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西他滨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安全性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0-20
/ 2

吉西他滨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安全性研究

秦冬莉1,布雅2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中医医院肿瘤科,新疆尹宁835000

2.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中医医院,新疆尹宁835000

【摘要】目的:分析吉西他滨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安全性和临床受益反应情况(CBR)。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在我院接受医治的6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单纯使用的是吉西他滨进行治疗,并将WHO标准作为评价疗效评估以及毒副作用的依据,同时对其CBR指标进行评价。结果:副毒作用较小,老年人也可承受其药性。结论:针对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单纯使用吉西他滨治疗安全性高,且治疗效果较为明显,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字】吉西他滨;非小细胞肺癌;安全性

非小细胞肺癌(NSCLC)属于恶性肿瘤中的一种,并且具有较高的发病率.特别是在化疗方案治疗在非小细胞肺癌晚期治疗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使用吉西他滨进行治疗,主要是因为其实很好的嘧啶类抗代谢药物,将之与其他治疗药物联合使用也可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现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其治疗安全性以及疗效,选取我院6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现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首先,是纳入的标准是患者符合细胞学检查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其次,患者年龄超过18岁,没有性别方面的限制;再次,患者的生活治疗评分,即Kamofsky评分要超过60分;还有,患者在接受治疗前28天之内不接受其他的抗肿瘤治疗;最后,对于化疗没有禁忌,即是肝肾功能或者是心电图正常者才符合要求。而排出在外的准则是将患有较为严重的内科疾病或者是感染的患者排除;还有同时患有2种肿瘤的患者;最后是表现为转移病灶的患者也排除在外。

1.2方法

以静脉滴注的方式施与患者吉西他滨(江苏豪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1)1000mg/m2,在治疗的第1天和第8天给药,每次30至60分钟,21天治疗为一个周。患者在开始化疗前30分钟,要施与患者静滴3毫克的予格拉斯琼,当患者的白细胞少于3.0×109后,就给予患者进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治疗[1]。

1.3观察指标

62例患者开始治疗后,将患者使用止痛药量以及疼痛的情况记录在册,每周急性一次KPS评分,还要记录患者体重[2]。

1.4疗效以及毒副作用的评估指标

并将WHO标准作为评价疗效评估以及毒副作用的依据,将其治疗效果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基本稳定(NC)和疾病进展(PD)。CBR评估指标为止痛药量减少50%,体力状态KPS超过20,体重增长超过7%,以上三种评价指标有出现一种好转情况,并持续4周。而毒副反应则是将NCI抗癌药急性和亚急性的毒副反应总结的0至Ⅳ度的5个评价等级作为标准[3]。

1.5统计学法

利用t检验的方式,并以统计学方面的差异表示(P<0.05)。

2.结果

2.1治疗效果情况

62例患者中接受治疗后完全缓解(CR)、基本稳定(NC)和疾病进展(PD)例数分别占有18例、34例和10例,治疗有效率为29%。

2.2临床受益反应情况(CBR)

62例患者的KPS体力改善评分超过20%的共有22例,体重增长超过7%的患者有16例,而止痛药用量减少50%患者有15例,使用吉西他滨治疗的综合收益获得率为85.5%。

2.3毒副反应情况

使用吉西他滨出现毒副反应主要体现在消化道反应以及骨髓抑制等方面,其中骨髓抑制的分有Ι至Ⅲ度,白细胞减少的患者有29例,占有46.8%,其中Ι度有15例,Ⅱ度有10例,而Ⅲ度有4例;而血红蛋白和血小板降低患者有分别有21例和15例,分别占有33.9%和24.2%。而出现有呕吐和恶心不良反应的有22例,占有35.5%,其中Ι度和Ⅱ度患者为13例和9例,经过给予患者胃复安治疗,情况得到控制。其他的毒副反应较为轻微,不需要经过特别处理。没有出现死亡病例。

3.讨论

非小细胞肺癌是属于恶性肿瘤中的一类,并且具有较高的病死率,近年来该疾病的发病率呈现的是上升趋势,非小细胞肺癌在早期临床症状不显著,所以很难能在早期发觉,当症状较为明显时,诊断结果往往已经属于晚期阶段,这很不利于患者进行治疗,大部分只能通过化疗等方式延长患者的生命[4]。特别是老年患者,体质等方面较差,身体的各个机能随着年龄的增长在不断的衰退,肝脏的氧化还原水解作用和肾小球的再吸收功能弱。而且老年人常常伴有高血压、糖尿病等,不仅增加治疗难度,同时也会直接影响到化疗药物的耐受性。使用吉西他滨属于嘧啶类抗代谢药物,当其被细胞吸收时会转化为具有活性的代谢物,对核糖核苷酸有抑制作用,将酶还原,目的在于减少脱氧核苷酸的含量,形成竞争关系与之联合进入DNA链,可形成“掩蔽链”;同时由于有活性代谢物效应会使得DNA链断开,使得细胞死亡,从而得到抗癌的效果。吉西他滨的毒副作用主要体现在患者的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体内的转氨酶增多,引起肠胃道反应。而在本次研究中,使用吉西他滨患者没有较为严重的骨髓抑制或者是肠胃道反应的情况,整体来说,患者的治疗副作用反应少,而且患者表现为较好的耐受性,使用吉西他滨治疗的综合收益获得率为85.5%。

在本次研究中,主要对62例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副毒反应进行分析,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29%,其中完全缓解(CR)、基本稳定(NC)和疾病进展(PD)例数分别占有18例、34例和10例。治疗中毒副反应较为轻微,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控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吉西他滨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并且安全性较高,毒副作用少,在可控制的范围内。

【参考文献】

[1]曾林淼,郑海伦,彭锦芸,等.康莱特联合吉西他滨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4,14(07):827-834.

[2]高丽敏,沈慧敏.吉西他滨联合放疗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近期疗效研究[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5,18(03):341-344.

[3]赵德辉,唐瑜琦,付荣,单彬.吉西他滨与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02):529-530.

[4]张生大,丁洁卫,唐志华,张林.吉西他滨联合顺铂与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对比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6,54(01):71-7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