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康复技术在养老护理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4-14
/ 2

传统康复技术在养老护理中的应用

张丛

张丛(海南省卫生学校570311)

【摘要】在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影响下,养老护理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而以“治末病”为主要指导思想的传统康复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正慢慢成为养老护理的重要方法。但就实际情况而言,关于这方面的文献报道非常少,且传统康复技术在养老护理中的应用范围也非常小,因此笔者对此类相关文献的报道进行了总结,以便使更多人了解传统康复技术在养老护理中的优势。

【关键词】传统康复技术;养老护理;概述【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7-0200-02

现目前,与人们生活水平快速发展相伴随的是人口老龄化形势的日益严峻。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到2013年我国老年人口已突破了2亿大关,这表明我国人口老龄化水平已经达到了147%[1〗。

在老年人口内部变动的影响下,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形势将日渐严峻,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高龄老年人比例将不断增加,根据我国人口统计情况来看,2012年高龄老年人口数量为022亿人,而根据2013年的数据来看,其高龄老年人口数量已经达到了023亿人,这充分表明我国老龄化人口以年平均100万人的态势不断增长,而这种发展形势将一直持续到2025年。二是失能老年人口不断增长,2012年统计结果显示,我国共计3600万失能老年人,而根据2013年的统计结果来看,其失能老年人人口数量已经增长到了3750万人。三是慢性病老年人人口快速增长,2012年我国共计097亿人慢性病老年人,到2013年慢性病老年人的数量已经突破了1亿人的大关。在这样的环境形势下,“中老年”与“高龄老年”人口问题使得社会和家庭都承担着巨大的负担,这也使高龄老年人的养老和康复护理成为了当前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进而也推动了养老护理的诞生。为了适应养老护理的快速发展,目前很多学校也开设了养老护理专业,这促使养老护理越来越受到重视,而应用于养老护理的方法也在不断增多,最初养老护理主要是对老年人的生活进行照料,主要包括睡眠照料、清洁卫生、排泄照料、饮食照料、安全保护等基础护理,随着养老护理的发展,到后来养老护理逐渐对技术护理要求越来越高,而肢体康复、康复训练、闲暇活动和心理保健等也成为了护理的重点,而伴随着传统中医在学界的广泛应用,传统康复护理也随之成为了养老护理中非常重要的护理方法。

传统康复技术是一种基于中医理论和方法的养老护理技术,其中针刺、艾灸、推拿等均属于传统康复技术的重要措施,在传统康复技术中,结合辩证施护以及中医整体观念的指导,将预防保健养生作为主要原则,与老年人的实际需求以及体质来给予其相应的养老护理,并且以人们崇尚治末病思想、自然疗法和预防为主为护理理念,来实现对老年人的全面护理。伴随着传统康复技术在临床中的广泛运用,其针刺、艾灸、推拿等养老护理措施逐渐被社会所接受,同时这种护理措施也逐渐被国际护理界所认可[2〗。现将我国传统康复技术在养老护理中的运用情况综述如下:1传统康复技术在养老护理中的应用原则11三因制宜三因制宜主要是指因地、因时、因人制宜的三大原则。在给予老年人护理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不同体质、不同疾病给予其“实则泻之,虚则补之,热者寒之,寒者热之”的对症护理,并以此来通过针刺、艾灸和推拿等对老年人的身体进行调理。例如:由于老年人处于精气渐衰的阶段,且体质较差易出现各种疾病,故可通过针刺使机体相应穴位得到刺激,进而促使其身体机能能够进行自我调节,达到补益正气,调整脏腑功能,攻泄邪气的效果。另给予老年人艾灸护理,可有效引邪外出,实现促使健康机能得到提升,帮助机体气血快速运行的效果,使病理状态下导致的代谢紊乱能够得到及时的纠正,使免疫力得到有效提升,同时还可达到减缓老年人细胞衰老的效果。

12预防为主通过传统康复技术的实施,可有效阻断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并且将预防和养老护理观念相互结合也能够促使人体健康得到维护。传统康复技术更加强调治末病思想,故在运用到养老护理中,尤其推崇“未病先防”及“既病防变”的观念。早在《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就明确指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故在传统康复技术中所强调的治未病思想,其就是对“未病先防”及“既病防变”的实现[3〗。结合传统康复技术的养老护理,其主要就是发挥对老年人的预防保健,而这一观点正好与现代护理观念不谋而合,而在护理中,根据老年人的具体情况,给予其相应的针刺、艾灸和推拿等中医措施,可取得非常显著的预防疾病和保健养生的效果。

2传统康复技术在养老护理中的应用针刺、艾灸和推拿是传统康复技术的主要技术方法,这三种养方法均是结合中医穴位理论进行的护理方法,其中针刺、艾灸主要是通过相应的方法对穴位实施刺激,即可对脏腑功能进行有效调整,并达到攻泄邪气或者补益正气的效果;推拿又可将其称之为“按摩”,这是我国自古以来一种应用较广的治疗方法和养生保健方法。该方法主要是根据人体不同部位给予其相应的手法处理,另根据人体情况,也帮助接受按摩的人进行相应的肢体活动。针刺、艾灸、推拿是我国传统中医疾病治疗和保健养生非常重要的三种手段,但就目前具体情况来看,随着养老护理的发展,我国传统康复技术在其中的应用范围并不广,不少养老机构或者中心更多是推广以西医为主的常规护理方法,仅有很少部分的机构推出了中医传统康复技术的特色养老护理,但关于针刺、艾灸和推拿的运用也不全面,并且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报道也非常少。

毛羽佳等在实施护理的过程中[4〗,指出通过对老年人关元和大椎穴进行针刺,可起到保健益寿,平调阴阳的效果;而对涌泉和百会穴进行刺激,则能够实现健脑益智、宁神宁志的目的,同时辅以膻中和膈俞穴艾灸刺激,可促使老年人的精力增强、气血运行更畅;而通过温针灸对命门、肾俞和太溪穴位进行刺激,同时辅以太冲穴针刺,可起到延年益寿和调补肝肾的效果。袁娟等在为老年人进行护理时[5〗,针对有头痛症状的老年人,通过对阳白、颊车、承浆、睛明、迎香、听宫、地仓、翳风和印堂进行揉推,掐人中,对风池、百会进行按揉,发现其在改善老年人血液循环,疏通头面部经脉,帮助头面部气血流畅上具有显著效果,还可达到明目清脑、补气活血、祛皱防衰、振奋精神的功效,同时还能够促使老年人的阳气升提;另还有研究者表示通过推拿不仅能够使老年人耳、眼、口、鼻面部疾病得到有效预防,同时其还可有效预防低血压、高血压等所导致的头昏目眩症状,在全身性疾病的防治上也具有非常显著的功效。印雪芬等在给予老年人护理的过程中[6〗,与中医理论相结合提出了特色护理,即在护理中,针对肺气不足,阳虚自汗,经常感冒的老年人,对其肺俞、胃俞、肩井、肾俞进行按揉,对命门进行按摩,充分展现益气补阳的效果,使得老年人的脏腑功能得到了有效增强;而针对患有冠心病、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老年人,则给予摩中脘、膻中、章门的揉擦,天枢按揉,关元和气海按揉,帮助老年人肺、心、肾、脾等脏腑功能的增强,其在疏肝理气、健脾和胃、补肾固精和益气升阳等方面效果显著,故能够有效改善患有冠心病、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老年人的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李忠琼等[7〗则指出通过对神门、少商、太渊进行掐揉,对外关和内关进行按拿,对池泽、曲池进行按揉,能够对心血管系统、神经衰弱、呼吸系统、头面部疾病等疾病进行改善,这主要是由于通过上述推拿可达到较为显著的疏通经络、平衡阴阳、宁心安神和清热散寒等效果;针对泌尿系统、消化系统以及下肢局部疾患的老年人,则为其提供血海、风市、三阴交、足三里、光明、委中、承山按揉,阴陵泉、阳陵泉和太冲点按,使其肝、脾以及肾功能得到强化,进而实现活血通络、疏肝理气、健脾益肾等功效。梁清芳等[8〗指出由于老年人多真元虚疲、阳气不足、气血不运,故通过对足三里、关元、三阴交、气海、神阙等穴位进行艾灸护理,使得老年人的免疫力得到有效提升,同时还可对气血阴阳进行调和,在帮助老年人防病治病、强身健体和延年益寿等方面均具有显著效果;另其指出针对有记忆力减退、郁闷、注意力不集中、易疲劳等症状老年人的护理中,通过艾灸刺激关元、大椎穴、足三里可有效改善气血运行,进而达到改善老年人临床症状的效果,故其指出在养老护理中,应广泛推广艾灸康复技术。另有研究者[9〗在针对患有高血压的老年人进行护理时,运用针刺对其进行养老护理,将平肝潜阳作为针刺穴位选取原则,并结合老年人的具体表现进行辩证施护,对症加减,取足三里、太冲、曲池为主穴,针对痰阻型辅以丰隆,针对肝阳亢盛型辅以三阴交,针对肝肾阴虚型辅以肾俞,在行针时保持中等强度,以出现酸麻胀感为最佳,通过连续为高血压老年人提供一个疗程的针刺护理,发现老年人的血压维持效果理想。

3传统康复技术的应用前景传统康复技术在老年人养生保健方面的研究由来已经,早在2000多年前《黄帝内经》中就有相关指导,而随着传统康复技术的传承,千百年来,历代的道家、医家和佛家都对老年人的保健养生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和发掘,这促使我国传统康复技术成为了养生理论中非常重要的部分。随着养老护理的诞生,其推崇的预防疾病、增强体质、颐养生命的观念也正符合我国传统康复技术养生观念[10〗。但就现目前实际情况来看,在养老护理中,针刺、艾灸以及推拿的应用范围还非常小,且多用于慢性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老年人的护理中,这使得我国在戒烟、病毒性疾病等领域的养老价值还有待进一步发掘。在养老护理受到全球欢迎的同时,传统康复技术所带来的显著效果也逐渐被世界所认可,尤其是“未病先防”及“既病防变”的观念更是推动养老护理发展的关键理论,因此我们可以相信,在未来养老护理的发展中,传统康复技术必将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1]陶巍巍,张新宇,衣运玲,等.家庭养老服务中心养老护理员对老年护理知识的认知与需求[J].中华护理教育,2010,7(10):471-472.[2]崔艳,张宏晨,高丽.中外养老护理发展中的“四化”问题研究[J].护理研究,2014,27(1):137-139.[3]李俊,邓嘉宁.中医养生社区养老新模式探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3,28(4):153-154.[4]毛羽佳.张先庚.梁小利.循证中医护理对老年人生存质量影响的研究[J].护理研究,2012,26(26):2450-2451.[5]袁娟,何银安.中医护理在社区养老卫生服务的应用优势[J].安徽医药,2011,15(1):102-103.[6]印雪芬,杨佳琦,朱晨曦,等.城市社区居家养老医疗服务模式探索[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3,33(12):1352-1354.[7]李忠琼,王红艳,毛羽佳,等.中医特色护理在老年预防保健中的实践研究[J].中国疗养医学,2013,22(9):779-780.[8]梁清芳,张先庚.中医特色护理在社区养老院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3,27(8):767-768.[9]岳颀,王亚东.中医药在社区养老卫生服务中的优势与思考[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2(2):97-98.[10]张洪,张先庚,赵清霞.中西医结合养老护理在老年院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疗养医学,201221(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