病因主要为幽门螺杆菌感染、饮食因素、遗传因素及应急神经因素等,上腹部疼痛等为主要症状[1]。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是该疾病临床治疗中的常用药物。本文选取90例胃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上述两种药物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分析,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于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90例胃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性患者48例(53.33%),女性患者42例(46.67%),年龄36-54岁,平均年龄(44.8±8.2)岁,病程均<4周。经胃镜检查,溃疡直径<20mm,数目<2。所有患者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呈阳性,临床症状包括上腹部不适、胃反酸、隐痛等。未出现大出血、穿孔等并发症,且在7d内未使用抗生素等消炎药。采取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与观察组(45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常州四药制药有限公司,批号:H10950086),第1-2周每日给予奥美拉唑2次,20mg/次,克拉霉素2次,0.5g/次,阿莫西林2次,1.0g/次;第3-6周单纯给予奥美拉唑,每日2次,20mg/次。

观察组给予埃索美拉唑(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批号:J20080032),第1-2周每日给予埃索美拉唑2次,20mg/次,克拉霉素2次,0.5g/次,阿莫西林2次,1.0g/次;第3-6周单纯给予埃索美拉唑,每日2次,20mg/次。

1.3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及HP转阴率。疗效评价标准:治愈:上腹部不适、反酸等症状均小时,胃镜检查结果显示溃疡愈合;好转:上腹部不适、反酸等症状显著改善,胃镜检查结果显示溃疡面积缩小>50%;无效:上腹部不适、反酸等症状均未消失,胃镜检查结果显示溃疡面积缩小<50%或扩大。总有效=(总例数-无效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软件对所有数均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X?检验,P<0.05,为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疗效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78%,其中治愈42例(93.33%),好转2例(4.44%),无效1例(2.22%);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4.44%,其中治愈27例(60.00%),好转22例(24.44%),无效7例(15.56%)。观察组相较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2.2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HP转阴率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各项常规检查结果(血常规、粪常规、尿常规等)均正常,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对照组1例(2.22%)患者出现谷丙转氨酶升高,停药7d后自行恢复正常。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随访3个月,观察组复发率2例(4.44%)相较于对照组7例(15.56%)差异显著(X?=4.939,P<0.05);观察组HP转阴率44例(97.78%)相较于对照组36例(80%)差异显著(X?=7.200,P<0.05)。

3.讨论

随着我国社会现代化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速度加快,生活方式与饮食方式均发生改变,同时由于多数患者对胃溃疡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较低,从而使得胃溃疡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成为当前胃部疾病临床治疗中的重点研究内容。为了降低疾病对人类安全构成的威胁,改善疾病感染患者的生存质量,临床针对胃溃疡疾病相关治疗药物进行试验研究,为临床推广和实践提供重要的依据。

幽门螺杆菌是诱发胃溃疡的主要病因,是当前唯一能够在人体胃中存活的微生物种类,可引起胃炎、消化道溃疡等疾病,预后效果差可导致胃癌。胃溃疡治疗不及时可导致胃穿孔、胃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埃索美拉唑通过对胃壁细胞的H+/K+-ATP酶进行抑制从而减少胃酸分泌量,达到避免形成胃酸的目的,经临床实践证明其与抗生素联用具有根治幽门螺旋杆菌的作用,能够有效预防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由于幽门螺旋杆菌引起的病情复发[2]。奥美拉唑是胃溃疡临床治疗中的常用药物,适用于反流性食管炎、胃溃疡及相关疾病的治疗,其联用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等药物能够杀死幽门螺杆菌[3]。埃索美拉唑属于新型质子泵抑制剂,其作为奥美拉唑的左旋光学性的异构体,其生物利用度及临床疗效更为显著。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78%、复发率4.44%、HP转阴率97.78%相较于对照组84.44%、15.56%、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埃索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疗效显著,相较于奥美拉唑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且患者幽门螺杆菌转阴率更高,值得推荐应用。

参考文献:

[1]孙育红.埃索美拉唑和奥美拉唑用于胃溃疡治疗临床疗效对比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14,14(23):12-12,14.

[2]王红.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在胃溃疡治疗中的效果比较[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4,21(4):176-176.

[3]马艳.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临床对照研究[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4,16(12):160-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