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洞交叉段施工方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9-19
/ 3

隧洞交叉段施工方案

何仕佐张旭

浙江省隧道工程公司宁波分公司浙江宁波315000

摘要:本工程樟溪引水隧洞与周皎引水隧洞相交,周皎引水隧洞为宁波市主要供水线路,有压引水过流方式,樟溪引水隧洞从原周皎引水隧洞主洞洞身段下方相交穿过,两洞净间距16.38m,本文以此交叉段的洞身爆破及支护措施为例,进行技术、经验总结,以供探讨。

关键词:爆破、支护、技术措施

1、工程说明

1.1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宁波市水库群联网联调(西线)一期工程,由钦寸水库亭下至宁波引水工程、溪下水库引水工程、东西线(岭脚至萧镇段)连通工程三部分组成。

岭脚分水点~桃源水厂:输水规模77万t/d;线路长18770m,其中隧洞长17370m,隧洞开挖洞径D4.0,管道长1400m,管径DN2600mm。

周皎引水隧洞开挖洞径3.6m,由皎口水库引水至毛家坪水厂,为宁波市主要供水线路。周皎引水隧洞与樟溪引水隧洞交叉段为挂网喷锚支护形,有压引水过流方式。

樟溪引水隧洞与原周皎引水隧洞在主洞洞身段上下相交穿过,周皎引水隧洞洞宽3.6m,相交段底板高程31.98m。樟溪引水隧洞与周皎隧洞相交部位轴线桩号为:输22+329.121,相交段范围:输22+327.321~输22+330.921,底板高程11.6m,洞顶高程15.6m。两洞净间距:16.38m。

图一樟溪引水隧洞与原周皎引水隧洞平面位置示意图

1.2水文气象和工程地质条件

1.2.1气象条件

宁波市地处亚热带季风区,降水量时空分布不均,年际、年内变化显著。台风暴雨是本流域大洪水的主要成因。鄞州区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因濒临东海又带有海洋性气候特征。鄞州区主要灾害性天气有台风、暴雨、久雨、伏旱、寒潮和霜冻等

1.2.2地质条件

本项目位于宁波西南山区,地处四明山脉和天台山脉交接处,隧洞沿线出露的地层主要为古生界和中生界,自白垩系至侏罗系均有分布,以陆相和海相的沉积岩以及火山碎屑岩为主。配水工程跨越多个地貌单元和构造单元,区内褶皱构造和断裂构造发育。樟溪~桃源水厂隧洞工程地质条件:进口段地形较陡,覆盖层薄,围岩为巨厚层~厚层状结构的凝灰质粉砂岩,围岩以Ⅲ类为主;洞身段岩性主要为凝灰质粉砂岩或粉砂岩,岩层走向与洞轴线交角较小,上覆山体总体雄厚,除区域断层通过洞段外,围岩以Ⅱ~Ⅲ类为主,成洞条件尚可,但岩层走向和洞轴线交角不大,施工时洞顶和边墙易沿层面坍塌;区域性断层通过部位,围岩以Ⅳ~Ⅴ类为主,围岩破碎。根据施工图樟溪~桃源水厂段隧洞纵剖面图显示,樟溪隧洞与周皎引水隧洞交叉部位地质条件为:上体总体较为雄厚,围岩岩性主要为粉砂岩,围岩类别以Ⅱ~Ⅲ类为主。

1.2.3大岙连接段、与周皎引水隧洞交叉处工程地质评价:

大岙连接段隧洞与周皎引水隧洞相向而行,最近距离为55.38M,樟溪引水隧洞位于桩号22+329.121m处与周皎引水隧洞交叉。交叉处设计底板高程11.6m,洞顶高程15.6m,周皎引水隧洞底板高程31.98m,两个隧洞垂直间距16.38m。根据周皎引水隧洞施工阶段隧洞地质编录资料,该隧洞为Ⅱ类围岩,岩体较完整,工程地质条件较好。虽然预计两洞相交段围岩较好,但应考虑不可预见风险的可能,应制定确实可行的施工方案,做好适当的保护和应急措施以确保施工和运行的安全。

图三大岙连接段、樟溪隧洞与周皎引水隧洞交叉段地质纵剖面图

2、隧洞施工方案

2.1爆破总体方案

(1)根据施工总体方案,主洞开挖采用全断开挖,光面爆破,爆破掏槽采用直线掏槽。按设计开挖轮廓线布置周边炮孔,间距为50cm,辅助眼间距为60cm。炸药为2号岩石乳化炸药,导爆管簇联非电半秒导爆雷管起爆。

1)隧洞开挖按光面爆破要求进行钻爆设计,周边眼使用小药卷装药爆破,炮孔间距50cm,采用间隔装药,导爆索起爆,孔口用炮泥堵塞。炮孔痕迹在开挖轮廓面上均匀分布,炮孔痕迹保存率达到80%以上,保证开挖面与设计轮廓线基本一致,径向超挖值和开挖岩面的起伏差均小于150mm。围岩中不得有明显可见的爆破震动裂隙,不能有欠挖。

2)掏槽眼、辅助眼采用连续装药,秒延期导爆管雷管起爆,Φ32mm-200g2#岩石乳化炸药,装填系数0.65-0.85。

3)掏槽方式

考虑围岩的夹制力,掏槽型式采用直线掏槽方式,确保掏槽效果。

2.3樟溪引水隧洞与周皎引水隧洞交叉段开挖控制爆破方案

2.3.1爆破安全引用标准

根据《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14》相应爆破振动安全允许标准如下表:

通过计算:

①两隧洞交叉点处两洞距离最小16米,爆破时单段最大起爆药量需控制在1.60kg以内。主洞正常爆破最大单段起爆药量21kg,超过允许值;

②当爆破点距离周皎引水隧洞距离20米时,最大允许起爆药量为:3.12kg;

③当爆破点距离周皎引水隧洞距离25米时,最大允许起爆药量为:6.09kg;

④当爆破点距离周皎引水隧洞距离30米时,最大允许起爆药量为:10.53kg;

⑤当爆破点距离周皎引水隧洞距离40米时,最大允许起爆药量为:24.97kg,大于正常爆破作业单段最大起爆药量。

图四分段爆破开挖示意图

因爆破振动在围岩内传递衰减受围岩硬度、完整程度、节理裂隙发育程度等特性影响,影响爆破振动衰减因素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同时根据周皎隧洞施工记录得知,周皎隧洞在交叉段为毛洞引水过流,且为宁波市供水主线。因此为确保周皎隧洞引水不受影响,本工程在隧洞爆破设计,控制爆破长度取1.5的保证系数,得出控制爆破范围为:交叉段前后各60米,加上周皎隧洞洞身宽度3.6米,最终确定交叉段控制爆破总长度130米,桩号即:输22+264~输22+394。

2.3.3交叉段控制爆破参数设计

3)光面爆破参数

初次选用如下爆破参数,在施工中可按照选定的参数总结每次爆破效果,测量半孔率和轮廓不平整度,不断调整光爆参数

周边孔间距a=(15~10)d=(15~10)*43mm=645~430mm,取500mm;

最小抵抗线W=600~400mm,取600mm。

4)装药起爆

光面爆破宜采用小药卷,起爆时注意以下事项:

①周边孔应该延后起爆才能保证光面爆破效果;

②起爆顺序为先掏槽孔,再辅助孔,辅助孔起爆后再起爆周边孔,底孔最后起爆;

③底孔内装一个粗药卷,以克服岩体挟制作用;

④为了减少超挖和降低工程造价,开挖过程中,加强断面量测,并及时处理个别欠挖部位,修整开挖断面,获得良好的经济效果。

图五炮孔布置及网络连接示意图

说明:(1)预计实际每循环进尺0.4m,循环方量5.21m3,预计炮孔利用率57%。

(2)炸药单耗3.1kg/m3

(3)最大单响起爆药量:1.6kg

(2)桩号输22+294~输22+309、桩号输22+349~输22+364段;桩号输22+294~输22+264、桩号输22+,364~输22+394段根据爆破振速控制要求适当加大药量至正常开挖状态,爆破参数详见表八、表九。

2.4樟溪引水隧洞与周皎引水隧洞交叉段及不良地质段支护方案

2.4.1交叉段加强支护方案

根据周皎隧洞施工记录得知,周皎隧洞在交叉段为毛洞引水过流,且为宁波市供水主线。本工程樟溪引水隧洞由周皎隧洞下方穿过,两洞交叉点高差仅为16米。隧洞爆破开挖完成后一段时期内,因围岩应力集中释放,会引起新挖隧洞围岩下沉,为减少交叉段周皎隧洞受下方新挖隧洞围岩下沉影响,确保周皎隧洞供水不受影响,交叉段开挖完成后及时进行加强支护处理,尽量减小围岩下沉程度。加强支护按距交叉点距离分为:钢拱架+锚网喷加强支护;锚网喷加强支护两种支护方式。

1)钢拱架加强支护范围为:交叉段前后各50米。桩号:输22+279~输22+379段。支护采用钢拱架、锚网喷形式。钢拱架采用I12工字钢制作,拱架间距0.5米,拱架由4根锁脚锚杆固定,相邻两榀拱架由连接筋焊接牢固,锁脚锚杆采用Φ25螺纹钢,长度3.5米,每榀拱架由4根锁脚锚杆,对锁方式固定拱架。连接筋采用Φ22螺纹钢,间距0.8米。系统锚杆采用Φ27自进中空注浆锚杆,L=3.0m,排距0.8m,每排设12/13根,梅花形布置。挂网钢筋采用Φ8圆钢,间距0.15m×0.15m。喷射混凝土标号C25,喷砼厚度0.12m。

2)锚网喷加强支护范围为:交叉段前后50m~100m。桩号:输22+229~输22+279,输22+379~输22+429段。锚网喷加强支护方式为:系统锚杆采用SD27N自进中空注浆锚杆L=3m、每排12/13根、梅花型布置,排距0.8m。钢筋网采用Ф8@15钢筋网。喷砼采用C25喷砼,厚12㎝。

2.4.2不良地质段开挖支护方案

1)Ⅱ~Ⅲ类围岩:控制爆破洞段内的爆破参数满足Ⅲ类围岩爆破振动要求。局部破碎部位采用随机砂浆锚杆进行支护,随机砂浆锚杆参数:Φ22螺纹钢制作,L=3.0m。

2)Ⅳ类围岩:控制爆破洞段内的爆破参数满足Ⅳ类围岩爆破振动要求。为保证施工安全,Ⅳ类围岩支护锚杆采用SD27N自进中空注浆锚杆超前支护、Ф25×7普通中空注浆锚杆、2Ф25锁脚砂浆锚杆3种。SD27N自进中空注浆锚杆支护参数:@0.4m×3m,L=4.5m、Ф25×7普通中空注浆锚杆参数:L=3m,每排10/11根、梅花型布置,排距1m、2Ф25锁脚砂浆锚杆参数:每排2根、L=3.5m、间距1m。钢拱架采用I12工字钢制作,间距1m。钢筋网采用Ф8@15钢筋网。喷砼采用C25喷砼,厚12㎝。

3)Ⅴ类围岩:控制爆破洞段内的爆破参数满足Ⅴ类围岩爆破振动要求。为保证施工安全,Ⅴ类围岩支护采用小导管超前支护:参数为Ф42×4@0.4m×2.4m,L=4.5m。锚杆采用SD27N自进中空注浆锚杆支护、2Ф25锁脚砂浆锚杆2种。SD27N自进中空注浆锚杆支护参数:L=3m、每排12/13根、梅花型布置,排距0.8m、2Ф25锁脚砂浆锚杆参数:每排2根、L=3.5m、间距0.8m。钢拱架采用I12钢拱架支撑,间距0.8m。钢筋网采用Ф8@15钢筋网。喷砼采用C25喷砼,厚12㎝。

3、结束语

通过上述几项措施,顺利的完成了两隧洞交叉段的施工,在施工中未出现塌方、涌水、围岩变形等质量和安全事故,同时优质的完成了交叉部位施工,确保了宁波市全市近三分之一用水量的安全供给,为类似交叉段施工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参考文献:

[1]宁波市水库群联网联调(西线)一期工程溪下水库引水工程施工图;

[2]宁波市水库群联网联调(西线)一期工程工程地质勘查报告;

[3]汪旭光,郑炳旭.爆破安全规程[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4.

[4]任金明,肖焕雄.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

[5]赵长海,林淀翔.水工建筑物地下开挖工程施工技术规范.[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

[6]赵长海,车黎明.水利水电工程锚喷支护技术规范.[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