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礼仪教育路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8-18
/ 2

大学生礼仪教育路径研究

马海娟古小波

马海娟古小波延安大学陕西延安716000

摘要: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中坚,开展以提升大学生礼仪修养和道德涵养为主旨的礼仪教育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大学礼仪教育的实施,需要在充分认识其重要性的基础上,从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及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做起。

关键词:大学生礼仪教育途径

多年的应试教育使得学校和家庭教育在注重学习成绩的同时忽略了对德育教育的重视,直接影响了学校教育的质量。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中坚,开展以提升大学生礼仪修养和道德涵养为主旨的礼仪教育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而要真正强化大学生礼仪教育,需要重点强化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强化对大学生礼仪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礼仪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礼仪教育在传承礼仪文明、培育人的道德情操和提升人的礼仪素养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面对市场经济下许多“弱礼”、“失礼”、“非礼”现象的频频发生,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无疑具有必要性与迫切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将礼仪教育纳入到素质教育的范畴,并提出了“全面加强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坚持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的统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的明确要求。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对于提升大学生礼仪素养、优化校园文化、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具有重大意义。

当前我们要实现中国梦,不仅需要融洽的人际关系及社会环境,更需要人的道德修养水平的提升,而这些既是礼仪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中国梦的有效途径。大学生是社会群体中最为活跃的力量,同时也是实现中国梦的主力军。当前,开展大学生礼仪教育应从实现中国梦的战略高度出发,让每个大学生受到礼仪教育的熏陶,产生提高自身道德需求的动力,使大学生礼仪素养得到提升,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素质保障。

二、重视高校礼仪课程的开发

《公关礼仪》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其教学内容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部分。课程的内容、性质决定了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的选择。所谓“理实一体化”,就是在教学活动中将专业理论内容与实践环节进行组合教学和组合考核,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沟通和联系,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激情,有效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但在以往的《公关礼仪》教学中,因教学理念的落后、条件的限制和社会性教学资源的缺乏而导致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分配比例不合理、实践环节薄弱、理论教学与实践性教学两张皮、教学方法单一、考核方式重理论轻实践等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西方国家在这方面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理论和实践探索,但由于文化差异、环境差异和教学差异,其改革经验仅供借鉴,不可全盘照搬。另外,在礼仪课程内容的设置方面,要致力于解决一些过去一直悬而未决的一些问题,比如实践性教学与理论性教学怎样融合、比例怎样分配,实践性教学环节怎么设计、实施,课程的特色与学生的阶段发展性特征怎么结合,社会资源怎么利用,考核中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比例怎样分配,实践性考核怎么实施等相关问题,有待进一步深化和研究。对于高校礼仪教学的开展来说,开发适应我国国情、适应大学生身份认知的礼仪课程,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三、加强高校礼仪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礼仪教育的实施者,是礼仪教育的主导者,对礼仪教育的质量品质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礼仪教学是高校教学的新内容,科班出身的师资非常有限,现有师资多为《公共关系学》甚至《管理学》专业的教师,这种局面极大地影响了高校礼仪教育的质量。因此,在礼仪教育实施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强化礼仪教师的育人意识、服务意思,提升自身的道德水准、人文素养,以身作则,发挥示范、引领学生的作用;礼仪教师还要加强专业学习,总结、提升自身的礼仪能力,采取诸如自主学习、专业培训等方式提升自己的礼仪修养水平,用自身的礼仪行为去规范、感染学生。在礼仪师资的获取方面,学校要整合现有礼仪师资资源和社会师资资源,将学校师资资源的理论优势与社会师资资源的实践优势有效结合,合理分工,取长补短,协作教学,实现“理论与实践、学校与社会相结合”的师资配置模式,为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奠定基础。再者,学校要提升礼仪教师的科研能力,倡导教师在进行教学实践的同时钻研思考,积极总结经验,为提升礼仪教学的品质提供理论支持。

四、改革教学方法,强化教学的实践环节

《公关礼仪》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其教学内容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部分。我们要改变过去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加强教学的实践环节,保证礼仪教学是实效性。在教学过程中,要拓展思路,进一步完善“传统教学手法”与“多媒体网络教学”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实践训练”相结合、“学校教学”与“社会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手段,依托学校教改课题的现有成果,使多媒体、现场教学、实操训练等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更趋合理的基础上,尝试“顶岗实习”等方法,挖掘社会教学资源,真正实现教学与实践并重的教学设想,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还可以利用礼仪比赛、礼仪展示等多种环节,展示礼仪教育的成果,推动高校礼仪教学的开展。

另外,学校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平台,通过创建礼仪教育网站,实现礼仪资源共享,以“在线聊天”、电子邮件、网络互动等形式,传播礼仪知识,让学生领悟到深层次的礼仪精神,提升辨别善恶的能力,增强礼仪工作的影响力,并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和完善,以达到网络礼仪教育切切实实地为大学生服务的目的。

五、营造良好的校园礼仪文化氛围

大学是大学生完成大学教育的重要场所,我们要充分发挥环境育人功能,营造良好的礼仪氛围。

1.加强校风建设,积极培育优良的校风。

校风是一所学校成员共同具有的比较稳定的精神状态和行为风尚,是全校师生员工所共有的情绪、理想、愿望和行为习惯等因素的综合表现。优良的校风能够形成巨大的引力,形成巨大的向心力、凝聚力,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引领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思想境界、勇往直前的精神动力。而这种追求与礼仪教育的目的高度吻合。

2.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礼仪活动。

学校可以通过团委、社团组织等机构,开展形式多样的礼仪活动,如礼仪竞赛、礼仪表演、辩论、演讲甚至戏剧演出等方式宣传文明礼仪,营造良好的礼仪文化氛围,展示丰硕的礼仪成果,教育示范学生。

3.树立典型的学习楷模。

高校可通过简报、宣传栏、网站、微信等渠道介绍名人交际交往、洁身自好的轶事,尤其是学生身边的道德礼仪模范的先进事迹,以此感染学生。

4.建立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我国经济得到迅速的改观,各项社会制度也逐渐健全和完善,但是至今仍未形成明确的礼仪规范来监督引导人们的礼仪行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监督机制的缺乏,以及从众心理、法不责众心理及急功近利等心理的影响,造成了部分大学生对礼仪的懈怠。因此,学校应该建立相关的大学生礼仪规范,发挥规章制度的约束作用,督促大学生遵守礼仪规范。

“礼形于外,德诚于中”,大学生礼仪教育是一项意义长远而又艰巨的任务。礼仪作为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并积淀下来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人类文明逐步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高素质人才应当具有的基本条件之一。在新时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社会大背景下,在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意义尤为深远。

参考文献

[1]尹祥保试论校风与校风建设[J].扬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3。

基金项目

陕西省2013年省级教改项目“高校《公关礼仪》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的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13BY102)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

马海娟(1970—),女,陕西米脂人,延安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古小波(1981-),男,陕西汉中人,延安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助教,社会工作教研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