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针剂应辨证应用

/ 2

中药针剂应辨证应用

朱秀萍

朱秀萍(大连市长海县人民医院辽宁大连116500)

【中图分类号】R944.1+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0)02-0260-02

【关键词】中药针剂应用

近年来,中药针剂的种类逐渐增多,临床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据笔者观察,基层医院在应用中药制剂时,大多根据药物的使用说明应用,缺乏中医的辩证施治原则,致使出现一些副作用,因此,笔者认为,在临床应用中药制剂时,如果能掌握该针剂的辩证要点,就会变不离其宗,灵活应用。

1清热类

1.1双黄连粉针(或注射液)主要成份由金银花、黄芩、连翘组成。功能清热解毒,轻宣透邪。用于风温邪在肺卫或风热闭肺证,证见发热、微恶风寒或不恶寒、咳嗽气促,咯痰色黄,咽红肿痛,舌红苔黄脉数等证。临床上广泛用于:①呼吸系统疾病:小儿急性肺炎、幼儿喘憋性肺炎、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②消化系统疾病、小儿秋季腹泻、小儿迁延性疾病、慢性结肠炎、轮状病毒肠炎;③泌尿系统疾病:急性肾炎、尿路感染。④传染性疾病:病毒性脑炎、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水痘、百日咳、慢性肝炎;⑤皮肤病:银屑病、荨麻疹、带状疱疹、褥疮;⑥其它类疾病:病毒性心肌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顽固性早搏、过敏性紫癜、鹅口疮,制成滴眼液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及急性结膜炎,穴位注射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尽管该药临床应用范围广泛,但笔者认为,只要上述疾病表现有舌质红、苔黄脉数均可应用,如果患上述疾病表现舌质不红或淡,苔不黄或白,脉不数或沉,均不可应用。曾遇一女性患者,37岁,因反复咳嗽、咽痛3+月用抗生素治疗效果不好,后又加用双黄连粉针治疗10天,咳嗽、咯痰、咽痛未见好转,并出现畏寒怕冷,夜尿增多等症,后用补肺益气,温阳解表法治愈。

1.2清开灵注射液主要成分为牛黄、黄芩、栀子、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化痰通络,醒神开窍之功,临床上主要用于:①上呼吸道感染、肺炎引起的高热、咳嗽,证属风热犯肺、痰热壅肺,证见发热,咽痛、咳嗽、咯黄黏痰者,用药时间不宜过长,中病即止。辨证属风寒感冒,寒饮伏肺咳嗽者不宜用,曾有报道用之后出现体温过低或腹痛、腹泻等症;②乙脑、流脑、脑血管意外表现有舌质红、苔黄、便结者;③亚急性甲状腺炎;④带状疱疹。临床应用之辨证要点为:舌红、苔黄、便结。

1.3脉络宁注射液为玄参、怀牛膝等药物的复方制剂,具有养阴清热,活血化瘀的功效。临床可用于:①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辨证属热痹、温热痹郁热伤阴型,证见关节红肿灼热、疼痛、舌红、便结为主症患者;②通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时,以单关节红肿灼热疼痛为主证,属中医湿热夹瘀或阴虚郁热者;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深静脉炎、病变部位肿胀、灼热疼痛者。该药以清热养阴活血为主要功能,临床应用辨证要点为:病变部位红肿灼热疼痛,对无热、无阴虚的患者虽有血瘀也不宜选用。曾有报道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患者属中医阳虚寒凝血行不畅者应用后效果不理想。

1.4其它如柴胡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穿心莲注射液、银黄注射液等,临床上大多用于呼吸道的感染,临床应用的辨证要点为咳嗽、咯黄痰、咽痛、舌红、苔黄。

2补益类

2.1黄芪注射类主要成份为黄芪,具有益气养元,扶正祛邪,养心通脉、健脾利湿之功,可用于:①心气虚损,血脉瘀阻之病毒性心肌炎,心功能不全;②慢性肝炎辨证脾虚湿困者;③脑供血不足,高血压或血压正常者均可,如有脑动脉硬化者可配合活血化瘀针剂药合用,曾有报道在应用活血化瘀针剂或西药脑细胞营养剂治疗效果不佳的情况下,加用黄芪注射液明显提高了治疗效果;④因免疫功能低下反复出现的呼吸道感染、如糖尿病、甲亢、肿瘤化疗后等;⑤各种原因引起的蛋白尿,在配合病因治疗的同时,有明显消减尿蛋白的作用;⑥中风后遗症辨证属气虚血瘀型与化瘀类针剂合用可起到益气活血的作用。黄芪针性平和,各类疾病只要以中医气虚证为主要表现均可应用。临床应用辨证要点为:舌质淡或淡胖、苔白、脉沉细或细弱。

2.2参麦(或)生脉注射液,两种针剂均主要由人参、麦冬组成,有益气固脱、养阴生津、生脉功能,临床中用于:①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功能不全、心衰、低血压及低血压引起的脑供血不足,可以与其它西药联合用药。例如肺心病,有肺部感染及心衰时,与抗生素、利尿剂等同时应用;②糖尿病病人属中医气阴两虚证者,可应用;③接受放疗、化疗患者引起的白细胞减少、低血压、恶心、纳差可起到很好的改善作用。临床应用辨证要点:舌质红或淡少苔或无苔、脉沉细或细弱。如舌质红、苔黄腻或脉者不宜用。曾有报道参麦针剂较生脉针性热,在应用时宜根据患者的体质及舌质有所侧重,可避免一些偏热体质者用参麦针后出现牙痛、咽痛症状。

2.3参附注射液红参、黑附片的提取物组成,具有回阳救逆,益气固脱之功。临床应用:①主要用于阳气暴脱之厥脱症(包括感染性、失血性、失液性休克等);②也可用于阳虚(气虚)所致的惊悸、怔忡、喘咳、胃痛、泄泻、痹证等。曾治一冠心病患者,表现为胸闷、劳累后心悸、畏寒怕冷,正值秋季,却身着棉衣、围巾、毛裤,用参附注射液治疗后,上述症状明显缓解。其临床应用的辨证要点为:手足厥冷、汗出、舌淡、脉微。

3化瘀类

3.1复方丹参注射液主要成份为丹参、降香,具有活血经瘀之功,主要用于:①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如心肌炎、冠心病、肺心病、脑动脉硬化、中风后遗症,各种血栓性疾病;②慢性肝炎、肝硬化;③慢性肾炎、肾病综合证;④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⑤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甲亢;⑥风湿性疾病;⑦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等。总之临床报道复方丹参注射液可用于治疗内、外、妇、儿各科疾病,其辨证要点为舌质紫或有瘀斑,脉沉涩,只要辨证有瘀血证存在均可灵活应用。

3.2血塞通和血栓通注射液,均由三七中的有效成份三七总皂苷为原料精制而成。功用活血祛痰,通脉活络,临床用于:①中风偏瘫、瘀血阻络证;②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塞、脑栓塞、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见瘀血阻络证者。

3.3川芎素注射液(注射用阿魏酸纳)川芎素是中药川芎的有效成份之一,川芎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之功,川芎素注射液有增强造血功能,扩张冠状动脉、抗凝血、抗心肌缺血、抗儿茶酚胺及抗辐射损伤等作用。临床用于冠心病、脑血管病、脉管炎、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症,也可用于偏头痛、血管性头痛。

3.4灯盏花素注射液是从中草药灯盏花中提取的灯盏花素无菌水溶液,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之功。有改善心脑供血,增加组织灌注量,降低血管阻力和抗血小板凝聚等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如中风后遗症、冠心病、心绞痛等。

总之,化痰类针剂都具有活血作用,在临床应用时中医辨证只要瘀血证存在均可应用。辨证要点为舌紫或有瘀斑或舌底脉络迂曲、脉沉涩。如有血液流变学检查结果,血黏度增高,也可作为瘀血征象之一。

4止痛类

4.1伊痛舒注射液:由细辛、当归、川芎等提取物组成,具有祛风散寒除湿,活血祛瘀镇痛之功能。临床用于多种原因引起的头痛、牙痛、神经痛、风湿痛及肌纤维炎、骨关节、胃肠、胆、肾疾患、癌症等引起的疼痛,按中医辨证用药,尤其对寒邪和瘀血所致的痛证有较好的疗效。据临床观察,在治疗上述各种痛证时,舌象表现为舌红苔黄效果不如舌象为舌淡紫或淡红苔的效果好。

4.2当归注射液主要成份为当归,具有活血调经,止痛的作用,临床常用和作穴位注射治疗腰腿痛、支气管哮喘、小儿麻痹后遗症、增生性关节炎及风湿性疾病。

4.3野木瓜注射液功用祛风止痛,舒筋活络。常用作穴位注射治疗风邪阻络型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面瘫等。

4.4祖师麻注射液为瑞香料植物黄瑞香的根皮和茎皮经加工制成的灭菌水溶液,具有祛风除湿、活血止痛之功。用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表现为肢体关节肿胀,冷痛或刺痛、活动屈伸不利,阴雨天加重,舌有瘀斑、脉沉弦者。

总之,根据目前临床应用中药针剂的情况,将之分为以上四类,有助于临床医师辨证选药。只要熟悉针剂的功用和临床应用的辨证要点,就能达到异病同治的目的。为中药制剂在临床上拓展新的治疗病种打开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