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药物治疗的原则及临床应用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9-19
/ 3

高血压药物治疗的原则及临床应用进展

徐艳萍

广西省钟山县中医医院广西钟山542699

摘要:为了准确评估抗高血压药物毒性及用药安全性,从而降低个体间用药差异性保护患者生命安全,进而为我国心血管科医护人员提供更多的临床用药经验,便有必要在综述高血压概念的基础上,分析抗高血压药物治疗原则,以合理用药为切入点,就提出具体的应用进展进行深入探究。然而,从现阶段我国抗高血压药物应用水平来看,仍停留于粗放型阶段,尚存在较多问题亟待解决。

关键词:高血压;药物治疗;治疗原则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抗高血压药物类型不断丰富,抗高血压药物研究水平已取得一定进步与发展[1]。同时,为了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满足日益严格的药物治疗要求,抗高血压药物研究重心逐步向提出治疗原则及分析应用进展转变。其中,高血压指以体循环动脉高压上升为临床特征,即收缩压超过140毫米汞柱或舒张压超过90毫米汞柱,并且存在伴随性肾、脑、心等器官功能或器质性损伤的综合征,与遗传因素、精神因素、年龄因素、生活习惯、药物影响及其他疾病存在着密切联系,属于临床常见慢性疾病[2]。鉴于此,本文针对抗高血压药物治疗原则及临床应用进展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高血压药物治疗原则

高血压指以体循环动脉高压上升为临床特征,即收缩压超过140毫米汞柱或舒张压超过90毫米汞柱,并且存在伴随性肾、脑、心等器官功能或器质性损伤的综合征,属于临床常见慢性疾病。高血压的发病率高,尚不存在确切的治疗方法,其致病因素较为复杂,与遗传因素、精神因素、年龄因素、生活习惯、药物影响及其他疾病存在着密切联系[3]。有统计数据表明,高血压多发于超过55岁以上的老年人,发病率呈逐年递增趋势,并且受老年人生理机能衰退的影响,存在引发其他合并症的可能性,例如:肥胖症、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糖尿病及冠心病等,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还威胁患者生命安全[4]。

同时,按诱发机制,高血压可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及继发性高血压,并且以《2015年中国高血压治疗指南》为参照,又可细分为轻度高血压、中度高血压、重度高血压及单纯收缩期高血压4个梯度[5]。其中,原发性高血压以血压上升为典型临床表现且尚不存在确切病理机制,其发病人数约占总发病人数90%;继发性高血压又称症状性高血压,血压上升为临床表现之一且存在确切病理机制,其血压呈持久性上升趋势[6]。从现阶段我国医疗水平来看,治疗高血压的方法较为单一,以药物治疗为主以生活干预为辅,治疗周期长,治疗成本高,其治疗原则包括针对性、副作用最小及联合用药[7]。

1.1针对性原则

受身体素质差异性的影响,患者不同病情发展进程及病情严重程度也不尽相同[8]。由此可见,在治疗高血压患者的过程中,以遵循针对性治疗原则为前提,以患者身体素质及实际病情为出发点,制定符合个体差异性的用药方案[9],例如:针对舒张压高且年龄小的高血压患者实行ACEI或ARB、利尿剂及β受体阻滞剂联合用药方案;针对收缩压且年龄大的高血压患者实行钙拮抗剂及利尿剂联合用药方案。此外,结合患者血压峰谷时间及季节气候因素,准确计算用药时间,严格控制用药剂量[10]。

1.2副作用最小原则

如何以保证高血压治疗效果为前提降低抗高血压药物副作用,是医务人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并且一部分降压药物疗效与副作用呈持平趋势,对于治疗安全是一种考验[11]。由此可见,在治疗高血压患者的过程中,以遵循副作用最小治疗原则为出发点,制定符合个体差异性的用药方案,严格控制降压药物剂量,例如:针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初始钙拮抗剂剂量不得超过标准剂量的50%,并且结合患者病情发展进程再决定是否增加用药剂量或减少用药剂量[12]。

1.3联合用药原则

如何以最大化高血压治疗效果为前提实现抗高血压药物副作用最小化,是医务人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13]。由此可见,在治疗高血压患者的过程中,以遵循联合用药治疗原则为切入点,制定符合个体差异性的用药方案,尽可能选择2种或2种以上药物进行治疗,例如:钙拮抗剂、利尿剂及β受体阻滞剂等,最大限度放大抗高血压药物治疗效果,一定程度预防抗高血压药物用药不良反应[14]。同时,受病理机制特殊性的影响,治疗时间长,多药联用一定程度上能缩短治疗时间,加快医疗资源流转速度[15]。

2.高血压药物临床应用进展

按药物于血压调节系统中影响位置,抗高血压药物可分为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血管紧张素Ⅰ转化酶抑制剂、α受体拮抗剂、干扰肾上腺素能神经药物、钙离子拮抗剂、β-受体阻断剂及利尿降压药[16]。同时,从现阶段我国医疗水平来看,治疗高血压的目标不再停留于简单降压,纳入血压昼夜节律、改善心率变异性、增强压力感受反射敏感性及避免血压大幅度波动等指标,逐步向高血压并发症预防转变,客观上确保患者生活质量,帮助患者适量锻炼、控制体制及健康饮食,更为侧重于联合用药,实现降压效果最大化及副作用最小化目标[17]。

2.1利尿降压药

利尿降压药主要利用降低钠摄入量及减少体液潴留促使血容量及血压下降,以氯噻酮、氯噻嗪、氢氯噻嗪及噻嗪类药物为代表,能有效改善患者左心室肥大症状[18]。相较于其他降压药物,利尿降压药的效果显著[19]。有研究表明,高血压患者大剂量使用噻嗪类药物存在引发降低胰岛素敏感性、高尿酸、高血脂及高糖等代谢性副作用的可能性,并且非噻嗪类利尿降压药物除吲达帕胺、托拉塞米与氢氯噻嗪降压作用相似外,均存在不同程度抗钙作用,对于尿酸、血钾、血脂及血糖指标的影响较小,是氢路噻嗪的最佳替代药物[20]。

2.2β-受体阻断剂

β-受体阻断剂具有价格便宜、安全高效及可单独使用等鲜明特点,并且与利尿剂及CCB类药物联合使用增强降压效果,特别是与CCB类药物联合使用,能充分发挥长效缓释作用,但是着重强调控制用药剂量,避免互相叠加负性传导作用、负性肌力及负性频率严重影响患者肾血流、心输出量及心功能[21]。同时,β-受体阻断剂与AT1AR或ACEI联合使用治疗效果不够明显,临床建议不联合使用避免延误最佳治疗实际,并且心得安作为非选择性β-受体阻断剂典型代表,能收缩骨骼肌血管影响降压效果且谷峰比例小,不适宜成为临床治疗药物[22]。

2.3钙拮抗剂

钙拮抗剂英文简称CCB,主要利用抑制平滑肌L型钙通道促使细胞内钙离子浓度下降松弛平滑肌扩张血管达到降压目的[23]。同时,按药物成分,钙拮抗剂可分为苯烷胺类、苯并硫氮杂卓类及二氢砒啶类,苯烷胺类药物主要包括阿尼帕米、依莫帕米、噻帕米及维拉帕米等,苯并硫氮杂卓类药物以地尔硫卓为典型代表,二氢砒啶类药物主要包括波依定、巴尼地平、泥索地平、非洛地平、氨氯地平、尼莫地平及硝苯地平等。相较于其他药物,二氢砒啶类药物能引发血管内皮NO释放,降压效果良好[24]。

此外,抗高血压α受体拮抗剂为选择性α受体拮抗剂,以曲马唑嗪、多沙唑嗪、特拉唑嗪及派唑嗪为典型代表,并且α受体拮抗剂能选择性阻滞静脉、舒张小动脉及血管平滑肌突触后膜,促使外周阻力下降,保持心输出量平衡,长期使用改善新陈代谢[25]。

2.4ACEI或ARB类药物临床研究进展

ACEI属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较为常用的是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等,此类药物在降低血压上具备显著效果,同时对心肾具备保护作用,但在应用过程中也会有干咳等副作用出现[26]。ARB则属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较为常用的是氯沙坦、缬沙坦等,在伴有糖尿病、心房颤动、左室肥厚以及颈动脉内膜硬化等高血压患者中较为适用[27]。临床研究表明: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需根据高血压患者的具体病情,合理科学地选择ACEI或ARB类药物,从而达到最佳的降低血压的效果。从最新研究进展来看,BHSIV建议年轻人,例如<55岁,并且非黑人罹患单纯高血压,由于属于高肾素群,建议第一线用药ACE抑制剂,但需将可能怀孕妇女排除在外[28]。此外,有研究者表示,血管张力素II受体阻滞剂(ARB)适用于第二型糖尿病合并神病变或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患者,建议对症使用,以发挥最佳的药效[29]。

3.结语

通过本文探究,认识到在社会经济稳健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城市规模不断扩大,抗高血压药物类型不断增多,抗高血压药物治疗水平逐步成熟,社会对于抗高血压药物提出全新的用药要求及用药标准。如何做好抗高血压药物研究工作准确评估药物毒性及安全性,是研究人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因此,综述高血压的概念,分析抗高血压药物治疗原则,以合理用药为切入点,提出具体的应用进展具备显著价值作用。

参考文献:

[1]秦泊洋.社区老年患者应用抗高血压药物合理性的调查探[J].中国农村卫生,2013,33(4):208-209.

[2]曹建军.高血压患者合理应用降压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56):164.

[3]刘庆荣.抗高血压药物的临床特点及应用原则[J].内蒙古中医药,2014,(10):70-71.

[4]马中兴.抗高血压药物的临床应用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10):262-263.

[5]张达庆,张丽萍.高血压患者临床药物治疗应用及效果分析[J].慢性病学杂志,2015,16(1):36-38.

[6]袁侨英,肖利,李学军,等.老年高血压患者并发症及特征分析[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5(3):239-240.

[7]刘力生.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1,19(8):701-708.

[8]金智敏,赵晓薇,沈国英,等.老年高血压患者利尿剂的使用及其对血钾和尿酸的影响[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0,12(7):593-596.

[9]陈秀梅,卢新政.利尿剂降压治疗的再认识[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0,18(7):620-623.

[10]周海波,岳炳芬.高血压病联合用药的选择[J].中国实用医药,2010,5(19):129-130.

[11]何美平.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疗效评价[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3,21(5):84-85.

[12]胡大一.联合降压治疗在高血压治疗中的地位与方案优化[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0,18(6):516-517.

[13]赵鹏.硝苯地平联合卡托普利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12):1985-1986.

[14]陈玉梅.依那普利与硝苯地平对高血压微循环及血管的影响[J].中华全科医学,2013,11(4):580-581.

[15]沈志坚.硝苯地平与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对比分析[J].当代医学,2010,16(20):147-148.

[16]杨建军,侯亚峰.我院2011-2012年抗高血压药物合理使用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3(27):70.

[17]秦泊洋.社区老年患者应用抗高血压药物合理性的调查探析[J].中国农村卫生,2013(4):208-209.

[18]武轶群,胡永华.复方抗高血压药物在我国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06):4-6.

[19]祝力骋,汤挺兵,刘炳进.抗高血压药物在当地医院应用情况分析[J].海峡药学,2012,(01):205-208.

[20]张启君.抗高血压药替米沙坦新的合成工艺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2.

[21]郑丽梅,卢健平,刘冠云.我院150例高血压病出院患者抗高血压药物用药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5,22(7):158-162.

[22]刘力生.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79.

[23]任广兰.高血压的联合治疗用药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2,22(6):1393.

[24]卢卫国,陈兴亮,伍伟洪,等.基层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情况及用药分析[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14,(3):175-177.

[25]罗均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应用抗高血压药物的情况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5,7(9):31-33.

[26]王娓.ACEI和ARB类药物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临床对比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10):145-146.

[27]陈彩玲,黄铮,赖雯苑,等.ACEI/ARB与CCB防治高血压病伴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发生造影剂肾病的效果比较[J].心脏杂志,2015,27(6):703-707.

[28]武丽芳,杜剑峰.ACEI/ARB类和CCB类降压药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和预后的影响[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6,19(9):1104-1107.

[29]李青,刘文莉,杜丽丽,等.ACEI联合ARB治疗中重度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研究[J].西北药学杂志,2016,31(5):514-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