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式建筑风格在不同地域的体现形式那可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新中式建筑风格在不同地域的体现形式那可意

那可意

那可意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100089

摘要:新中式建筑风格是我国建筑设计的一大特色,并且在不同地域具有不同的体现形式,是我国传统建筑文化与现代建筑文化高度融合的产物。基于此,本文首先从设计理念以及风格特点等方面介绍了新中式建筑风格,其次从地域性解读以及地域性体现等方面对新中式建筑风格在不同地域的体现形式进行了探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新中式建筑;地域性解读;地域性体现

引言

建筑行业与人们的工作、生活息息相关,随着人们审美观念的不断提高,其对民居设计风格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并且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域人的审美观念也不同,因此增加了建筑设计人员的工作压力与难度。笔者认为,新中式建筑风格是建筑设计行业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可以结合各个地域的传统建筑文化特色和人们的审美观念,对建筑进行创新设计,因此对于设计人员来说,应该增强对其的重视,在了解其在不同地域体现形式的基础上,提高各个地域的建筑设计水平。

1新中式建筑风格

1.1设计理念

对于我国传统建筑来说,与人类生活方式以及住宅功能要求等都存在一些矛盾,并且其结构形式比较单一,多数都是些木结构,在施工工艺以及施工材料等方面都存在不足之处,再加上国人对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的不自信,所以对于传统建筑来说,不仅不能照搬,而且在借鉴方面也具有一定的难度。为了对这一问题进行有效解决,“新中式主义”理念逐渐出现在了人们的视野当中,它比较注重传统建筑精华和人们现代生活方式的有效融合,新中式建筑也是在这种设计理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对这种设计理念进行有效运用,不仅能够对国人的心理需求以及生活习惯等进行有效适应,同时也可以增强国人对我国文化回归的充分体验,进而提高他们对传统建筑文化的自信心。

对于新中式建筑来说,不仅仅是对传统建筑进行了继承,同时也融入了一些现代设计理念以及现代建筑元素,对传统建筑进行了重新定位,既确保了建筑功能齐全,又提高了建筑的整体美感。

1.2风格特点

我国传统建筑比较注重“浑然一体”、“天人合一”,在居住方面讲究“净”和“静”,旨在为人们营造一种环境平和、建筑含蓄的生活环境。不管是我国的江南庭院,还是我国的四合院,都可以对居住环境的安全稳定、清静优雅以及人和自然的和谐共生进行充分体现。另外,在对地下室以及庭院等进行处理时,也对现代化的一些设计风格进行了借鉴,比如内游廊、外庭院以及下沉庭院等等,进一步增强了中式建筑的自然性、现代性与可观性。

新中式建筑利用现代化手法以及现代材料等对传统建筑元素进行了完善,对各个元素进行了抽象化设计,虽然无法对传统建筑的模样进行有效彰显,但是从建筑风格上来看,依然对传统建筑的精髓以及神韵等进行了保留,并且在空间结构上,对传统建筑布局进行了延续,在吸收传统建筑风格的基础上,又融入了一些现代化元素,进而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新中式建筑风格[1]。

2新中式建筑风格在不同地域的体现形式

2.1新中式建筑的地域性解读

新中式建筑设计的重要基础就是地域传统文化的延续。通过现代眼光对传统民居进行审视,由于社会在不断发展,如果对传统建筑进行直接使用,那么就无法对人们现代化的审美要求进行有效满足。地域性既有稳定性,又具有动态性,所以对于新中式建筑来说,具有原有地域性发展和传统建筑诠释未来的双重意义。地域性在表现程度以及表现形式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别,因此具有“层次感”,在对不同地域进行新中式建筑风格设计时,设计人员需要结合当地的传统文化、人们的生活方式、人们的审美观念等对建筑表现形式进行合理选择,从多角度对当地的传统建筑进行审视,对地域文化所隐含的精神进行深入探索,在此基础上对传统建筑进行创新,进而对新中式建筑风格进行完美诠释[2]。

2.2新中式建筑风格的地域性体现

建筑是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新中式建筑来说,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概念,同时其空间体系以及文化内涵等也比较丰富。我国传统建筑注重“天人合一”,在建筑设计中融入了自然风貌,对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进行了充分体现。新中式建筑在风格设计方面对我国传统建筑的精华之处进行了有效继承,这种继承并不是对传统建筑的设计理念、建筑结构等进行照搬照抄,而是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实现了现代文化与当地传统元素的有效融合,既能够对当地的人文特色进行有效彰显,又能够体现出现代文化的独特魅力。

新中式建筑在不同地域具有不同的体现形式,主要体现在建筑群体、空间布局、建筑形式以及结构做法等方面,不同地域人们的审美观念也存在一定差别,比如对于南方人们来说,比较喜欢交互错落的建筑布局,但是对于北方人来说,可能比较喜欢整齐、有序的建筑布局,因此南方错落的亭台楼阁比较多,北方整齐的庭院比较多。因此在对新中式建筑风格进行设计时,设计人员需要对当地人的审美观念以及审美要求等进行充分考虑,并从设计手法上实现传统建筑与现代建筑的有效融合。

比如,在对深圳的万科第五园进行设计时,就对徽州文化进行了巧妙利用,通过灰瓦以及白墙等对当地文化特色进行了彰显,突出了新中式建筑的设计风格;在对北京的观塘进行设计时,主要通过青瓦灰墙、庭院门楼以及亭台楼阁等,对北京典雅、庄重以及古朴的传统文化进行彰显;在对上海的九间堂进行设计时,则通过古代表征对深宅大院进行了诠释,对其奢华、高贵的品质进行了彰显;而在对南京九间堂进行设计时,则对东方园林文化的精髓进行了充分借鉴,再配合先进的现代设计手法,对九间堂的精神内涵以及文化特色等进行了完美诠释[3]。

由此可见,新中式建筑风格在不同地域的体现形式,实际上就是中国传统建筑的现代化,在确保建筑功能完善的基础上,通过现代材料以及结构等对我国传统建筑的特色进行有效传承,结合当地特色文化,对建筑空间、建筑结构、建筑形式以及建筑群体等进行创新设计,在传统与现代高度融合的基础上,对人们的审美要求进行有效满足。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开始于二十世纪,在对“菊儿胡同”、“香山饭店”以及“垂直院落”等比较古老的建筑进行设计时,都对新中式建筑风格进行了借鉴,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笔者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的新中式建筑出现在我国的社会当中,既能够对我国各个地域的传统文化进行彰显,又可以突显出我国现代文化的独特魅力。

结论:总而言之,要想对不同地域人们的审美观念以及审美要求等进行有效满足,就必须对新中式建筑风格进行合理运用。建筑设计人员应该在了解新中式建筑设计理念以及设计风格等的基础上,对新中式建筑进行地域性解读,对其在不同地域的体现形式进行明确,进而增强新中式建筑的设计效果。

参考文献

[1]余晶.新中式建筑风格的地域性解读[J].中外建筑,2011(12):52-53.

[2]雷体洪,张润东,张洋.基于宜昌地域特征的“新中式”建筑设计探究——以宜昌鑫鼎生物科技园为例[J].华中建筑,2016(3):56-60.

[3]狄传广,崔怀列.浅谈新中式建筑风格[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26).

作者简介

那可意(1984.0204);性别:男,籍贯:北京,学历:本科,毕业于北京建筑大学;现有职称:中级建筑师;研究方向:建筑学;单位及邮编: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10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