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生产决策理论下学生党支部最优规模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2-12
/ 2

短期生产决策理论下学生党支部最优规模分析

翟淑萌王玉玲

翟淑萌ZHAIShu-meng曰杨乃定YANGNai-ding曰王玉玲WANGYu-ling(西北工业大学,西安710072)(NorthwesternPolytechnicalUniversity,Xi'an710072,China)

Abstract:CollegestudentPartybranchisoneofthemostimportantgrass-team.Inthispaper,short-termproductiondecisiontheoryinmicroeconomicisusedtosetupbranchoutputandbuildmathematicalmodel,thesurveydataisusedtomakeanalysis,andtheoptimalscaleofcollegestudentPartybranchwhichisaparticularbranchisstudied.关键词院生产;党支部;规模;边际产量;平均产量Keywords:production;Partybranch;scale;marginalproduct;averageyield中图分类号院G455.7文献标识码院A文章编号院1006-4311(2014)06-0227-020引言在以往的研究内容中,多为对党支部建设的制度、结构等的定量研究,对党支部规模研究的较少。为进一步拓宽学生党建工作的思路,探索新的研究模式,促进学生党建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本文以短期生产决策理论为理论依据,对学生党支部的最优规模进行了分析。

1问题分析1.1理论基础高校学生党支部的主要成员是大学生,他们愿意承担一定的社会工作,但是情绪变化快,并且在他们中,存在着支部工作与专业学习、党员与非党员学生等矛盾。因此对他们而言,支部成员过多,会打击部分学生的工作积极性;支部成员较少则会凸显出支部工作与专业学习的种种矛盾。从管理学的角度上来讲,组织人数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组织效能的发挥,人数过多可能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动的逻辑理论指出:大团体的组织成本阻碍着其公共利益的实现。他认为,任何旨在取得集体利益的团体都有一种起码的组织成本。“团体成员的数量越多,这种起码成本越高”。后来的学者把奥尔逊集体行动的逻辑理论形象地称作“搭便车”理论。其基本的含义就是坐享他人之成。具体来说,就是在大集体中,人们对集体利益或集体行动的态度是非理性的。一个人可能这么想:我一个人的行动对整个集体利益的贡献是微不足道的,与其白费力气,不如坐享他人之成。不可否认,当一个党支部成员过多,也有许多人持有这种观点。反正利益不是我一个人独自享用,我为什么要去作为呢?

1.1.2团体强度很难保证强度通常只是为少数派所固有,而不同时也为多数派所固有。中国共产党组织是个有严格纪律和严密组织的战斗部队,其肩负的使命要求它必须保持长久的战斗力。这种持久战斗力只能靠强度来维持,强度越大,其战斗力越强。如果团体过于庞大,最终党组织的强度就会逐渐呈式微的趋势,不利于党的成长和发展,更谈不上历史使命了。从管理的视角来看,组织要从团队规模角度出发,将团体控制在一个较为适宜的数量上,才能减少组织成本,达到规模最优。因此,科学的构建党支部规模,切实提高高校学生党员组织生活质量,已经成为摆在高校各级党组织面前的重要课题。

1.2模型构建对一定范围内的学生支部进行调查,发现学生党支部人数跨度较大,分布于区间[6,28]之间,其中大多数学生支部人数在[8-15]之间,学生党支部效能高低不一致,支部在学生中的影响力也不一样。因此我们构建数学模型,计算出不同支部人数时党支部总产出,利用短期生产决策理论,分析平均产出和边际产出,得出建议支部最优规模。根据学生党支部日常情况,设定y1、y2、y3、y4、y5、y6支部总产出的六个分量,分别代表支部“三个一”活动开展的总体效果、支部组织生活开展的效果和影响、支部成员优秀率的情况、支部骨干的领导力和影响力、支部团队协作能力和支部年工作量的情况,六个分量所占比重分别为u1、u2、u3、u4、u5、u6。构建数学模型如下:Q(y)=6i=1移(ui伊yi)=u1伊y1+u2伊y2+u3伊y3+u4伊y4+u5伊y5+u6伊y6。通过问卷调查、走访座谈和专家打分等方式对每个分量进行量化考评,得出每个分量的效能值,对各效能分量进行线性叠加,得出支部的最终产出,以此来衡定支部的综合素质。

1.3数据采集本次问卷调查共选定67个学生党支部及其支部内成员共1108人进行问卷调研。将采集到的数据利用EXCLE进行处理,支部之间的总产出差异比较大;在支部人数相同的情况下,随着支部年级的不同以及支部建设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各支部总产出并不均衡。在此情况下,对等人数支部产出进行均值化处理,如表1。

1.4数据分析为更好地研究支部人数对支部总产出的影响变化,对于以上数据,我们假定:淤影响支部产出的其他条件不变。于只研究支部人数在一定区间内变化时,支部产出的变化。盂假设支部人数设置坚持理性选择,即不受人为因素影响。

在得知总产出值的基础上,我们可以算出平均产出值和边际产出值。平均产出值是用总产出值除以总人数,得出支部中的个人对支部效能的平均贡献度。设支部人数为L时,支部总产出为Q(L),则AP=Q(L)/L。

边际效能值不同于平均效能值,经济学中边际的概念是指自变量增加所引起的因变量的增加量,此案例中即支部中每增加一个人对支部效能值的增加量。则MP=Q(L)-Q(L-1)计算后得出支部人数的平均产出和边际产出,如表2。

2结论综上分析可知,当支部人数设置在[12.8,14]之间,即支部人数为13或14时,支部设置较为合理,这也与我们日常的行为选择是相吻合的。

为了促进学生党支部的更优发展,实现学生党支部作用的充分发挥,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采取措施:2.1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整体提升支部的产出值激励是管理主体运用某种手段和方式,让管理对象在心理上处于兴奋状态,积极主动的付出更多的智慧和精力,努力实现管理主体所期望的目标。通过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可以调动支部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诱发成员的工作动机,使之以最大的热情和最饱满的精神投入到支部生活中,进一步提高支部的核心竞争力,提升支部的总体产出值。

2.2有效开展支部活动,构建效能发挥的有效平台团队绩效随着人数增加边际效益递减并不仅仅与规模有关,还与外在和团队成员的个体差异相关。对于学生党支部来说,支部活动是支部建设的重要平台,是党员再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增强支部工作凝聚力的重要抓手。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有效开展支部活动和构建各类活动平台来推动支部建设,提高支部产出能力。

参考文献院[1]左莉.新时期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刍议[J].高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7):32-34.[2]韩振芳,陈江华.民高校学生党员组织生活绩效的实证研究,2008(6):36-39.[3]周维华,席东亮.对基层党支部建设情况的调查与思考,2010:20-22

来源期刊

价值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