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途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0-20
/ 2

浅析初中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途径

田启祥

田启祥

(彭州市实验中学,四川彭州611930)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738(2011)10-0171-02

摘要:加强初中生思想品德教育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和民族的前途。中学作为最主要的初中生思想品德教育阵地,要确定适当的思想品德教育目标,创设良好的校园文化,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开展活动,行为育人,构建思想品德教育网络,共同育人。

关键词:初中生;思想品德教育;教育途径

初中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加强对初中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和民族的前途。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并要求扎实推进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江泽民同志也曾经指出,各级党委和教育部门必须重视青少年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对学生的教育,特别是思想品德教育,一点放松不得。学校是对初中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必须按照党的教育方针,把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是以加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任务,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弘扬民族精神,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奠定基础。这就决定了必须把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贯穿于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贯穿于思想品德教育的全过程。

一、确定适当的思想品德教育目标

在我们日常对初中生开展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中,有时要求过高、过急,超出了学生可接受的程度,出现了动机与效果的矛盾,愿望与实际的矛盾。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恰当地确定不同阶段、不同年级、不同群体的思想品德教育目标,分清层次要求,脚踏实地,循序渐进地开展思想品德教育。为了实现这些教育目标,教育者应从学生常见的和较为熟悉的心理现象入手,抓住最需要解答的心理问题和最应该解决的心理矛盾展开品德培养的内容和层次。同时,通过开展系统的思想品德教育活动,使之养成文明习惯,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

二、创设良好的校园文化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师要努力使学校的墙壁也说话。这说明校园文化对人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校园文化是指学校以学生特有的思想观念、心理素质、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等为核心的,以具有校园特色的人际关系、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由学生参与创办的报刊、讲座、社团、沙龙及其他活动为表征的精神环境、文化氛围。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育人氛围,具有凝聚、调适和塑造功能。校园文化的凝聚功能在于它能树立一种群体的共同价值观,从而对学生形成一种无形的向心力,把学生的行为系于一个共同的文化精神上,使他们精诚团结,形成团队精神。校园文化的调适功能在于它创造了融洽的文化氛围,消除了学生的孤独感、失落感,使他们的生活更为和谐轻松,更为高雅活跃。校园文化的塑造功能在于它为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天地,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最大限度地调动实现自我个性的潜能,把校园文化价值观内化为自己的价值体系,逐步完成世界观的确立和人格的发展。总之,校园文化对于学生具有娱乐身心、陶冶性情、培养情操、塑造心灵的作用。为此,学校应创设一种良好的育人环境,把学校的一切看作是育人的阵地。比如,学校可以建立专门的思想品德教育橱窗,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敬校爱校教育;使操场四周的围墙变成绘有各类启思益智壁画的文化墙,在醒目的位置修建庄严的升旗台,在显眼的地方写上校训、校风等,让广大师生逐渐培养起爱校、爱集体的情感。通过环境建设,让校园中的一切事物好像都在说话,让校园里的每个地方都起到教育的作用,使学生的优秀思想品德得到培养,良好习惯得以养成,情操得到陶冶。

三、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

初中学生由于年纪小,见识少,对于是非、善恶、美丑等还没有成熟的观念和切身的体会。在他们的心目中,教师就是智慧的代表,是高尚人格的化身,教师的言行就是道德的标准。他们往往把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作为自己学习的内容,仿效的榜样。人们常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世界观以及对学习、生活的态度,对理想的追求,也是无不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因此,学校必须特别重视思想品德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和表率作用。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为,身教是无声的教育,是最民主的教育,也是一种最具体形象、最有说服力的直观教材。它不带任何强制性,完全是通过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影响学生,带动学生,具有极大的感染力。因此,作为教师必须重视和加强师德修养,努力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理论水平,从而使自己在开展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中发挥表率作用。为此,学校应重视对教师进行师德教育和业务培训,以提高教师自身的修养。同时,教师要深刻认识自己的职业特点,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这样,教师从思想到作风,从言行到举止,处处带好头,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成为学生的表率,使学生对抽象的规范和要求有“范”可依,让学生在富于形象的榜样中受到启迪和教育。这不仅增强了教师思想品德教育的可信度、吸引力和实效性,而且让学生在教师表率的潜移默化中形成教师所期望的良好思想品德。

四、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课堂教学不仅是实施知识教育的主要途径,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最基本、最有效的途径。各门学科都应包含着丰富的思想教育因素,例如语文课程可促使学生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历史课程可促使学生逐步了解国情,形成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感,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地理课程不仅能促使学生培养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正确的人地观、环境伦理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养成关心和爱护人类环境的行为习惯;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课程,能通过对定理、原理、法则等知识的辩证分析,促使学生培养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音乐、美术课程可通过艺术教育手段启迪学生心灵,陶冶情操,提高对美的鉴别能力,从而促进思想品德教育的发展;体育课程可促使学生培养不怕苦、不怕累,英勇顽强的拼搏精神和团队意识。总之,各门课程是学校实施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形式,它能使学生从中汲取丰富的精神营养。因此,要通过各科教学,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的同时,感悟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理论和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道德观。这就要求教师在各科教学中,应充分挖掘教材的内在思想因素,根据学科特点和教材实际找准文化知识和思想品德教育结合点,上课时找准思想品德教育的切入点,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品德教育,促进学科教学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机结合,发挥学科教学的育人功效。把思想品德教育贯穿于学校各科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和健体的同时,受到教育和熏陶,从而收到潜移默化的效果。教师还要主动自觉研究所任学科的思想品德教育规律,总结出行之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渗透方法,并落到实处,真正做到教书育人,文道结合。

五、开展活动,行为育人

课外教育活动由于范围广泛,形式灵活多样,内容生动活泼,符合学生特点,在思想品德教育中更能发挥特有的作用。各种法定节日,传统节日,革命领袖、民族英雄、杰出名人等历史人物的诞辰和逝世纪念日,建党纪念日、红军长征、辛亥革命等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九一八”、“南京大屠杀”等国耻纪念日,以及未成年人的入学、入队、入团、成人宣誓等有特殊意义的重要日子,都蕴藏着宝贵的思想道德教育资源。为此,学校要结合学生特点,开展多种主题鲜明的活动。通过多种活动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行为规范教育。实践证明,学生在这些活动中所受到的感染和陶冶,所受到的激发和磨炼远远超过单一的课堂教学,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学校要一手抓课堂教学,一手抓课外活动教育,做到两手同时抓,两手都要硬,让课外教育活动真正发挥其思想品德教育的作用。同时,校外教育机构组织的校外活动也是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的必要补充,同时也是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校外教育机构主要包括少年宫、儿童少年活动中心、文化馆、科技馆、图书馆、艺术馆、业余体校等,这些机构利用自己的专有场所和教育设施,可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活动,在活动中开展思想品德教育。

六、构建思想品德教育网络,共同育人

要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体系,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互配合,相互促进。一是办好家长学校。家长学校旨在提高家教水平和管理能力。通过开办家长学校,让家长们接受一定的家教知识、掌握与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相适应的家教方法,按国家培养目标、教育方针管理子女,教育好后代。二是建立思想品德教育基地。除了强化校内教育功能外,建立校外固定的思想品德教育基地也是思想品德教育社会化的途径之一,它有利于受教育者直接感知社会的伟大,有利于学生用实践知识验证课本知识,有利于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三是设立校外活动站。以居民小组或村委会为单位,按地域划分,设立校外活动站,聘请共青团、妇联干部、德高望重的退休老工人、老干部、老教师和村长担任校外辅导员。这支校外辅导员队伍,平时可以帮助、指导家长管教孩子,收集社会、家长对学校的建议,了解学生在校外的表现,及时反馈给学校,也把学校的阶段性思想品德教育内容、要求及时传递给家长,配合学校实施和检测学生在校外的道德表现。

我们常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可见,思想品德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更要把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放在首位,积极探索和不断改进思想品德教育的途径,努力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培养出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余庆刚,郑志洪.浅谈思想品德教育[J].雅安教育学院学报,2001,(01).

[2]史雅琴.论思想品德课教学要联系学生生活[J].宁夏教育科研,2006,(02).

[3]马亚玲.思想品德教育探析[J].宁夏教育科研,2008,(04).

[4]王维勇.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途径的探索[J].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