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积累促语言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3-13
/ 1

重积累促语言发展

郭建琳

黑龙江省虎林市八五六农场学校郭建琳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语言积累是形成听说读写能力的基础,丰厚的语言积累必将转化为良好的听说读写能力,说则妙语连珠,写则文思如涌。古语说的好:“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学生从小就积累大量的词汇、大量的句式、大量的段篇,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语言经验,并有良好的语文素养,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也就更加准确。这正如郭沫若所说:“胸藏万会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

我们经常在批卷子的时候发现学生在语言的积累和运用方面失分率较大,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照样子写句子,学生不能从自己的日常生活观察入手,加以合适的联想或想象,写出符合要求的形象生动的句子;二是结合语境写出名人名言或谚语,学生写不出来或是写的驴唇不对马嘴;三是默写古诗文,学生背诵不到,或者写错字,或者没有审到题;四是学生作文不能运用学过的词句、优美语言入文,不能引用恰当的古诗文增添文章的语言情味。其实,这就是一个学习积累的问题。学生懒于积累和运用是制约成绩提高的一个颈瓶。“不聚细流,无以成江河”,学习需要平时一点一滴扎实地努力,踏踏实实地积累。

指导学生分类积累。

积累本上到底要写些什么?一直困扰了我很久,我现开始是让学生把每一课的好词、好句、好段以及多音字、近义词、反义词等写在本子上,学生有的随意找几个词、句子写,有的找来《教学大典》等学习资料,不动脑地抄上面的词和句子,至于这个句子好在哪儿看都不看,只为完成作业而完成作业,没有实效性。每到期末复习的时候,还要给学生分类复习,于是我把平时的积累和期末的复习合二为一。

我把积累分成多音字、易读错的字、形近字、按单元的四字词语、各类的词语(如ABB、AABB、ABCC……)、成语、名言警句、各单元的日积月累、古诗词、文学常识、精彩语段摘抄等专栏。这样把知识归纳成若干部分,便于分类整理、记忆、运用、复习。另外,在高年级这种积累语文知识习惯的培养,在多数情况下,只要有自觉意识就可以做到,也为他们以后做课堂笔记奠定基础。

教二年级时,在学习生字的时候,遇到很多的形近字,学生总是分不开;讲课文、做练习时学生对简单的各式词语掌握的不好。为此我和学生一起积累,写积累本。积累本分为几大类,如:加偏旁、带数字的成语、多音字、了、来去、比、ABB、AABB、数量词、四字词语、拟人句、比喻句等。

利用积累指导学生写话。

二年级的学生还小,他们的词语储备量很小,我还利用课文中的句段让学生积累背诵、运用到自己的写话当中去。如学习第一单元时,识字1是关于秋天的十二个四字词语,《秋天的图画》中“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了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这个句子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我先是让学生背下来,告诉他们这些词和句子都是描写秋天景色,然后让学生选择不同的地点说一说秋天。选择操场的,重点说落叶;选择田地的,重点说地里的农作物,书上只是“稻海翻起了金色的波浪”,借着这个机会,我又告诉学生“大豆摇起了金色的铃铛”“稻谷害羞地低下了头”……这样利用课内与课外的结合,帮助学生在脑海中不断积累多种表象,鼓励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那么他们的语言丰富了,写话就不那么难了。

在《看雪》一课第九自然段是描写雪景的,让学生积累背诵后,结合课文的插图,再要求学生用上“有的……有的……还有的……”来写话,学生的自信满满的。

另外,比如用“一边……一边……”写一句话,我先固定格式、字数、统一内容,当孩子灵活掌握后,就让孩子自由发挥。这样直接、间接的语言材料积累多了,写话、写文章就会语言丰富,表情达意就能挥洒自如。

我认为只有真正提高了积累与运用的实效性,这样的语言积累才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是促进语言发展的重要手段。没有积累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也决不可能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更不能学好语文,而且语文的学习很难做到一蹴而就,它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

教师在积累与运用中,拓宽了学生积累的形式、积累的途径、积累的内容,会让孩子们在阅读中积累、在诵读中积累、在搜集中积累、在交流中积累、在运用中积累……

积累是语文学习的根本。没有积累,就谈不上语文学习。积累与运用与写作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丰厚的积累是写作的基础,如果说积累像蜜蜂采花,那么文章就像酿成的蜜。厚积才能薄发,博览方可约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