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便秘患者的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功能性便秘患者的护理

刘汝兰

刘汝兰(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塔河县绣峰镇卫生院165206)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21-0247-02

【摘要】目的讨论功能性便秘患者的护理。结果配合治疗进行护理。结论规律的排便习惯有助于预防便秘。适当的体育运动对于缓解功能性便秘有一定的疗效。

【关键词】功能性便秘护理

能性便秘是一种排除肠道、全身器质性病因的功能性疾病,是由于生活规律改变、情绪抑郁、饮食因素、排便习惯不良等因素所致的原发性、持续性便秘,是临床较为常见的慢性便秘类型,又称其为习惯性便秘或单纯性便秘。随着现代化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和饮食结构的改变,功能性便秘的患病率逐年增多,成为影响现代人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某些心脑血管疾病如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的诱发因素。

一般情况,除肠道易激综合征外的功能性便秘患者,均可通过生活规律化、合理饮食、调畅情志、养成良好排便习惯以及去除其他病因等手段达到治愈的目的。而患有肠易激综合征的患者,其发生的便秘虽属功能性便秘,但必须去医院做进一步的检查。

【病因及发病机制】

功能性便秘的发生可能与心理因素、先天性异常、炎症刺激、滥用泻药及长期有意识抑制排便,或与支配肛门内外括约肌的神经功能异常有关。对于功能性便秘的儿童,其他生理功能与正常儿童无差别,这些患儿“似乎”生来即有便秘倾向,其家族也有便秘史,也称为素质性便秘。人的成长过程可影响肠道的排泄功能。2~3岁以下的婴幼儿由于神经肌肉系统发育不全,常不能控制排便,发生儿童功能性便秘。而大多数功能性便秘者都是老年人,年龄增大导致口渴感觉功能下降,在体内缺水时也不易感到口渴,这使得老年人肠道中水分减少;同时老年人的肠蠕动减弱,粪便在肠道滞留时间长,导致便秘。由于饮食结构不合理,饮食过于精细少渣、缺乏食物纤维,消化道缺少生理刺激物,肠道正常菌群数目减少,肠内容物通过时间延长,水分被过度吸收,液体量摄入不足等均可引起便秘。老年人因卧床时间较长,食欲下降,摄人食物及水分较少,肠内容物不足以刺激正常肠蠕动;另外,患者家属为使患者早日康复,给予高脂、高蛋白、低纤维饮食,导致粪便在肠道内移动缓慢、排粪干燥,形成硬便,直肠部产生饱胀感或下坠感,排便更费力。适量活动能维持肌肉张力,刺激肠蠕动,有助于维持正常的排便活动。缺乏足够日常活动量的人,可因腹部或盆部肌肉张力减弱而导致排便困难。有的患儿没有养成规律的排便习惯,甚至害怕排便,经常抑制便意,形成恶性循环。不良的生活习惯,如睡眠不足,持续高度精神紧张状态等,亦可造成结肠的蠕动失常或痉挛性收缩,因而造成便秘。但便意经常被忽视,排便场合和排便姿势不适当,以及经常服用强泻剂或洗肠等,均可造成直肠反射敏感性减弱,以致虽有粪块进入,却不足以引起有效的神经冲动,故无排便反射产生,造成便秘。精神抑郁或过分激动,使条件反射发生障碍,高级中枢对副交感神经抑制加强,使分布在肠壁的胸腰支交感神经作用加强,因而产生便秘。有学者统计20%的儿童功能性便秘因精神因素引起,故称为精神性便秘。患儿情绪差、焦虑或抑郁等心理障碍及行为异常,可导致身体活动减少,自主神经系统冲动减慢,肠蠕动减少,从而引起便秘。对于老年患者,由于长期患病卧床,某些患者为尽量减少陪护人员负担,常常自主减少进食、忍住便意;某些患者尤其是产妇怕排便会引起伤口疼痛、增加腹压或再次出血而反射性的抑制排便,因此逐渐产生紧张、焦虑、恐惧、抑郁等不良心理,导致神经调节功能紊乱、交感神经兴奋,出现胃肠蠕动减弱,导致大便水分被再吸收而干结,更增加排便困难。排便是一件非公开的事情,长期患病卧床者被迫只能在病房排便,他们自觉隐私暴露、姿态不雅或担心排便声音和粪便气味传出去,造成心理和生理功能紧张,抑制排便。另外,卧床患者对床上使用便盆不适应,也可导致便秘。

【治疗】

调整不良排便习惯,增加日常活动量。改善饮食习惯,注意多饮水和多进食膳食纤维。通便剂:治疗功能性便秘的药物主要是通便剂,包括刺激性泻剂、容积性泻剂和渗透性泻剂等,宜选用作用温和、不良反应较少的药物。其中渗透性泻剂是临床高效、安全的常用药物。目前老年患者中常用的口服通便药有聚乙二醇及乳果糖。避免滥用刺激性泻药,若长期使用可造成肠微生态紊乱,肠动力下降致药物性便秘,甚至可诱发心、肾功能不全等,应逐步将刺激性泻药撤除。此外,开塞露的应用也较广泛。肠微生态制剂:一方面补充了大量的有益菌,纠正便秘时的菌群失调,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和利用;另一方面,这些有益菌定植以后产生相当量的有机酸,刺激肠壁蠕动,促进肠道功能恢复,增加食欲,具有较好的保健作用。因此,微生态制剂是目前用于治疗非器质性便秘,尤其是老年功能性便秘的首选药物。腹部按摩:运动不便时,腹部手法按摩可促进排便。由护士操作或指导患者家属、患者自己进行。用双手示指、中指、无名指重叠在腹壁,从右下腹开始向上、向左、再向下顺时针方向按摩以促进肠蠕动。粪结石取出:老年便秘者易发生粪便嵌顿无法自行排出。患者取左侧卧位,医务人员用右手戴手套涂润滑油,轻轻将食指、中指插入直肠,慢慢将粪便压碎后掏出。操作时注意动作轻柔,切忌暴力硬挖,以免损伤肠黏膜。若患者感痛苦、面色苍白、大汗,应稍休息后再操作,或者使用利多卡因油膏松弛肛门括约肌后操作。结肠途径治疗系统:简称为结肠水疗仪,可一定程度上使大便松软,排便时间缩短。借助声音和图像反馈刺激大脑,训练患者正确控制肛门括约肌舒缩,从而缓解便秘。根据中医学的理论,应用加减宣白承气汤等治疗功能性便秘。针灸推拿治疗也有一定疗效。

【护理措施】

l.心理护理:帮助患者克服自卑心态;加强心理健康宣教,建立积极应对策略;缓解负性情绪,重建康复信心;优化医疗环境,培养良好生活习惯。

2.饮食护理:充足的水分摄入:多饮水,尤其每天清晨饮l杯温开水或盐开水可有效改善便秘。但应注意饮水技巧,即饮水宜大口多量,晨起空腹饮温开水,每日摄入充足的水分。摄取足够的膳食纤维:膳食纤维具有亲水性,能使食物残渣膨胀并形成润滑凝胶,达到增加粪便容积、刺激肠蠕动的作用。因此,便秘患者可增加干豆及粗粮类含膳食纤维多的食物的摄入。培养良好饮食习惯:定时进餐,且饮食要冷热适当,不可过冷过热,不可进食高盐食物,不偏食,避免过食辛辣、煎炸、甜食、零食、浓茶等饮食,勿暴饮暴食。合理搭配食物,增加食欲,适当增加花生油、芝麻油等摄入以润滑肠道。苹果和柿子含有较多鞣酸可导致便秘,不宜多食。

3.建立规律的排便习惯规律的排便习惯有助于预防便秘。功能性便秘的患者,应指导其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即无论有无便意,每天均应定时排便,排便时注意力集中,排便最佳时间是早餐后。便秘者应避免过久无效排便,以免导致脱肛、痔疮等。

4.保持一定活动量适当的体育运动对于缓解功能性便秘有一定的疗效。早晚饭后行走,保持站立,顺时针按摩腹部,然后左右转动腰骶部,上床睡觉前进行下蹲l0次训练可有效缓解便秘。为住院患者创造良好的排便环境如屏风遮挡。

5.用药指导指导或协助患者正确使用简易通便法,如使用开塞露、甘油栓等。并在药物注入直肠内后尽量保留药物,观察用药后疗效。向患者解释长期使用缓泻剂的后果及可能会引起便秘的药物,让患者尽量避免使用。

6.记录大便的次数、性状及颜色

7.并发症处理及护理功能性便秘可能对全身健康状况

有影响,甚至导致其他疾病的发生。过度用力排便,可引起心脑血管意外,如心绞痛、袭击梗死,需要积极医疗干预抢救;较长时间蹲位排便后站起可引起直立性低血压而晕厥和跌倒,重在预防跌倒发生;合并前列腺增生患者可因粪便滞留压迫致排尿困难和尿潴留,需及时导尿;严重便秘者可使老年人已薄弱的腹壁发生各种类型腹壁疝或加重疝的病情,需手术治疗;长期严重便秘后肠腔内毒素过多吸收能够引起记忆力和思维能力下降,以及头痛、头晕、食欲不振、失眠等。

参考文献

[1]王美峰.功能性便秘患者行结肠通过时间检查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7):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