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安市园林绿化植物现状调查与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2-12
/ 2

北安市园林绿化植物现状调查与思考

李开艳

李开艳

(黑龙江省北安市园林管理处黑龙江黑河164000)

中图分类号:S6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41-1413(2012)02-0000-01

北安市位于小兴安岭西南麓,地处松嫩平原的边缘地带,地理坐标为东经126°16′~127°53′,北纬47°53′~48°33′,地处中高纬度,属于寒温带大陆季风气候,近年来北安市加大了城市建设的步伐,充分运用园林植物的景观特色,创造出自己独特的园林特色和城市风格。在园林植物应用方面北安市大量采用外来树种和本土树种,大大提高了绿化效果。但是通过调查发现,北安地区在园林植物种类选择和应用上还存在一些不足,应进一步改善,以提高绿化水平。

一、此次调查的时间、内容和范围

2011年10月,本人用一个月的时间,对北安市主城区主干道、公共绿地、滨水带状公园的园林植物应用进行了全面调查,包括植物种类、不同植物的生长状况、绿化和美化效果。

行道树乔木种类:经调查,北安市现已应用行道树种有30余种,其中常绿树种占20.6%,落叶树种占79.4%。主要树种有:白杄云杉、樟子松、落叶松、法桐、银杏、国槐、垂柳、新疆杨、银中杨、加杨、龙爪槐、合欢、臭椿、核桃球、五角枫、元宝枫、复叶槭、水曲柳、紫椴、蒙古栎、山皂荚等。

园景树木种类:经调查,北安市园林应用乔木种类达近百种,常用的有四十余种:乔木有樟子松、蒙古栎、龙须柳、茶条槭、五角枫、白桦、白丁香、山丁子、山里红、侧柏、油松、黑松、白皮松、华山松、银中杨、加杨、新疆杨、悬铃木、垂柳、旱柳、龙须柳、国槐、龙爪槐、香花槐、五角枫、栾树、合欢、垂榆、京桃、火炬树、辽东栎、蒙古栎、复叶槭、灯台树等。

灌木、花种类:经调查,北安市花灌木应用种类比较丰富,园林应用的花灌木达三十余种。主要树种有:黄槐、樱花、绣线菊、兰丁香、木绣球、三棵针、山梅花、紫丁香、连翘、碧桃、玉兰、榆叶梅、红瑞木、棣棠、柳叶绣线菊、金银忍冬、珍珠梅、紫叶小檗、珍珠、珍珠绣线菊、月季等。花卉有串红、孔雀草、,小丽菊、美人蕉、萱草、福禄考、石竹、荷兰菊、鸢尾、芍药、扫帚草、地被菊、马蔺、玉簪、景天等品种。

垂直绿化植物种类:经调查,北安市常用的垂直绿化植物主要有爬山虎、五叶地锦、紫藤、葡萄、山葡萄、葛藤等。

二、北安市园林绿化植物应用特点

通过调查发现,北安市园林绿地植物配置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乔木、灌木、地被植物配置基本合理,结合灌丛与草坪草及其他矮生地被植物配置,取得很好的园林场景效果。

二是树种配置基本能考虑各种园林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和生长习性,本地物种和引进物种比例适当,比较注重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例如红枫、接骨木的运用、引进的加拿大红樱、紫叶李、金冠榆、垂杨等,乡土树种与外来树种相结合,使城区绿化丰富多彩。

三、绿化植物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与建议

(一)针对北安市的绿化植物种类不够丰富的问题,增加园林植物种类,丰富植物群落类型

尽管北安在各类园林绿地中使用的植物种类达100多种,但是根据北安地区植物资源情况,园林植物种类还可以更加丰富。特别是东北地区特有的青松、白杨、枫树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可引用一些如:三棵针、五味子、枸杞等,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让树种本身的经济价值得到利用。在满足城市绿化功能要求的同时,建议增加园林植物种类,丰富植物群落类型,改变目前道路绿地内少数植物简单组合的绿化模式,丰富城市景观。

首先,应当注重乡土树种运用。乡土树种既最适宜在当地生长,也最能体现当地的植物景观特色。因此,北安地区应该大力发掘本土树种,形成稳定的植物群落景观,这样既能形成本地的特色景观,又能降低成本。

其次,要扩大垂直绿化面积及增加群落设计。为了提高单位绿地面积的生态环境效益,最有效的办法是充分利用墙面乃至屋顶,结合周围环境,在可能的条件下设计人工栽培群落。这种多层次结构的群落大大增加了单位绿地面积生态效益。

再次,要丰富地被植物种类。目前,北安地区地被植物以冷季型草为主,,采用宿根花卉、低矮灌木以及藤本植物做地被,可减少养护投入,丰富城市景观。应当加大此类花卉的种类和数量。可做地被的灌木及藤本有:铺地柏、沙地柏、西伯利亚刺柏、兴安圆柏、百里香、杠柳、南蛇藤、葛藤、金山绣线菊、金焰绣线菊等;宿根花卉有:地被菊、鸢尾、萱草、玉簪、丛生福禄考、地被石竹、景天、金鸡菊、黑心菊、荷兰菊、蛇鞭菊、石竹、肥皂草、假龙头、黄菖蒲、大花秋葵、美国薄荷、鼠尾草、狼尾草、玉带草、夹果蕨、漏斗菜、马蔺、铃兰、卷丹百合、美人蕉、婆婆纳、桔梗、蛇莓、射干、玉竹、报春、紫露草、紫花地丁等。

(二)针对北安市园林植物地方特色不明晰这一问题,科学地对园林布局的结构进行规化,推广特色园林景观

园林中的植物文化是城市精神内涵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植物造景要注重突出地方特色,体现城市独特的地域文化特征。城市的园林规划和建设应该履行生态优先及城市整体规划优先的原则,在城市园林规划中坚持以生态平衡为先,着眼城市的整体生态环境,将大自然的环境引入到城市,形成一个“城中有林,林中有城”的美好景象,使城市和园林景象相互融合,科学合理的布局园林建设中的各种苗木,这样,优化了土地使用率,使城市中有限的土地得以最大化的利用,增加了城市绿化面积。此外,在城市园林规划中也要对个植物物种进行合理的配植,对不同植物种类的特征进行分析,综合配植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群,可以达到良好的生态景观,避免了栽培单一物种,使城市园林更具有大自然的天然和野生的特点。

(三)按照不同物种的生活习性,合理的进行配植,不盲目引进外来品种

以住对引进的外来树种没有经过引种试验和推广试验,使各树种既能有充分的生长条件,又能发挥各种功能。盲目从外省购入新的品种,违背了适地适树的基本原则。结果造成部分引进植物生长不良,甚至死亡,影响园林景观;昂贵的购苗成本、运输成本、养护成本也造成大量资金浪费。

(四)节水型园林建设观念得不到实施

这一方面表现为设计人员在设计中或倾向于大面积草坪、大型水景等一些高耗水的景观,或缺乏对植物生态习性的了解,不能合理地配置植物;另一方面表现为管理部门及管理人员在后期养护中,没有采取有效的节水计划和措施。在园林绿地中,绝大多数仍为洒水车灌溉、人工管灌、漫灌、水车浇灌,不能保证灌溉均匀、灌溉水量适量,浇灌时水分流失多达15%~25%,影响植物生长,且灌溉设施与种植模式不配套,也不利于园林绿化。

总之,园林绿化的建设首先要坚持以人为本,把人的需求作为出发点,把人的满足作为园林绿化建设每时每刻的追求。建设具有独特景观的园林,让居民从身心感受到园林给其带来的快乐,充分体现园林绿化建设的人性化。让每一位居民身处其中有一种园在画中,人在画中的感觉。只有这样,园林绿化建设从人文方面才可以说是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