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疗法改善护士失眠状态的临床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1-21
/ 3

音乐疗法改善护士失眠状态的临床观察

周玉萍牛晓锋皮艳青

周玉萍牛晓锋皮艳青(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东院上肢骨科510080)

【摘要】目的分析音乐疗法对护士失眠的影响,用以改善其睡眠,提高生活质量。方法应用阿森斯失眠量表对我院105名护士进行睡眠情况的调查,并将60例失眠护士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指导,实验组除给予常规指导外加用音乐治疗。结果对两组患者进行干预前后睡眠总时间、早醒、睡眠中断情况、入睡时间的评估,实验组总有效率(86%)显著高于对照组(46%),差异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显效时间比对照组快(P﹤0.05)。实验组症状改善随治疗天数增加而更为明显,停止治疗也不易反弹。结论音乐疗法治疗失眠疗效高,起效快,作用时间持久,不易反弹,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可采取音乐疗法来改善失眠护士的睡眠状况,提高护士生活质量。

【关键词】护士失眠音乐疗法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3-0131-02

Clinicalobservationoftheimprovementininsomniaofnursesaftermusictherapy

ZhouYuping,Niuxiaofeng,Piyanqing

DepartmentofRehabilitationMedicine,HuangPupision,TheFirstAffiliatedHospitalofSunYat-senUniversity

【Abstract】OBJECTIVE:Toanalysetheeffectofmusictherapyintreatingthenurseswithinsomniainordertopromotetheirsleepandqualityoflife(QOL).METHODS:Toinvestigatethesleepof105nursesinourhospitalbyAthensInsomniaScale(AIS).60nurseswithinsomniawerepidedintotwogroupsrandomly.Thecontrolgroupweregiventhecommontreatmentwhiletheexperimentalgroupweregiventhecommontreatmentwithmusictherapy.RESULTS:Toassessthetotalsleeptime,theconditionofearlyawakeningandinterruptionduringsleeping,thetimeoffallingasleepbeforeandaftertreatment.Thetotaleffectiverateoftheexperimentalgroup(86%)werehigherthanthatofthecontrolgroup(46%)significantly(P<0.05).Theonsettimeoftheexperimentalgroupwaslessthanthatofthecontrolgroupsignificantly(P<0.05).Improvementininsomniaoftheexperimentalgroupwasmoresignificantalongwiththetreatmentcourse.Insomniawasnotapttorelapsewhentreatmentwasdiscontinued.CONCLUSION:Musictherapyhasagood,fastandlongeffectoninsomnia.Insomniawasnotapttorelapseandsomebadreactionswerenotseenobviouslyaftertreatment.SowecouldadoptmusictherapytoimprovethesleepofthenursewithinsomniaandQOL.

【Keywords】NurseInsomniaMusictherapy

失眠症是临床十分常见的一种病症,我国约有10%的人群出现失眠[1],尤其是在岗的职业人员中发病率较高,其原因是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不少工作岗位作业时间长期是三班制,或工作压力大、经常要熬夜加班而作息无规律及超负荷的脑、体力劳动,扰乱了人体的“生理时钟”而致病[2,3]。失眠是睡眠时间不充分的失调[4],常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精神不振,烦躁不安等不良后果。护理工作是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结合的一种工作,护士是人类身心健康的维护者,要时刻保持饱满的精神,准确的记忆,清醒的头脑,因此充足的睡眠是十分重要的[5]。为了解护士这一特殊职业群体的睡眠状况,寻找既安全又有效的治疗方法,我们自2007年1月至7月对我院105名护士进行调查,并对60例失眠护士采用音乐疗法进行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2013年1月至2月我院住院部护士105名,通过阿森斯失眠量表问卷调查确认为失眠的护士60例,均为女性,年龄22~43岁,平均年龄30.62±1.56岁。纳入标准:意识清楚,血压稳定,未服用药物,自愿接受音乐治疗的失眠护士。其失眠表现为:①入睡困难:指卧床后不能很快入睡,表现为入睡时间长达30~60分钟。②早醒:是比以往正常时间提前1小时以上,且醒来后不能入眠。③睡眠时间短:一夜累计睡眠时间短于5小时。④睡眠中断:中途觉醒次数增多,觉醒次数达3次以上,呈片段状睡眠[6]。实验组、对照组对象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婚姻、失眠程度具有可比性,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意义(P﹥0.05)。

1.2方法

将60例失眠护士分为实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指导,如指导其创造有利于入睡的环境,避免强光刺激等。实验组除给予常规指导外,每日行音乐治疗。具体方法:在临睡前选择安静的环境进行,听音乐前先给予诱导用语,听音乐阶段轻闭双眼,身体尽量放松,在半卧位或平卧位听音乐30分钟。音乐处方:由太平洋影音公司出品,中国康复医学会监制,卓大宏教授主编的《世界著名古典音乐(治疗性乐曲)》。选取《明月之光》、《春江花月夜》等轻柔、舒缓的音乐,音量40分贝,30分钟/次,10次为1个疗程,治疗个别进行,不戴耳机,通过CD机或电脑播放。两组护士在治疗前和三个疗程后进行失眠情况的评估。

1.3治疗效果

显效为卧后半小时能入睡,每晚睡眠达7小时以上,伴有症状消失,2个月后随诊未见复发;有效为卧后1小时能入睡,每晚睡眠达5小时以上,伴有症状改善,偶有复发,但较治疗前减轻;无效为经治疗后症状无改善或加重[7]。

1.4统计学方法

两组治疗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X2检验。

2结果

2.1两组护士睡眠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实验组治愈14例,好转1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6%;对照组治愈5例,好转9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46%。两组疗效经X2检验,差异有显著意义(X2=3.54,P﹤0.01),实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表1两组护士睡眠临床疗效比较(例)

与对照组比较,X2=2.58,P﹤0.05

2.3副作用

通过音乐疗法治疗的护士均无一般镇静催眠药的嗜睡、疲乏、头晕等不良反应和副作用。

3讨论

3.1音乐对生理的作用音乐引起的生理变化,大部分是由神经传导途径来实现的。听神经纤维就像一个共鸣箱,它接受不同的声音,并且转化为神经冲动传入大脑,经大脑分析后人体即作出不同的反应。现代大量的研究证明,音乐的感受、分析、整合中枢在大脑右半球。概括地讲,大脑左半球是语言脑,而右半球是负责非语言形式的心理功能,如对音乐旋律的感知,音乐的记忆与音调的调控等,同时也促进大脑右半球的活化[8]。那些优美动听、音调缓慢、符合人体生理节律的音乐,经感觉通路入脑后作用于大脑边缘系统和脑干网状系统,可以调节细胞的兴奋性,从而通过神经体液的调节,起到恢复体内的平衡状态的作用。

3.2音乐对心理的作用人们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不仅是一个生理过程,也是一个心理过程。就一首乐曲而言,不论它是用于治疗还是欣赏,人们首先是对音响的感知,即辨别音乐的基本要素(音高、节奏、力度、音色等),并将各要素组合成为主题,旋律乐段,乐章等整体性音乐结构,这一过程被称为对音乐的感知[9]。音乐对心理的影响主要是经过对情绪的影响而实现的,简言之就是音乐可直接引起人们的情绪的变化。情绪变化的大小与欣赏力的强弱成正比。如和缓平稳的音乐使人安慰、平稳、呼吸均匀,激情澎湃的音乐会使人兴奋。

3.3诱导用语的影响音乐是情感的使者,但音乐对情绪的影响不是音乐或音乐疗法惟一作用,更重要的是取得感受者对音乐疗法的认识、理解、联想、情趣与评价。作为一种特殊的心理治疗,言语交往的作用及意义不可忽视,它对于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强化音乐的心理效应,更好的因人而异与有的放矢是至关重要的[10]。尤其是在处方音乐的引入、音乐的过程中应有心理诱导的语言,所以保证音乐疗法的效果要有恰当的诱导用语。用音乐疗法后与对照组比较睡眠障碍的改善有显著意义。

3.4音乐疗法在护士失眠中的作用班次轮转和工作压力大等因素是造成护士失眠的主要原因,并且失眠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影响护士的睡眠质量和工作效率。大量实验研究结果都表明,主导音乐活动主要是大脑右半球的功能,许多情绪和行为都在右半球控制之下,音乐的特点在于对右半球有着直接而明显的影响。音乐的传递作用,能使情绪或行为得到调节,这是音乐治疗原理的重要依据[11]。研究同时表明,护士在优美悦耳的音乐环境中可改善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及内分泌系统的功能。而音乐声波的频率和声强的变化又能引起护士心理情绪上的变化,优雅音乐可提高大脑皮层兴奋性,陶冶情操,振奋精神,且有助于护士在抢救工作中产生的紧张、焦虑、忧郁、恐怖等不良的心理状态,增强应激能力[12]。特别是一些缓慢的古典协奏曲一般是每分钟60拍,而且其中都有一把低音大提琴,像人的脉搏一样在跳动。当护士听这种音乐的时候,身体就会倾向于按照它的节奏活动,心脏跳动的次数也会放慢到每分钟60次,这是缓冲大脑的理想系数[13]。这种状态下的人,身体总是放松的,头脑总是安谧的,情绪总是稳定平衡的,使护士更容易缓解疲劳,从而很快进入梦乡,提高睡眠质量。我们在治疗过程中还观察到治疗组症状改善随治疗天数增加而更为明显,停止治疗也不易反弹,与文献报道一致[14]。护士经治疗自然入睡,醒后显得非常精神及爽朗,提示音乐疗法可改善失眠护士的睡眠状况,对护士的失眠提供了一种安全、高效的疗法。

综上所述,音乐疗法能为护士的健康提供帮助,能解除、缓解护士疲劳以及失眠。但是,音乐治疗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边缘学科,是一个前景广阔并需进一步深入研究拓展的领域,涉及医学、音乐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系统学科,非药物性影响疗效的可变因素较多,因此本结果有一定的局限性,有待于更进一步的探讨。

参考文献

[1]赵新喜,张军,赵兰青.失眠症病人心理障碍120例临床分析[J].职业与健康,2002,18(7):132-133.

[2]刘珍妮.失眠[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180-200.

[3]余善法.工作紧张因素与健康的关系[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1997,23(4):245-247.

[4]莫德娱,范桂萍主编.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6.32.

[5]李贞,冯桂珍,钟慧珍.护士失眠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现代临床护理,2012,1(2):55-57

[6]郭声敏,刘晓敏,廖彬等.音乐放松疗法对脑卒中失眠患者的影响.中国临床康复,2010,8(28):6193

[7]沈莉,程坤,颜红.针炙配合音乐疗法治疗失眠症86例[J].中国针炙,2002,22(10):681.

[8]赵薇.谈音乐治疗[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1,22(3).

[9]郑璇,徐建红,龚孝淑.音乐疗法的进展和应用现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20(7):42—43.

[10]马龙,贺方仁,刘汝孔.音乐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康复效应[J].中国临床康复,2012,6(1):94

[11]梁小玲.音乐的心理治疗作用[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3.

[12]于兰.音乐放松辅助治疗对高血压患者自主神经平衡状态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8,6(5)2247-2248.

[13]范欣生,主编.音乐疗法[M].北京:中国医药出版社2002.50-77.

[14]张洪,邓鸿,熊可.针炙调阴跷阳跷治疗失眠症87例临床观察[J].中国针炙,2003,23(7):394-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