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社区输液室存在的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0-20
/ 2

探讨社区输液室存在的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

谢梅卿

谢梅卿(顺德大良医院广东528300)

【关键词】急诊科;职业压力;对策

【中图分类号】R197【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0-1531-02

急诊科作为医院抢救患者生命的最前线,是急、危、重症患者最集中,抢救和管理任务最重的科室。由于科室工作性质的特殊性,急诊科护士不仅担负着繁重的工作,还必须承受非同一般的职业压力。而长期在高风险的压力下工作,使机体经常处于应激状态,大量研究表明,应激状态下机体会出现各器官功能障碍,国外对职业压力的研究证明,各种职业中护士压力最大。

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会使护士产生工作疲溃感,工作疲溃综合征是一种潜在的危险,可严重影响医疗护理质量。笔者对急诊科护士工作压力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旨在为急诊科护士寻求有效实用的减压方法提供理论依据,以求进一步提高急诊科护理质量。

1压力分析

1.1工作责任重,劳动强度大急诊科是一所医院的窗口,患者数量多,范围广,病种复杂,是抢救和管理任务最重的科室,急诊科护士工作繁重,技术要求高,工作难度大,护士配备比例相对不足,再加上频繁的倒班,使工作和生活没有规律,导致长期超负荷工作,此特点可加重护士的工作压力。另一方面,尽管急诊患者病情复杂多变,但护士必须保证在任何紧急情况下都能迅速作出判断,绝不允许工作中出现任何差错,否则后果将是严重的。作为急诊科护士往往最先对患者的生存与否负起责任,并且延续整个医疗过程,可见责任之大。

1.2工作环境的特殊性急诊科环境较复杂,且24h对外开放,工作氛围差,频繁的人员流动产生嘈杂声以及患者痛苦的呻吟声、急救设备报警声、电话铃声等噪声刺激交感神经引起机体应激反应。酗酒、斗殴、吸毒、交通事故等现象亦非常多见,使护士容易产生烦躁、焦虑情绪。

1.3经常要受到死亡现象和垂死状态的强刺激急诊科突发事件多,意外死亡频率高,垂死和死亡现象作为一种刺激因素除造成护士的直接心理压力外,还可产生继发影响,造成护士产生强烈的情感反应,护士在精神上极度紧张,研究证实工作应激因素影响护士的心理健康。

1.4与患者及家属之间的矛盾和误解急诊科既是抢救患者生命的最前沿,也是最容易产生矛盾、纠纷和投诉的地方。急诊患者起病急骤,家属心情焦急,希望立刻得到及时、周到的救治服务,他们对医院急诊的就诊流程、规章制度不熟悉,一旦护士满足不了他们的要求,容易出现过激行为,特别是花费多而病情无望时,家属往往不能接受,情绪变化无常,随之而来是对护理工作的百般挑剔,有时会造成护患之间的矛盾,甚至是护理纠纷。另外,护士忙于护理急救而无暇顾及家属的焦急情绪,两者之间的差异易使家属产生“急诊不急”的误会,甚至会发生冲突。

1.5缺乏社会支持和管理层的重视由于急诊科的特殊性,与普通病房护士相比较,急诊科护士总是处于被责怪、投诉和批评声中,他们的劳动得不到患者及家属的认可,也得不到管理屋的理解。发生护患纠纷和矛盾时,管理层不能给予支持,急诊护士在这种压力下,负性心理得不到释放,影响护士的心理健康。

1.6面临人身伤害和被感染的危险由于急诊科是一个特殊的地方,嘈杂的环境、复杂的服务对象,可能均对急诊护士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尤其是夜间,有时会干扰急诊正常工作的进行。急诊科医护人员被患者及家属谩骂、殴打伤害的事例在国内媒体报道中屡见不鲜,急诊科护士最难以保障的问题就是人身安全。另一方面,急诊科护士需经常接诊未明确诊断的患者,包括一些处于潜伏期及诊断前期的传染病患者,并对不明患者进行护理和抢救,这样易造成护患间的交叉感染,尤其是使护士的身体健康受到威胁。

2对策

2.1改善工作环境,合理增加护士编制首先应为急诊科创造一个利于工作,便于抢救、诊治,布局合理的工作环境,精简就诊流程,放置醒目的标识,使急诊患者就诊的各个环节和流程清晰明了,使家属及陪侍人员有安置的去处,并要增加基础设施,使护士从繁忙又简单的劳动中释放出来。另一方面,为解决护理人员少、工作强度过大的矛盾,首先增加夜班护士的人员配备比例,适当地增加待遇,提高夜班补助,实施弹性化的科学排班等,尽可能设法缓解护理人员超负荷运转的状态,使急诊护士体力劳动强度降低,工作时间缩短,从而减轻压力。

2.2实施对护理人员安全保障的措施刘燕平等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为基础进行调查,发现急诊科护士最需要得到的是人身安全保障,这是最基本的需要。首先,要在急诊科安排24h专职保安人员,保证在急诊工作繁忙时和有突发事件时有保安人员协助维持就诊秩序,确保急诊工作顺利进行。配备各种防护设备和防护用品,制订护士自身保护的相关措施,对传染患者及时转入传染科,定期对急诊科医护人员进行体检和给予预防接种,提高机体免疫力,尽量减少和杜绝职业损伤对护士健康所带来的伤害。这些措施,使护士的负担和压力减轻,使他们意识到所从事工作的重要性,有助于激发其工作热情,发挥个人的潜能。

2.3提高护士的心理防御机制首先,要维护好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关心理解护士,使护士保持心情舒畅;其次,针对急诊科护理人员常见的心理问题,通过宣教、传授一些既科学又简便易行的心理调适方法,如放松、宣泄、自我暗示等,增加护士心理防御能力。并定期开展心理健康咨询服务,针对性地指导减轻精神压力和调适不良情绪,做好心理疏导,鼓励护士进行自我身心放松活动,如交流、听音乐、郊游等使精神放松,避免因工作不良刺激造成的心身不适。

2.4领导支持,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首先,管理者要给护士营造一种宽松、愉悦、团结、奋进的工作氛围,合理有序地安排工作,建立有效的工作流程,使之人尽其才,人尽其用,充分发挥激励机制,并积极为护士提供进修学习的机会。其次,要提高急诊科护士的福利待遇,提升护士的自我价值,使患者和家属及社会尊重护士,护理人员在宽松的工作环境下,愉悦的心理状态下,能主动为患者提供满意的服务,提高护理质量。

2.5提高护士自身素质急诊科护士必须具备高尚的思想素质,过硬的专业技术,良好的心理和强健的身体以及强烈的责任感。一方面,要正确认识急诊工作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利用一切机会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抢救技能,用广博的知识和娴熟的业务技术服务于患者,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感,这样有助于缓解护士的心理压力。

2.6加强沟通,理顺各种工作关系掌握护患沟通的技巧,面对焦虑的患者及家属,护士应耐心理解帮助他们,做好沟通和宣教工作。通过自己的言谈举止使患者、家属得到安全感和信任感,增进护患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增强患者对我们的认可,减少矛盾和冲突。鉴于急诊科的特殊性,理顺各种工作关系尤为重要,如与临床科室和非临床科室的联系,这样既可保证急救工作的通畅,也可减轻为非业务问题花费时间、精力的负担,使护士能全心全意地投入急诊工作。

随着急诊工作的发展,人们也越来越重视对急诊科护士心理健康的研究,急诊科患者量大、工作紧张,医护人员长期处于应激状态,心理压力大,势必影响急诊科的工作质量。通过分析压力和采取有效措施,使护士减轻了负担和压力,使他们意识到自己从事的工作受到了重视,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从而主动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努力提高急诊护理质量,真正让患者感受到走进医院顺心。参考文献

[1]姜佩芳.急诊护患关系及调控[J].上海护理,2001(03)

[2]王瑞华.小循环夜班法的临床实践与研究[J].实用护理杂志,1993(05)

[3]李亚萍,藏玉秀.浅析护士心理疲劳与对策[J].护理学杂志,1995(04)

[4]张莉,赫文平,齐文莎.护士语言和业务技能对111例患者行为顺应性的影响[J].实用护理杂志,1991,7(12):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