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生语文学法指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1-21
/ 2

浅谈初中生语文学法指导

曾立波

四川省南江县沙河中学635600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学法指导既重要又必要。我们初中语文教师很注重自己的教法研究,却忽视了学生的学法指导,这与学校对一个老师的评估机制有关。评价老师讲的公开课,涉及最多的评价因素是老师如何讲、如何教,更多的是看教师献课的教案,很少去研究学案,长期以来,学法指导几乎是块空白。我们要认真思考教学涵义,所谓教学是由两部分构成的,一部分是教另一部分是学,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所以学法指导十分重要。我从事初中语文教学以来,认真研究学生的学法指导,深入课堂,立足于语言文字的自身属性和学生对语言的认知规律,以新课标导航,寻找最佳结合点,充分调动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绩。

本文谈谈初中学生语文学法指导的具体做法,与大家磋商,旨在进一步提高语文教学水平。

一、正确认识语文教学中学法指导的重要意义

何为学法?学法就是学习、理解、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古语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做工干活要提高效率和质量,必须有先进的工具,工具是生产力发达与否的主要标志,我们现在的火车、轮船、飞机的运输与过去人背马驮不可同日而语了,那就是因为运输工具发达了,提高了运输效率。

学习语文一样,我们要尊重语言学科的规律,运用语言规律,才能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方法正确,学习就是事半功倍;方法不准确,学习就事倍功半。语文学科有着独立于其他学科的特点,在某种意义上讲,语文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学出来的,在教学中教是主导,学才是主体,教师在教学中起着主导、组织、导航的作用。何为教学?最为本质的涵义是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不是简单教学生学会知识,要从学会到会学,完成实质性的转变。语文需要学生自己积累词汇量,自己去感悟文章的思想感情,积累感情,提高自己对母语文字的敏感度。只有引导学生自己感悟的知识才能深层次理解和运用。老师只能引导学习,不能代替学习。语言学习需要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

我们从作家的创作经历来看,没有哪位作家的创作是老师教出来的,几乎都是自己探索出来的。我们著名儿童文学家郑渊洁,没有读过大学,但是喜欢探索儿童的内心世界,执着于儿童心理研究,成为一个很有建树的儿童文学家,写出很多孩子喜欢阅读的文学作品。我们看看鲁迅写初中语文课本选文《故乡》,“闰土”是他儿时朋友,杨二嫂是他生活中厌恶的市侩嘴脸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外貌形象和内心世界的刻画入木三分,没有人能代替,全靠作者自己感悟、联想、整合、优化所致。

语文教学中,我们在引导学生学法的同时,既要根据学科规律又要根据学生个体具体指导,帮助学生找出适合个体差异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二、初中语文学法指导的原则

1.夯实语文双基的原则。

语文双基就是语文基础知识与语文基本技能。语文基础知识包括字、词、句、语、修、逻,语文技能包括字词的积累与含义理解的能力,包括语文阅读与写作能力、熟练运用语言表达思想感情的能力。万丈高楼从地起,语文基础知识与技能不扎实,在语言的学习道路上也走不远。我们要引导学生全面、细致、准确地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形成一定的语文技能,学会用语文知识发现各种语言问题,能够熟练解决问题,优化语言答案,创新语言的运用,给人全新的感觉,开发语言无尽的魅力,激发学习语言的兴趣。

2.以阅读为纽带,纵贯语文基础知识与写作能力。

阅读是语文的枢纽地带,可以衔接语文基础知识与写作能力。语文基础知识不能孤立地存在,我们要引导学生把语文基础知识融入到语文阅读教学中,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深化、强化、活化语文基础知识,扫除阅读障碍,提高阅读能力和速度,深化对文章的理解,深层次理解文章的表达手法,认识文章主题的时代性和新颖性,分析文章结构形式,为写作借鉴,为写作积累足够的素材,深化对生活的认识。

三、将语文的学法指导落到实处

1.语文基础知识靠积累。

任何知识学习都离不开理解,更离不开练习数量的积累。要不断整理知识体系,掌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遇到不认识的字词,鼓励学生一定要查字典和词典,掌握字的音形义。可准备积词本,建立自己的词汇仓库,遇到好的句子不断摘录,日积月累,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可在具体文章中不断做换词换句练习,细细体味作家用词的精妙之处。

2.推想阅读法。

什么是推想阅读法呢?是学生看到课文的题目后,一般不要求学生马上阅读,而是要求学生分析一下文章的体裁,文章大概写了什么内容,怎样写的,怎样立意的,怎样表达文章主题的,要求学生在大脑中有个猜想,然后再阅读课文。因为学生事先思考过,所以在阅读中会不断把自己的思维与课文中的内容对比,产生质疑,不断地修正自己的思维,课文内容就会深深地烙印在学生的记忆深处。自己猜想的内容如果与课文的内容吻合,学生会十分兴奋,有一种成功的喜悦感。这个步骤完成后,学生自己凭借手中的工具书找出生字、生词和关键句子,弄清字音、字义。在讲解时讲讲文章章法、表达手法,掌握文章要素,提高对文章的有效阅读。

当然,语文学法指导还有写作的指导,由于篇幅有限,不再详细阐述。只要我们以教材为蓝本,以新课标为导向,立足学生的认知能力,我们就会探索出一条务实的学法指导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