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颌面部良性肿瘤和瘤样病变的分析及治疗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4-14
/ 2

口腔颌面部良性肿瘤和瘤样病变的分析及治疗

郑文菊

郑文菊(黑龙江省大庆油田总医院集团东海医院龙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63000)

【中图分类号】R739.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4-0167-02

1牙源性肿瘤

牙源性肿瘤是由成牙组织,即牙源性上皮及牙源性间叶组织发生而来的一类肿瘤。

1.1牙瘤是颌骨内较少见的牙源性肿瘤,在牙胚发育到牙本质和釉质形成的阶段时发生。根据组织排列不同,可分为混合性牙瘤和组合性牙瘤两类。两者临床表现基本相同。

(1)临床表现与诊断:牙瘤多见于青年人。生长缓慢,早期无自觉症状。往往因牙瘤所在部位发生骨质膨胀,或牙瘤压迫神经产生疼痛,或因肿瘤穿破黏骨膜,发生继发感染时,才被发现。牙瘤病员常有缺牙现象。

X线摄片可见骨质膨胀,有很多大小形状不同、类似发育不全牙的影像,或透射度组织的一团影像。在影像与正常骨组织之间有一条清晰阴影,为牙瘤的被膜。牙瘤与囊肿同时存在者,称为囊性牙瘤。

(2)治疗:可行手术摘除。一般将肿瘤表面骨质凿去后,取出牙瘤并将其被膜刮除,缝合创口。

1.2牙骨质瘤来源于牙胚的牙囊或牙周膜,其发生与内分泌和局部炎症刺激有关。

(1)临床表现与诊断:牙骨质瘤,多见于青年人,女性较多。肿瘤常紧贴于牙根部,可以单发或多发,硬度与骨质相似。牙髓活力测验阳性。肿瘤生长缓慢,一般无自觉症状,如肿瘤增大时,可发生牙槽骨膨胀,或在发生神经症状、继发感染、拔牙时始被发现。X线摄片显示根尖周围有不透光阴影。

临床上偶有家族史(常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牙骨质瘤,且多呈对称性生长,称为家族性多发性牙骨质瘤。由于可长得很大,故称为巨大型牙骨质瘤。

(2)治疗:可行手术摘除。

2脉管瘤

脉管瘤亦称管型瘤。系来源于血管或淋巴管的肿瘤或畸形。

2.1血管瘤是先天性良性肿瘤或血管畸形。多见于婴儿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它起源于残余的胚胎成血管细胞,临床主要分为三型:毛细管型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蔓状血管瘤。

(1)毛细管型血管瘤:多发于颜面部皮肤,口腔黏膜较少,呈鲜红或紫红色,与皮肤表面平,周界清楚。其外形不规则,大小不一,以手指压迫肿瘤,表面颜色退去;解除压力后,血液立即充满肿瘤,恢复原有大小及色泽。这种类型的大面积者称为葡萄酒斑状血管瘤。另一类型为突出皮肤,高低不平,似杨梅状,称为杨梅样血管瘤。

(2)海绵状血管瘤:是由衬有内皮细胞的无数血窦所组成。海绵状血管瘤好发于颊、颈、眼睑、唇、舌或口底部。位置深浅不一,如果位置较深,则皮肤或黏膜颜色正常;表浅肿瘤则呈现蓝色或紫色。肿瘤边界不太清楚,扪之柔软,可以被压缩,有时可扪到静脉石。体位移动试验阳性。

(3)蔓状血管瘤:又称为葡萄状血管瘤。是一种迂回弯曲、极不规则而有搏动性的血管瘤。主要是由血管壁显著扩张的动脉与静脉直接吻合而成,故亦有人称为先天性动静脉瘘。多见于成年人,幼儿少见。常发生于颞浅动脉所在的颞部或头皮下组织中。肿瘤高起呈念珠状,表面温度较正常皮肤为高。患者可能自己感觉到搏动,扪诊有震颤感,听诊有吹风样杂音。肿瘤可侵蚀基底的骨质,也可突入皮肤,使其变薄,甚至坏死出血。

对蔓状血管瘤以及深层组织内海绵状血管瘤,为了确定其部位、大小、范围及其吻合支的情况,可以采用动脉造影以及瘤腔造影来协助诊断。

(4)治疗

1)激素治疗:适用于病变较大,用其他方法治疗有困难的婴儿期毛细血管瘤。

2)手术治疗:适用于各型能手术切除者,也是蔓状血管瘤与颌骨中心血管瘤的主要治疗方法。

3)硬化剂注入:一般采用5%鱼肝油酸钠,每1~2周注射1次,多次反复施行。

4)冷冻治疗:适用于表浅而局限的血管瘤,可选用干冰或液氮。

5)激光治疗:适用于表浅较局限的血管瘤。

6)栓塞治疗:适用于蔓状血管瘤。

2.2淋巴管瘤是淋巴管发育畸形所形成的一种良性肿瘤。常见于儿童及青年。好发于舌、唇、颊及颈部。按其临床特征及组织结构可分为毛细管型、海绵状型及囊肿型三类。

(1)毛细管型:淋巴管内充满淋巴液,在皮肤或黏膜上呈现孤立的或多发性散在的小圆形囊性结节状或点状病损,无色、柔软,一般无压缩性,肿瘤边界不清楚。口腔黏膜的淋巴管瘤有时与血管瘤同时存在,出现黄、红色小疱状突起,称为淋巴血管瘤。

(2)海绵状型:为淋巴管极度扩张弯曲,构成多房性囊腔,颇似海绵状。发生在唇、下颌下及颊部,可使患处显著肥大畸形。发生于舌部时,常合并毛细管型,并呈巨舌症;如长期发生慢性炎症时,舌体可以变硬。

(3)囊肿型:又称为囊性水瘤。主要发生于颈部锁骨之上,亦可发生于颌下区及上颈部。一般为多房性囊腔,彼此间隔,内有透明、淡黄色水样液体。肿瘤大小不一,表面皮肤色泽正常,呈充盈状态,扪诊柔软,有波动感。与深层血管瘤不同的是体位移动试验阴性。穿刺可吸出淋巴液。

(4)治疗:淋巴管瘤的治疗,主要是采用外科手术切除,对范围较大的肿瘤可分期切除。对于囊肿型也可采用平阳霉素瘤腔注射治疗。

参考文献

[1]郑勤田,伍连康,赵荣大.平阳霉素治疗小儿血管瘤407例的体会[J].中国肿瘤临床,1992,19(3):230-232.

[2]黄达明,王心元,杨庆,等.YAP激光治疗口腔颜面部软组织血管瘤[J].口腔医学,1991,11(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