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的尝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0-20
/ 2

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的尝试

胡学全

胡学全福建省永泰第三中学350708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国内生物学学习的现状是:十分重视接受学习,比较忽视体验学习和发现学习,尤其忽视了探究知识的来源、对课本或权威提出质疑。这与新课标所倡导的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等基本理念格格不入,大大约束了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批评性思维就是对所看到、听到的东西的性质、价值、精确性和真实性等方面做出个人的判断,对做什么和相信什么做出合理的决策。在注重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今天,在注重学习能力培养的现代生物学教学中,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注重对学生批判性思维形成的指导,努力创设条件使学生在学习生物学过程中形成批判性思维。

二、批判性思维培养的途径

良好的思维品质是形成各种能力的核心,在生物学教学中,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鼓励学生不迷信课本,不畏权威,敢于怀疑,善于怀疑,勇于创见,引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教学中,可借鉴生物学史为例。如达尔文《物种起源》的诞生,是其怀疑上帝创造万物说的研究成果。再有,19世纪初,遗传学巨匠孟德尔的理论已经为大多数生物学家所熟知,但在当今同样被人们尊为遗传学大师的摩尔根看来,孟德尔的遗传学“定律”有许多站不住脚的地方。摩尔根列举出一些动物以及一些植物的栽培实验来说明后代的性状常常介于双亲之间:从整体上看后代总是既像父方又像母方。正是摩尔根对孟德尔理论的质疑促成他继续对遗传学进行深入的研究,最终揭示了遗传学的第三个定律——基因的连锁和交换定律。

培养有创新精神的人,首先要培养有独立思考能力、有与众不同的个人想法、有主见的人。很显然,达尔文、摩尔根等的成功不仅在于他们有独立的思考问题的习惯、勇于实践的实干精神,还有敢于质疑权威的思维品质。

李四光说过:“不怀疑不能见真理。”对于名家千锤百炼编写的教材,也可引导学生各抒己见,形成批判性思维的习惯,不迷信书本和权威的结论。即使是教科书,有时也难免存在不足甚至失误。如在《基因的表达》中描述的“转录是指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到底是以整条链,还是以其中的结构基因的一段为模板,都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辨,提出自己的见解。人教版高中《生物》教科书(必修)第一册第35页图表中提到:“仓鼠卵细胞的分裂间期为11.6h,分裂期为0.8h。”可引导学生质疑:卵细胞是否具有细胞周期?若有,到底是进行有丝分裂还是减数分裂?其分裂的子代细胞叫什么?通过有意识地加以引导,可引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2、创设与学生平等交流的平台,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长期以来形成的师道尊严意识、过分的死要面子,已经让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的“独裁者”。教师始终以权威的姿态出现,造成课堂上师生的不平等,也形成了学生对老师的畏惧心理与依赖心理,压抑了学生思维的批判性与独创性。例如,教师讲到生长素的发现,介绍了课本中相关的一系列实验后,得出生长素是由胚芽鞘尖端产生的。课后与学生交流,发现许多同学心中有疑问但又不敢在课堂提出,如:在胚芽鞘尖端多长的范围内产生生长素?能否通过设计实验加以测定?又如,讲到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浸泡插枝的下端,能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学生疑惑:一定浓度到底是多大?是适合促进茎生长的浓度,还是适合促进根生长的浓度?这些都有必要与学生交流、讨论,得出正确的结论。同时,对问题不要只是给出正确的观点,而是要说出观点的理由,要允许学生对问题进行争论,并鼓励他们进行深入思考与探究。

3、创设情境使课堂教学问题化,强化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问题情境不是一般的提出问题,更重要的在于创造质疑诱思之情境,要知道一切创造发明的源泉都始于对问题的发现与思考。例如在讲解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入这样的情境:在制备单克隆抗体时,需经过两次筛选,其目的是否相同?两次筛选用的都是选择培养基吗?体内培养与体外培养的目的是否相同?该过程产生的单克隆抗体是否可用于人体治疗?一串问题,激起了学生的思考进而提出不同的看法,并展开讨论,从而提高学生思辨批判性思维能力。

4、重视典型错例评析,活化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对典型错例进行重点评析,可以较好地培养学生勇于质疑的精神。错例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题目本身存在问题,另一种是学生回答和解题中出现的错误。题目本身存在的问题,可能是不严密、未考虑特殊情形或依据的相关知识点有误。如经常出现这么一道题目:“用类似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方法,能在体外大量生产出干扰素吗?”提供的答案是“能”,只要将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的效应B淋巴细胞改为效应T淋巴细胞即可。可引导学生共同思辨:效应T淋巴细胞能与无限增殖的骨髓瘤细胞融合,获得既能产生干扰素又能无限增殖的杂交瘤细胞吗?其实不能,因为效应T细胞会攻击骨髓瘤细胞。又如,有这样一道出现频率很高的习题:“某双链DNA分子中,作为模板链的部分碱基的排列顺序是:T-C-A-G-T-A-C-C-G-C-G-T-C-A-T。已知某些氨基酸及相应的密码子如下:丝氨酸(AGU)、缬氨酸(GUA)、丙氨酸(GCA)、组氨酸(CAU)、脯氨酸(CCG)、甘氨酸(GGC)。①写出由给出的DNA链转录形成的信使RNA中的碱基排列顺序______;②写出由给出的DNA链最终决定形成的多肽中氨基酸的种类及排列顺序______。”给出的参考答案为:“①AGUCAUGGCGCAGUA;②丝氨酸-组氨酸-甘氨酸-丙氨酸-缬氨酸。”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该题的参考答案因为没有注意核酸链的方向性,因而是不正确的。另外题目本身也不严密,未指明是原核生物还是真核生物的DNA模板链,因二者表达的多肽是不同的。通过分析不仅使学生复习了相关真核基因结构与原核基因结构的区别,以及转录后信使RNA是要加工的区别,而且提高了分析思考的能力。因此,有必要在评析典型错例中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质疑、论证、剖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应用知识的能力,使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不断得以实践。

5、注重概念分析,升华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一切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必须以概念的深入理解为基础,而每个生物学概念都是在感知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综合等抽象思维的过程形成的。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对概念进行分析思考,对培养升华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至关重要。例如,学生对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实质中F2性状分离比9∶3∶3∶1以及3∶1的含义理解不透,可引导学生分析思考:当遇到的是两对以上的相对性状遗传时,若要测定基因型,要一对一对地分析,然后将每对相对性状遗传的分析结果予以综合,也就是说,在基因分离定律的基础上再考虑自由组合定律,若F2性状分离比符合9∶3∶3∶1则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也即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不可能都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在分析一对等位基因遗传时,要根据性状分离比来确定最后的基因型,若为3∶1则为自交,若为1∶1则为测交。因此,注重对概念的分析,有助于升华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6、确保探讨问题的时间,完善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是一种反思性行为。科学史上许多重大发明、发现都经历过多次的尝试错误,因此问题的解决要经过反复的思考探讨。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机会,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对探讨的问题做出选择和判断。

三、培养批判性思维的意义

在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谁能获取评价信息,谁就更有机会获得成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提高必将升华学生对信息的处理能力,同时,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形成也会促进其它思维品质的良好发展。因此,在教学中,经常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增强学生提出问题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探索方法,以期达到提高全民族的问题意识、创新能力和批判性精神,这才是教育所要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2。

[2]陆建身生物教育展望.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07-241。

[3]王亚亚浅议仓鼠卵细胞的细胞周期.生物学通报,2005(12):56。

[4]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编辑部组织编写中学新课标资源库(生物卷).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254-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