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加穴位敷贴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临床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5-15
/ 2

中药加穴位敷贴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临床观察

雷玲

雷玲

重庆市九龙坡区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重庆400000

【摘要】目的:探讨中药加穴位敷贴方法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患者中随机抽取7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单纯的中药方法治疗,观察组则采用中药加穴位敷贴的方法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有10例治疗无效,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3.68%;观察组有3例治疗无效,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10%。经对比,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药加穴位敷贴的方法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具有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关键词】中医;穴位敷贴;反复呼吸道感染;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272.9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5028(2015)5-0014-02

反复呼吸道感染简称为RRTI,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疾病,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1]。大多数情况下,该病的发病群体以小儿为主,其原因是因为该群体自身的免疫力较低。为了中药加穴位敷贴方法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我院特从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患者中随机抽取了76例作为研究对象,取得了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我院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患者中随机抽取7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2008年由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制定的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标准[2]。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共38例,其中男24例,女12例,年龄为6-15,平均年龄为(9.2±2.1)岁。观察组共38例,其中男20例,女18例,年龄为5-16,平均年龄为(10.3±2.4)岁。对比两组的性别和年龄数据,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单纯的中药治疗方法,其基础方为党参15克、炙黄芪15克、茯苓12克、山药12克、白术10克、防风9克、陈皮6克、炙甘草6克、柴胡5克、制半夏5克和升麻5克,加水煎服,每天1剂。观察组则采用中药加穴位敷贴法进行治疗,其中中药治疗方法参照对照组,穴位敷贴的具体方法如下:选用细辛和生白术、白芥子、生黄芪、延胡、胆南星等药材,按照1:2:2:2:2:2的比例将其研磨成细粉末状,放入适量的姜汁调配均匀,做成若干个半径为2.5厘米的饼状。将这些饼状的药贴敷贴在脾俞穴、大椎穴、肺腧穴和两侧风门穴,在敷贴中放置一根长约1.5厘米的艾条进行炙,反复3次。每周2次,4次为1个疗程,通常情况下需2个疗程,即从初伏至末伏。在中药敷贴期间,患者应注意进食清淡食物,不宜进食刺激性和生冷的食物,尤其是虾、海鲜等发物。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具体的评价标准为:(1)显效:治疗1个疗程后,在2个月呼吸道感染,或感染不超过1次,或2次感染的间隔超过45天;(2)有效:治疗结束后,在2个月内出现2次呼吸道感染,或者2次感染的间隔超过30天;(3)无效:疗程结束后,在2个月内出现2次以上的呼吸道感染,或2次感染的间隔不超过30天[3]。总有效率为显效率和有效率之和。

1.4统计学方法

本组研究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当P<0.05时,则表明每组数据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有10例治疗无效,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3.68%;观察组有3例治疗无效,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10%。经对比,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表1两组反复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总有效率对比(n/%)

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对照组3814(36.84)14(36.84)10(26.32)28(73.68)

观察组3818(47.37)17(44.74)3(7.89)35(92.10)

x2////4.5470

P////0.0329

注:和对照组对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反复呼吸道感染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病。从目前国内外对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研究成果来看,大多数研究都认为其发病和免疫功能的下降密切相关。IgA、IgM和IgG是衡量人体免疫功能的重要指标。其中免疫球蛋白主要是指由浆细胞或者B淋巴细胞所产生的球蛋白,主要作用就是和抗原进行特异性结合和介导免疫应答[4]。

传统的中医认为,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发病原因为卫表不固、气虚、肺虚、营卫失调、脾肾两虚、肺脾两虚,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肺脾两虚。还有部分学者认为阴虚、瘀血等因素也会导致反复呼吸道感染。因为不同的患者之间的体质存在差异,所以在治疗过程中也应该采用不同的方法,口服、中成药再配合外部治疗等方法,这样才能有效控制病情的反复发作,收到比西药治疗更显著的效果。

由于反复呼吸道感染病程较长,治疗周期长,而中医药副反应相对较小,治疗手段较多,且价格较低廉,无创伤,受到临床医生及病家的欢迎。我们认为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以肺脾两虚为根本,卫外不固,易为外邪所侵。从辨证论治着手,结合经络学说的理论,口服益气健脾方,并采用三伏穴位敷贴的方法,一方面借助夏季阳气升发,人体阳气有随之旺盛之趋势,使体内凝寒之气容易疏解。另一方面又可以为秋冬储备阳气,起到宣肺补虚,健脾补气的作用。

在本组研究中,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充分说明,采用中药加穴位敷贴的方法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具有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王坤.当归六黄汤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瘀热内结证的临床疗效观察[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

[2]王伟.冬病夏治穴位敷贴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42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2,06(23):559-561.

[3]霍莉莉,宣小平,虞坚尔,等.伏九敷贴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临床观察及免疫功能分析[J].辽宁中医杂志,2014,04(11):701-705.

[4]杨涛.中药辨证穴位敷贴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44例[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1,02(14):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