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心理护理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1

社区心理护理体会

高凤梅

高凤梅(赤峰市红山中医院024000)

【摘要】随着社区卫生服务的广泛开展,社区护理工作日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而在整体护理中,心理护理的作用也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将社区心理护理中的体会总结如下。

【关键词】社区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6-0183-02

随着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的广泛开展,社区护理工作日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而社区护理又不同于综合性医院、中医医院等专科医院的一般护理,在护理理念、任务、服务范畴和方式以及护理人员的知识结构、服务能力等方面都有着自身的特殊性和规律。尤其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强调将病人或服务对象作为一个整体的人来对待,这是社区护理的一大特点。

在整体护理中,心理护理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重视心理护理既适应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和现代人们健康观的转变,也符合社区护理的特点与规律;是提高社区医疗质量和广大社区居民健康水平及生活质量的一个有效的重要途径。

一、要全面了解护理对象

社区卫生服务的重点人群一般是老年人、妇女和儿童。所以社区的心理护理一定要在基于对上述不同护理对象全面了解的情况下进行,否则难以收到很好的效果。这种全面了解往往是较为艰难但又非做不可的。例如,对两个宗教信仰不同的人或心理状态差异较大的人做心理护理,如果采用同样的护理方式,是很难达到预期效果的。再如,给两个患了糖尿病的病人做心理护理,由于性别、年龄和存在生活习惯与生活方式的不同,以及对糖尿病知识认知等方面的差异,对其护理方式和教育方式也要因人而异。

二、保持良好的护患关系

社会卫生服务立足于社区,以个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提供及时、方便、快捷、连续、整体和综合的医疗保健服务。因而社区的护士与社区居民要建立一种良好的护患关系。就心理护理而言,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心理护理工作的基础。一般来说,护患关系有以下三种类型:⑴主动—被动模式;⑵指导—合作模式;⑶共同参与模式。在护理工作实践中,应根据不同的病人或病人的不同心理特征,采用适宜的模式。如何才能与病人及其家庭建立起一种互信、互重、平等相处、互相帮助的朋友式的护患关系呢?从心理护理的角度出发,体会如下:

1.首先要熟悉病人或被护理者的角色及角色转换过程,要关注他们对角色转换适应的不良现象,以从心理上摆脱其消极影响。

2.充分了解病人或被护理者心理反应的因素及引起心理反应的原因。根据不同病人不同的行为类型,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心理护理计划,尽可能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

3.了解病人家属及亲友的心理反应和异常行为,教育他们应以维护病人身心健康为目的;克服消极被动、对病人偏袒顺从、对医护人员隐瞒掩饰病人实情、与医护人员之间产生冲突、指责等异常行为。

4.就护理人员自身而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自尊与自信,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良好的心理品质、精湛的护理技术与合理的知识结构;能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有较高的人际交往水平和技巧,善于与不同病人沟通。这是建立良好护患关系最重要的,也是护理人员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素质。

三、根据不同病人的心理特点采取适宜的护理模式

社区卫生服务的重点人群一般是老年人、妇女和儿童。由于不同人群的心理特点差异较大,即使是同一人群的不同的病种,或同一病种的不同病程,也都有不同的心理状态。因此不能采用同一种心理护理模式去服务不同人群的病人,而应根据病人不同的心理特点,采取适宜的心理护理模式或方法,才可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如当人步入老年后,社会角色发生重要改变,感觉已经退出了舞台中央;退休后的失落、与子女的代沟、与社会的脱节等渐被忽视的地位、凸显了他们的矛盾心理。再者,由于身体机能逐渐衰退,心理状态和生理状态也会发生明显变化。会出现强烈的失落感和无力感,也会相应引发一系列特征出现:自尊、固执、孤独、自卑、落寞、返童、怀旧等。因此,在心理护理方面,要从尊老爱老这一传统美德出发去爱护、关怀老年病人。使他们精神愉快,早日康复,提高生活质量;女性病人有其特殊的生理、心理阶段,如经期易激惹状态,女青年病人的羞涩心理,其患病接受检查时的畏缩与执拗心理。因此,护理人员应理解女性病人的心理特点,主动协助医生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在予以足够体谅的同时加以适当的引导是很有必要的。

总之,在社区护理服务中,应将心理护理作为整体护理的一部分,与一般临床护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心理护理的观念和技术方法不断地渗透到各种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和不同患者的治疗与康复的过程中,使心理护理起到药物、手术或其他治疗方法所起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