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孩子为何越落越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1-21
/ 2

农村孩子为何越落越远

金春龙

金春龙山东省平度市何家店学校266732

摘要:目前,农村大学生所占的比例越来越低,这让我们真真切切地看到了城市教育的繁荣和农村教育的真实的危机,长此以往,中国未来的整体国民素质的提高也可想而知。因此,本文力求在多年的调查分析基础上,从城乡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及学生学习环境的差异三大方面来探究差距悬殊之根源,期冀从我们的政府到我们的教育部门及广大的教育工作者能够齐心协力,真正地为农村教育的发展尽心尽力,实现城乡教育共同均衡发展。

关键词:新形势差别观念自主习惯

看到全国统计的农村大学生比例越来越低,想到我们的高考,确然像一个透明的量杯,将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的差距,以分数的形式精准暴露。作为一个出身农村,又多年从事农村教育工作者来说,心中甚为感伤,若如此形成恶性循环,不知中国未来的整体国民素质将走向何处?好在这一严重性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力推教育均衡发展,看到了农村教育的希望。在此,也想从城乡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及学生学习环境的差异谈一下个人之见,探究差距悬殊之根源。

一、新形势下,相比于城市家庭教育来说,农村家庭教育就像“小儿科”的诊治一样,其“缺位”仍然是农村孩子输在起跑线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1.城乡家教意识观念的差别。首先在农村,有一半以上的家长仍沿袭传统的养育观,存在“管养不管教”的局面,认为把子女送进学校等于送进了“保险箱”,教育属于学校的事,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全部推给学校培养,不主动与学校沟通,让孩子处于放养状态。另外,近年来许多农村家长更多地忙于生计或在外务工,出现了大量孩子的“留守现象”,把孩子的监管托付给孩子的爷爷、奶奶或亲戚。这种隔代教育或亲戚代管必然导致娇纵,或因不负责而松懈情况的产生,监管职责不到位。

2.教育方法的差别。放任自流,做父母的对孩子不闻不问,教育方法简单、粗暴,缺少与孩子的交流沟通仍然是农村家庭教育的一大弊端,对孩子的教育缺少交流沟通,忽视了孩子的心理需求,把考试成绩当成压制孩子服从自己意志的手段,以简单的打骂、无端的指责来达到自己的期望值。遇到问题,只会对孩子横加指责,缺乏正确的引导,这种教育方式必然养成孩子孤僻、逆反等不健康畸形性格。

3.文化素质的差别。农村的家长由于受自身知识水平的限制,再加上后天学习的不足,文化素质较低,不能很好地承担教育子女的责任。由于文化底蕴差,素质不高,面对养儿育女重任,他们眼前一片茫然,不知所措。缺少与孩子平等交流沟通的技巧;忽视了孩子成长的变化,不懂得尊重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缺少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心理辅导;法律观念淡薄,导致处理问题的方式简单粗暴。

二、新形势下,农村的学校教育就像一部陈旧的“老爷车”,结构老化、观念陈旧

城乡孩子享受九年义务教育的权利是平等的,但受教育的环境差距还是很大,特别是基础教育资源的不平等、教学配置的不平等以及师资配备的不平等等。

想想这几年的教育新形势,多数政府部门把对教育的重视体现在集中财力打造名校、重点校上,通过设立各种实验小学、中学来提升教育形象,打造本地区的教育形象名牌,并给予这些形象工程学校以师资、资金等种种优惠政策,由此,一座座名副其实的、豪华的“重点校”拔地而起,因此也有了“城市学校像欧洲,农村学校像非洲”一说。在办学条件上,这些新学校的环境大大优于农村。从投资方面,城市学校如计算机、语音室设备、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校园网建设和远程教育设备等,实现了教育现代化,其教育设施都是一流的,而农村基础教育与城市学校相比明显落后。

三、从自主学习习惯的比较看,农村孩子就像“杂牌军”,良莠不齐;城市孩子就是“正规化”的部队,训练有素

1.城乡学生在学习习惯养成上的差异。在新的规范下,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大为增加,从很大程度上说,学生学习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学生自主学习习惯上:谁的学习习惯好,自我控制力强,谁的学习就能有效果。在大多城市家长的心目中,对学生的养成教育非常重视,所以,家长对孩子的上课、学习作业很关注,要么把孩子送托辅班,并且值得一提的是,城市家长对作业完成的习惯要求非常规范,学生回家之后,须把作业首先完成。但在农村,由于受上述种种条件限制,农村家长很难做到这点。家长几乎不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大多就一句话:“有作业吗?做完作业了吗?”对于作业质量的问题90%的家长不去过问。我想,城市家长的这种参与指导的意识,孩子得到的往往不仅仅是功课的辅导,更多的是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2.城乡学生在学习环境上的差异。城市有着极为优越的学习环境,各种托辅班林立,由于城市家庭的经济条件较好,通过调查,大多城市的家长非常重视对孩子的培训教育。在小学,家长把孩子送各种艺术班,如书法、美术、乒乓球、跆拳道等培训班,培养孩子有一技之长,注重养成孩子自信、独立的健康人格。而到了初中阶段,则更为侧重把孩子送入各种学习托辅班,注重给孩子打好学习基础,注重孩子在学习上的投资。而在农村呢,既没有这种学习环境,又缺乏必需的经济条件,所以当城市孩子进艺术班学一技之长时,农村的孩子大多在田间玩耍中度过;城市孩子在托辅班中集体的环境中学习提高时,农村的孩子只能在没有监管下靠自己的自觉去学习。

有一句话叫做:“习惯决定命运,环境造就人才。”我想上述差异也是城乡孩子发展“天壤之别”的一个重要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