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小区配套公共建筑设计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1-21
/ 2

住宅小区配套公共建筑设计研究

方杰1李晨怡2

1.浙江华越设计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省杭州市310011浙江工业大学工程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省杭州市310014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而健康的发展,对中国的建筑行业也得到了有利推动作用。住宅作为民生所需及国计民生的主要载体之一,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近年来,城市住宅的发展趋势,是在数量稳定增长、质量不断提高、设备逐步完善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建设出许多有特色的住宅。而对于这些特色住宅相配套的小区公共建筑的设计也应做相应的发展和变化,以满足不同住宅的不同需求。本文主要对住宅小区配套公共建筑设计的若干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住宅小区;配套公共建筑;设计;研究

1、引言

住宅小区配套设施是解决小区居民日常生活活动需要的基本保证,也是小区稳定的物质基础。小区规划应充分注意设置配套完善的配套服务设施,在布置上考虑居民生活要求和行为轨迹,分级设置,满足服务半径要求。另外,在实际设计中,经常把一些小区配套建筑联合设置,结合绿地构成小区配套中心,它的意义远不止功能层面,它能丰富小区的整体形象,使小区富有特征,从而产生可识别性和归属感,成为居民的场所。住宅小区作为城市居住区规划的一种基本结构单元,小区公共建筑是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小区公共建筑设计的目的是为居民日常生活提供配套服务,其合理配置和优化设计已成为衡量小区整体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在具体规划中,我们应根据不同类别公建的不同特点,在充分满足居民生活需求的基础上进行合理设计。

2、住宅小区公共建筑设计的依据

二十一世纪将是我国住宅小区建设由较低层次向较高层次跨跃发展的新纪元。然而居住水平的高低不仅取决于住房的功能和面积,人们还非常看重小区的环境建设,如商业服务设施、文化体育设施、老人与儿童活动设施、绿化、景现、物业管理等综合指标和科技含量。

2.1对公建的卫生要求

公共建筑的卫生要求有两个层面上的内容:一是对小区生活垃圾的处理能力,这是小区垃圾站的作用。二是公建本身的卫生,包括其日照、采光、通风是否良好,其产生的噪声、空气污染是否影响居民的日常生活。

2.2公共建筑的安全感和归属感

安全感和归属感是公共建筑给市民带来的高层次感受,是在满足基本需求后获得的,一般是居民在享受通过公共建设功能的多样性及小区配套的街道、绿化、广场来共同构成的有生活气息的环境时获得的。公共建设在布局之前要充分考虑小区的安全问题,对公共活动区要进行时时监视,让居民感到安全,此外,要关注公共建设周围是否有交通安全问题。

2.3公共建筑应方便于居民

便利性即方便小区居民的日常生活,便利性是居民对公共建筑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公共建筑存在其使用价值的基础条件。为此,公共建筑应该具有合理的布局,最好设置在人口相对密集区域,使其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内服务尽可能多的群众,此外,公共建筑周围的道路设施要始终保持顺畅。

3.住宅小区商业配套建筑设计

小区商业与其他商业类型相比有其特殊的一面,首先,小区商业所包含的内容通常都是居民日常生活所需,诸如涉及面较广的各类便利店、药店、音像店、花店、面包屋、美容美发、书店、家居饰品、餐饮等等,这些商业服务场所往往由于规模小,所需的面积也较少。其次,为了给居民提供方便的服务小区商业要考虑合理的服务半径,通常服务半径不宜超过500m。另外社区商业作为整个房地产业的一部分,还要符合市场经济的规律,即其本身作为商品也要做到商业价值的最大化,要能够顺利销售或租赁出去。因此,要做好小区商业就必须对其内在规律有深入的了解和认知。

4.邻里交往类公共建筑

这类公共建筑宜和小区中央绿地结合布置,并和商业服务设施共同构成小区公共中心。如果把住宅小区看作城市的细胞,那么小区公共中心就是这个细胞的细胞核,为整个细胞提供养分。商业服务设施提供的是物质养分,而邻里交往类设施则提供精神养分。小区公共中心现在已形成一种模式:商业服务设施从小区主入口开始向小区内部纵深沿街展开直至小区公共活动中心,而且是连续布置,就如动脉和心脏相连。作为邻里交往类设施,这一类公建供居民交往所用,它们有许多名称:居民活动中心、俱乐部、会所、邻里中心等。其功能、性质差不多,具有人情味是其规划布置的重点。

5、住宅小区教育配套建筑设计

在小区内设计教育类公建应遵循的两条原则:

5.1学校建筑应与小区相协调这种协调反映了一系列关系的平衡。包括学校与住宅的关系,学校与绿地、道路的关系、学校与小区整体形态的关系,总之,学校是否成为小区有机的一部分。这种协调应从两个层面上进行把握:①总平面上,小区的形态与周围的环境是否相协调,还是毫无关系,孤立自存。作为一个整体,学校是否找到应有的位置并成为小区的有机组成部分。学校的存在是否对小区的整体形态做出积极贡献。②微观层面上的协调,包括细部、颜色、尺度、比例的协调。这个层面上的协调更具实际意义,因为它们更直接地抓住居民的视觉,也就更容易地被进行比较。

5.2学校建筑设计应具有特色,以丰富小区的形象协调不等于雷同,学校特有的功能本身决定了它的异质性。功能相对单一的住宅组成了小区同质的肌理,学校建筑可以很好地成为小区形态的活跃元素,甚至成为小区的标志性建筑。当然这种活跃应建立在整体协调的基础上。

6、生态建筑及其设计

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今绿色、环保、生态、智能化、节能等名词逐渐耳熟能详,在各种报刊、视听节目和老百姓的口中频频出现,它体现了一个时代的进步和人心所向。健康的设计理念尤为重要。总之,在处理住宅小区的公共建筑设计时,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手段使其达到生态设计的目的:

6.1利用外部环境中的因素。例如由土壤、绿化、水及空气组成的外部环境以及其他建筑组成的现实环境,为住宅室内设计提供了多种可能性,这样可以减少建筑中设备的数量和功率,节省能源和运行的费用。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因素,高效地利用地质因素和自然资源,减少人工层次的设计。

6.2挖掘新材料和新技术的潜力。例如3R材料(节约资源-Reduce、可再生利用-Reuse、可循环-Recycle),雨水与中水的利用及节水器具的使用等。

6.3空间的合理布局。如建筑朝向选择坐北朝南,并将朝南的窗台降低,朝北的窗台适度提高高度,使室内空间更符合空气动力学的特征,促进了室内气流的合理流动,创造南北通风格局,增强室内通透感,减少对空调的依赖性,以达到冬暖夏凉的效果。

7、结束语

在许多小区规划中,公建按其功能的不同被安置在不同的地块里,而缺少形态方面的考虑。所以在做公共中心时,要有整体的概念,使其与整个小区环境有机结合,创造富有空间特色的小区公共空间,满足人的精神和感情追求,为生活在其中的居民提供一种既愉悦而又舒适的生活体验。

参考文献

[1]GB50180-93《城市住宅区规划设计规范》

[2]苏乾著住宅区规划设计中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的思考,《住宅科技》2002.3

[3]庞涛,沼磊.住宅小区公共建筑设计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9)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