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湘江战役看党的领导力建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5-15
/ 2

从湘江战役看党的领导力建设

谭丽娟姚文

中共衡阳市委党校湖南衡阳421008

摘要:湘江战役是红军长征中牺牲英烈最多、损失最为严重的战役,在红军处于不利的形势下,“左”倾错误路线的领导下,充分发挥了我党的优势,突破封锁渡过湘江。本文结合湘江战役,论证了一个政党加强领导力建设需要从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和社会号召力四个维度来构造,更好确保我党的执政根基与地位。

关键词:湘江战役;党的领导力;建设

湘江战役是红军长征中最险峻、最激烈、最艰难的战役,也是红军有史以来伤亡最大的战役。在“左”倾路线这种领导的不利形势下,仍能有效的发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优势,激发红军英勇作战,最终能粉碎国民党的罪恶企图,可以说,红军最终完成使命渡过湘江,这离不开我党历来良好的领导水平和能力。

一、坚定忠贞的革命信仰,强化党的政治领导力

对于一个政党执政的关键来说,首要的就是政治领导力。它是统帅,是灵魂。它关乎一个政党的政治方向、决策和力量。中国共产党历来十分重视政治领导力,在湘江战役中也不例外。红军战士对革命事业的忠诚与奉献,体现了一位共产党人坚持了党的政治方向、坚定了党的政治定力。湘江战役从军委下达命令开始到第七天,也是最关键的一天,敌军封锁了两岸,红5军团34师师长陈树湘在寡不敌众时,身负重伤被俘,但是等他苏醒后,没有给敌人邀功的机会,他手伸进腹部伤口处,忍者无比的疼痛,用力绞断肠子牺牲,年仅29岁,这对于一个有知觉的人来说,这得需要多么大的勇气,而陈树湘只是千千万万牺牲红军战士中的一个。在此次战役中,广大的红军指挥员面对凶神恶煞的敌人,义无反顾,勇往直前,前仆后继,用血肉之躯为突破湘江封锁线争分夺秒,在敌人的疯狂少射中,牺牲的红军战士不计其数,湘江顿时血流成河,尸横遍野,惨不忍睹。但是红军战士宁死不屈,绝不溃散,从这惨烈的湘江战役中,验证了一个事实,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是一支不怕艰难险阻、不怕英勇牺牲、敢拼敢打、敢战善战的军队。这离不开共产党坚强的政治领导力,没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如何顽强拼搏,怎会宁死不屈?这种政治立场与定力就是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即任何艰难险阻都不能阻止他们前进的脚步,突破湘江封锁线。这种力量特别是当今时代,不仅是党员干部需要的政治素养和政治能力,也能凝聚为中华民族伟大事业的实现奋斗不止的力量,更是永葆政党生机与活力的根本保证。而且在此次战役之前,中国共产党在选择革命的战略和方针过程中不能完全独立自主,而是在“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指挥下,让中国共产党人明白了中国革命需要毛泽东同志,需要符合中国革命道路的战略方针。由此说明了党的政治领导力的重要性,它是一个执政党存亡的关键。

二、重视思想政治工作,提升党的思想引领力

思想建设是党建的重要内容,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一个民族需要有精神的引领,一个政党同样也需要有思想作为动力,思想的引领力作为一种指引,一种航标,它触动着千千万万人民的心,也牵引着老老少少群众的情,能够让他们为了共同的目标努力奋进。在湘江战役中,虽然红军遭受了“左”倾错误领导,在这种十分被动的情形下,却仍能激发红军指挥员英勇抗战,一往无前,最后突破敌人封锁,渡过湘江,离不开红军发挥了较强的思想政治工作。当时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进行了战略调整,虽“左”倾教条主义领导没有动员,但是在红军长征前已部署做了思想政治动员工作。如1934年10月9日,总政治部发布“政治指令”,指示各部队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做好“长途行军和战争”的准备,并且提出红军行动的“政治口号”,是“发扬攻击精神,突破敌人封锁线,坚决实行反攻”,并要求各部队应根据具体的战斗任务灵活地提出“鼓动口号”。[]当时指令下达后,各部队都积极响应,纷纷开展思想动员工作,第二天总政治部紧接着发出了训令,强调要以紧张的、机动的和灵活的方式做政治工作,发扬工作人员的创造性,激发部队的战斗精神,争取战争的胜利,并要求各个部队要发动党团员以模范带头,以榜样作用鼓舞战士们的斗志,这大大提高了战士们的顽强拼搏的战斗士气。军令下达后,吴西回忆说:湘江战役时他被师党委派到十六团领导做政治工作。一到团里就看到从团长、政委、党总支书记、到各连的干部,个个身先士卒,党支部、党小组活跃地开展工作,党员、团员都不怕苦、不怕累,斗志昂扬。[]聂荣臻回忆说:接到命令后,一军团“无论是指挥员,政工人员,参谋人员以及各类战勤人员,和连队的党团积极分子,都是一个最紧张的通宵达旦的不眠之夜啊!为了党中央的安全,为了红军的生存,都是熬红了眼在为第二天作战斗准备。”[]还有在已打响战役的过程中,军委机关报《红星》也刊登了一篇名为《以坚决勇敢的战斗消灭当前的敌人》的文章,通过及时报道战斗形势,发动思想动员鼓舞将士士气等等。经过各种生动活泼的思想动员,战士们的斗志不断高涨,在湘江战役中血拼向前,为后继部队争取了宝贵的渡江时间。由此证明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工作,因为它凝聚了战士奋勇杀敌的最好力量,更是当今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最强基石。

三、扎实开展群众工作,增强党的群众组织力

习近平强调:“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取决于人心向背。”[]党的群众组织力,是执政党执政水平与能力的评判标准,更是执政党巩固执政地位的本质要求。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近100年来,中国共产党都是本着依靠群众、服务群众为出发点,这也是党不断巩固与壮大的根本原因。在湘江战役中,红军还没到湘桂边之前,国民党不仅设置了第四道封锁线,还在当地大势宣传红军的负面舆论,在当地扬言共产党杀人放火,见财就抢,见人就砍,甚至假扮红军杀人放火,抢夺财物,造成当地群众对红军很大的误解,一听红军来了立马搬东西躲起来,这样大大破坏了红军和群众的关系,也给湘江战役取胜增加了更多的困难。但是红军面对这种不利局面,并没有退缩,而是积极面对,消除误会,采取了很多的办法。首先,严明群众纪律。严格要求红军遵守群众纪律,要求全体指战员“自觉遵守纪律,不侵犯群众丝毫利益”,“损坏群众东西要赔偿,借群众东西要还”,“不强买东西,买东西要给钱”,“完全做到上门板、捆禾草、把地上打扫干净”,“不要随地乱厨屎,宿营时掘厕所”等等,号召各连队开展群众纪律竞赛,“创造争取群众工作的模范连队”。[]其次,积极开展群众支持工作。红军到达后,更是尊重当地瑶民,秋毫不犯,也开展了很多争取群众支持的工作,如发传单、写标语、开大会、唱红歌、打土豪等等生动的形式,真正做到了为瑶民解困难,为瑶民做实事。正因红军铁的纪律和作风,让当地民众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不仅消除了对红军的顾虑,还帮助红军作战,给红军送水煮饭,抢救伤员,甚至还有民众自愿参军。由此证明:红军有效的群众工作,争取了群众的大力支持,更好的鼓舞了红军的作战士气。因此,时刻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增强党的群众组织力,这关系执政党的生死存亡,共产党人更要铭记初心与使命,就是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

四、秉承英勇战斗精神,提高党的社会号召力

中国共产党的社会号召力是指党在革命建设与改革的伟大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政党影响力和信念感召力,是促使亿万群众跟着党、向着党的向心力和吸引力。[]湘江战役已历史久远,但是红军战士在战争中展现出来的用于自我牺牲的精神、为民族血战的品质,对当今社会而言历史价值不可磨灭、时代意义不可估量。伟大红军战士们在湘江战斗中所展现出来的革命精神,在我们中国革命的历史长河中永存,在当今时代的发展中永驻。也正如习近平同志所强调的,“我们一定要铭记烈士们的遗愿,永志不忘他们为之流血牺牲的伟大理想”,“我们要铭记一切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作出贡献的英雄们,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中华民族永记革命英烈事迹,学习英烈革命品质,这是我们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要秉承的信念,这也是我们在实现中华民主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路上需要凝聚的力量,让我们共同凝聚这种社会思潮,秉承着这种强大的号召力,朝着目标,团结一致,奋勇向前。

结语

85年过去了,回顾湘江战役这一惨胜之战值得深思,既看到了红军战士为了革命信念割头颅洒热血、顽强拼搏的战斗精神,也看到了一个执政党的领导力建设更要从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助力和社会号召力方面来增强和提升,只有这样才能让党的执政根基不会动摇,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会不久实现。

参考文献:

[1]红军总政治邵政治指令(1934年10月9日)[C].解放军政治学院党史教研室编.中共党史参考资料(第7册).

[2]吴西.长征途中掩护中央机关抢渡湘江[C]革命回忆录(第13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3]聂荣臻.聂荣臻回忆录[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4.

[4]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

[5]中共桂林地委.红军长征过广西[Z].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6.

[6]黄清迎.新时代党的领导力提升的内涵、缘由和路径分析[J].理论导刊,2018(10):59-67.

[7]李杨.论湘江战役红军将士革命英雄主义精神[J].老区建设,2018(12):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