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切口白内障术后角膜散光变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3-13
/ 2

小切口白内障术后角膜散光变化

陈俊华

陈俊华

夏县人民医院(山西夏县044400)

【摘要】目的探讨小切口白内障术后角膜散光变化方法采用改良式的巩膜隧道式眉状小切口(长6mm),观察62例68只眼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后三个月内不同时间的角膜散光变化。结果发现术后散光在短时间内迅速下降,1个月时散光基本稳定;3个月裸眼视力达到0.5以上的有48只眼中达75%。结论小切口手术能在术后早期获得较快的视力恢复,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手术方法。

【关键词】眉状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角膜散光

[中图分类号]R77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810-5734(2009)03-0057-02

角膜散光是白内障术后影响视力恢复的重要原因之一⑴。传统使用的大于10mm角巩膜阶梯状切口,因切口大,外切口靠前等因素造成术后较长时间内角膜存在不可完全恢复的散光。因此广大眼科医师,不断改时手术方法希望减少术后散光,尽快恢复视力。本文采用改良的巩膜隧道式眉状小切口(弦长6mm),进行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一起植入人工晶体手术,并对术后角膜散光情况进行总结。

1材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62例(68只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与2005年4月—2008年7月我院眼科住院接受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其中男性30例,女性32例,年龄51至85岁,平均70.2岁。

1.2手术方法:由同一术者在手术显微镜下完成。术前准备、麻醉、开睑及作结膜瓣如常规手术。用圆规标记出弦长为6mm的巩膜切口,作一条与角巩膜圆弧度相反的眉状巩膜半层切口,其顶点达角巩膜缘12点处后2mm,两端距角巩膜缘大于3mm。用巩膜铲作隧道分离后穿刺前房,开罐式截囊,再扩大切口,使内切口达透明角膜内1—1.5mm。水分离使晶体核以最小直径娩同伤口,残留皮质吸尽后囊袋内植入改良C襻的后房型人工晶体(美国Storz公司生产),注吸入甲基纤维素,所有病例均无前囊膜残留、后囊膜破裂、玻璃体溢出等并发症。

1.3数据收集与处理:在手术前及手术后3天、2周、1个月、2个月和3个月,由专人用日本产Dinek角膜曲率仪测量术眼的角膜屈光度,每人重复侧量三次,求其平均值,并记录视力情况,运用Naeser方法求出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的散光值(2)进行t检验,t=0/0024,P>0.05.

2结果

68只眼手术前的平均散光为0.75±0.68D,术后3天、2周、1个月、2个月、3个月的平均散光值分别为3.74±1.28D,1.99±0.74D,0.94±0.84D,0.87±0.71D,0.92±0.81D。手术引起的角膜散光在术后1个月内随时明显减少,术后1个月内随时明显减少,术后1个月与2、3个月的角膜散光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且术前散光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68只眼术后不同时间角膜散光小于1D的病例数以及裸视力好于0.5的病例数见表1,术后1个月散光小于1D的有34只眼占59%;裸视力达到0.5以上的有36只眼占62%。

3讨论

今年来白内障囊外摘除手术已被广泛应用,因手术引起的角膜散光影响手术效果也越来越受到广大眼科医师的重视。已有研究表明术后散光与手术切口长度、形状、内外切口位置、缝合伤口的方式等诸多因素有关以往采用的角巩膜缘阶梯弧形切口,因切口大于10mm,伤口愈合慢,术后产生较大的角膜散光,且有一大部分患者不能完全恢复,因此国内外专家都在努力研究,不断改进手术方法,希望通过缩小切口,改良切口位置等方法来尽可能减少术后散光,使视力尽早恢复。

白内障超声乳化技术因对切口要求小,引起术后散光小,视力恢复快等优点正逐步受到人们亲睐,但它设备要求高,超声时间过长可对角膜内皮造成不可逆转损伤,另外该项技术并不是对所有类型的白内障患者都适合,因此超声乳化术不能完全替代白内障囊外手术。

众所周知,切口越小,离角巩膜越远,术后产生散光越小,但是切口过分靠后手术本身带来诸多不便。眉状倒弧形切口,总弦长有6mm,其中央最前点离角巩膜缘仅2mm,内切口又较大,这些均有利于手术操作。而且倒弧形的切口,其两端离解巩膜较远,真正易引起散光的靠近角巩膜缘的部分不足6mm,同时该切口的形状、结构与悬吊桥梁十分相似,切口两端对后唇有力的悬吊作用,前后唇接角面较广的隧道式均有利于减少术后散光,促进伤口早期愈合,尽早恢复视力。

我们采用了改良巩膜隧道式眉状小切口,进行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68只眼术前平均角膜散光为0.75±0.68D,术后散光在短时间内迅速下降,术后一个月已基本稳定,为0.94±0.84D,与术前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而且术后一个月散光小于1D的有34只眼占59%,裸视力达到0.5以上的有36只眼占62%。这表明我们的手术方法在减少手术造成的散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降低了传统大切口手术后需戴镜校正术后散光的病人比例。同时这一结果与采用更小切口应用超声乳化术后引起的角膜散光变化相一致,最终效果相近[2]。

我们采用的改良巩膜隧道式眉状小切口,可以达到白内障超声乳化技术相近的效果,在缺少较先进设备的情况下,或是对于那些不适合运用超声乳化技术的白内障患者来讲,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手术方法,在基层医院适于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龚力力.《中国实用眼科杂志》《人工晶体植入术后129例视力分析》199412:598

[2]射立信,等.《中华眼科杂志》《238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观察》199531: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