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C管理模式的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EPC管理模式的探讨

冯华敏

冯华敏

广西安全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建筑工程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而随着建筑工程规模与数量的日益增长,工程建设的速度与质量能否同时满足社会生产需求对于未来中国建筑行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决定作用。EPC模式是近年来解决项目工期与质量之间的矛盾的重要选择。想要排除行业发展路上的困难,实现在短工期要求下的高质量工程目标就必须对管理模式进行更为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EPC模式;项目管理

1.前言

影响工程项目施工质量及建设速度的因素不仅取决于工艺方法、生产技术水平,从管理角度考虑,保障人工、材料、机械等资源的质量,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加强不同环节之间的衔接速度也是项目整体加速、提高质量的重要手段。

EPC模式即设计-采购-施工一体化的工程总承包模式,由于业主介入具体的组织实施程度较低,人力资源的调配、物资的采购及施工组织皆由总包单位统筹安排,解决了设计的“可施工性”差、物资来源质量“可掌控性”差等问题,减少了资源的浪费与不同环节之间的衔接时间,对于提高项目工期效率、解决质量问题都有着重要地研究价值。

2.EPC模式的现实推广价值

对于施工技术与管理模式的改进,最终目的都体现在效率与质量的提升。面对工期紧张、高质量要求等众多问题,都可以从管理模式的改进上得到有效地解决。EPC模式是近十年来兴起的新兴建筑施工管理模式,是符合现代建筑发展大环境的科学管理模式。

2.1发包人自由度的增加

随着工程规模的不断扩大,在传统管理模式中发包人的责任范围与工作内容都极具增加。将工程的各个环节进行综合与分解,作为参建各方之间的联系桥梁本身就是一项耗时巨大的工作。在引进EPC模式后,发包人的工作量可明显减少,只需在衡量众多因素之后选取符合要求的总承包人后,对工程的安全、质量、工期目标提出明确地要求即可。对工程的前期配套、政府报批、方案评审、设计施工、物资采购、项目管理等各个繁琐环节将全部由总承包人负责实施。发包人的自由度提升就意味着承包人在施工中有更大的发挥空间,这对于项目前期施工方案的通过效率、项目过程中分包招投标及物资采购的效率、项目管理的综合协调效率有明显的提升作用[1]。

2.2责任划分更为明确

想要提升工程质量就需要为责任的划分找到一个更为合理的解决方法,防止各衔接环节间出现互相扯皮的问题,EPC模式就为此提供了一个有效地解决出路。在EPC模式下,设计、采购、施工均归为承包人范围,相应的责任也必须由承包人进行负责,这就将原本较难划分清楚的衔接环节质量问题进行了打包处理。

2.3减少合同主体,提高运行效率

在项目实际实施过程中,经常会面临因抢工期而造成工程质量下降的问题。完成项目既定工期目标需要用“抢”,除因工程本身出现意外导致工期拖延以外,往往还受到不同环节之间因衔接问题突出而造成的影响。传统管理模式下,不同环节被划分给不同的承包方负责,在两项施工进程之间往往存在较长的衔接和空白期,这一段时间也是制约施工时间的关键。

EPC模式之所以在提高施工效率之间有着明显的优势,最为重要的原因就是新模式能够将各个环节之间的衔接期尽可能的压缩甚至消除,为施工提供最大限度的实际施工时间[2]。

3.EPC模式发展至今亟待解决的问题

EPC模式在我国已有十多年的发展经历,虽然目前推广时间较短,但是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使用率正在不断提高,其对我国建筑行业的提升与发展也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虽然EPC模式在建筑行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也经过了多次的改进与发展,但仍存在较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3.1对于管理模式的理解存在误差

由于EPC管理模式推广时间较短,所以行业中往往对其存在理解上的误差。很多人习惯上将EPC管理模式中花费的费用看作是传统模式下几项分散工作的综合,且因为新模式在管理上的花费通常会大于传统分散工作项各费用之和,造成采用EPC模式会增加项目投入的印象。

3.2新模式未形成完善的管理机制

传统的施工管理模式在我国存在时间长,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也形成了体系完整、运行高效的管理模式。新兴的EPC模式由于推广时间不长,缺乏长时间的经验积累、总结与改进,所以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监督管理机制仍采用传统的管理模式,但传统的管理方法并不完全适合EPC管理模式。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尽快建立起覆盖更全面的配套监督管理机制对于EPC模式的完善与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地作用。

3.3专业人才的缺失

人才资源对于任何模式的推广都有很大的影响。与传统模式相比,新模式包含的范围更为广阔,其中涉及经济、法律、施工等众多范围。在改变管理模式后,需要工作人员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更多。这就要求相关人员掌握的知识范畴与专业能力都要有很大的提升,但是目前涉及的管理人员往往在能力上存在缺失及相关知识面上的空白[3]。

4.解除新模式发展桎梏的策略

EPC模式的推广是解决施工效率进入平台期、施工压力猛增的重要原因,想要让新模式发挥出更大的力量,更为明显的提高施工管理在施工效率上的促进作用就不可避免的要解决其发展道路上的众多桎梏[4]。

4.1加强对于管理模式的理解

新模式的效果能否真正得到体现,能否真正促使相关工作效率的提升都需要建立在“模式”被正确运用基础之上。由于EPC模式推广时间较短,很多项目在第一次采用EPC模式时存在较大地疑问,只知道需要将设计、采购、施工等多个环节统一管理,但是不知道该如何具体实施,不知道在该综合过程中如何提高效率、节约成本,不知道如何有效地平衡各方面因素。这些关键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建立在深刻理解EPC模式内容的基础上。发包人与总承包人都需要对模式的内容、工作的范围、责任的划分进行深入地研究,正确认识各自应该关注的重点,并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采用科学的方法来衔接各个环节,避免因管理模式的改变导致项目管理混乱问题的出现,使工程项目的实施不会因为管理模式的改变反而导致最终质量、效率下降的结果。

4.2管理监督效率的提升与改进

管理监督在传统项目管理中具有极高的地位,是整个工程实践的保障。在EPC管理模式中,由于管理范围的扩大,管理监督的难度也急剧增加,以往的管理监督手段已不能满足新管理模式的需要。在传统管理监督方法基础上,针对承包模式的改变及新模式本身的特点,对传统监督管理方法进行调整与改进,都是提高新模式下管理监督效率的有效措施。任何管理模式一旦失去监督就会让整体的运行质量下降,EPC模式需要依托于更为先进的管理监督模式,才能更为高效地发挥优势[5]。

4.3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传统工程管理模式往往存在多项工序的分工,每个环节中的工作人员大多是具有单一专业能力的专项专业人员。在实行EPC管理模式后,工作人员必须提升综合能力以及加强对综合专业知识的学习。只有具备懂政策、懂法律、懂经济、懂技术、懂施工等的多面性人才,才能最大范围的提高EPC模式下效率的提升[6]。

5.结束语

EPC模式相比较传统管理模式在缩短整体工期、增加各环节之间的衔接速度等方面有着明显地优势,这也是未来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必须大力推广和发展的重要管理方法。为适应今后的工程环境与需求,EPC模式仍需要进行众多的改进,改进的时机、效果对于发展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综上所述,通过加强管理、加深理解、培养相关人才等方式都是清除发展道路上的桎梏,扫清发展障碍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行业发展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栾明慧.EPC总承包种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研究[J].中国化工贸易,2016(11).

[2]代明军.油田工程建设管理中EPC模式的应用探讨[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7(07).

[3]周元甲,陈安德,李新蕊.探讨如何做好油田地面建设工程的施工项目管理[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7(03).

[4]胡德银.现代EPC工程项目管理讲座[J].有色冶金设计与研究,

2017(3):211-213.

[5]刘克非.EPC工程总承包管理中设计的思考[J].轻金属,2017(8):133-135.

[6]何云.如何做EPC工程总承包项目经理[J].石油化工建设,2016(2):391-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