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R1000核级立式泵驱动电机故障诊断与处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0-20
/ 2

CPR1000核级立式泵驱动电机故障诊断与处理

周利曹中秋

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辽宁大连116319

摘要:红沿河核电一期核级立式泵,首次实现国产化,在调试期间多次发生驱动电机振动超标事件。本文选取安全壳喷淋泵驱动电机振动超差诊断与处理实例,提出了电机故障诊断的一般方法及处理措施,对后续相同或相似设备的电机故障诊断与处理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关键字:立式泵;驱动电机;故障诊断

1综述

红沿河核电一期核级立式泵包括RIS低压安注泵、EAS安全壳喷淋泵(以下简称“喷淋泵”)等,首次实现国产化,在调试试验阶段多次发生电机振动超差现象,给现场安装、调试及后续运行带来了一定的困扰。本文选取其中一台喷淋泵的振动超差故障处理实例,着重探讨国产化核级立式泵组电机振动超差分析与处理的一般方法。

1.1设备参数介绍

喷淋泵的筒体安装在地坑中,叶轮为离心式单吸叶轮,泵设有导叶,入口和出口在同一水平面上且相差900;电机为立式电动机,通过设备冷却水冷却。其机组外形图如图1所示。其中,图右①为电机基础座、②为电机支撑板、③为电机底座。

1.2电机振动超差诊断及处理原则

引起电机振动的原因很多,根据振动产生的原理,大致分为两类:(1)电磁方面原因,如电路中参数不平衡、磁吸力不平衡,以及受谐波磁通的影响、磁路中心线偏移等;(2)机械方面原因,如转子动平衡不好、轴承不良、转轴弯曲,以及端盖的静止部分和转轴异常接触、电动机安装地基不平、安装不到位、紧固件松动等。其中,机械方面的原因是造成振动超差的主要原因。

根据电机的制造安装分类,电机的振动可分为两类:(1)制造及装配产生的振动,如电机定子、转子及间隙的制造偏差,装配的误差等;(2)现场安装造成的原因,如基础灌浆空洞、基础板及底板水平度超差、联轴器安装配合偏差、地脚螺栓松动等。

2喷淋泵驱动电机振动超差诊断实例

2.1一次电机振动超差事件描述

红沿河项目一期工程一台喷淋泵在首次电机空载试验中,使用手持式测震仪测量电机机壳的轴向、径向振动,20分钟内其水平方向振动值从0.5mm/s上升4.7mm/s,且未有下降趋势;垂直方向振动值稳定在1.8mm/s左右。根据GB10068-2008电机振动速度不超过2.8mm/s的标准,电机振动严重超差。具体振动测量值分布见表2:

根据电机振动分布值,其超差发生在水平方向,且相对稳定在固定值,首先应排除电气因素。为进一步验证该判断,现场对电机的电源、接线进行检查,并测量电机的三相直流电阻两相之间检查值大概为1.7Ω,三相直流电阻平衡,均可判断没问题。在电机断电停机的情况下,其振动情况也无明显减小现象,可初步判断电机的振动不是电气故障导致,为更明确非电气因素故障导致振动,进一步对电机的绝缘进行检查。测量电机的绝缘因素,测量值为12.0GΩ/2.5KV,满足电机的绝缘值≥13.2MΩ/2.5KV的要求,因此,排除电机绝缘因素的影响。

同时,在整个测振过程中,未发现异响及其他目视异常,手动对电机盘车,轴转动自由且无卡涩、上下部端盖处无异响,电机的轴承及与端盖的接触正常,初步判断非机械装配原因造成的。为进一步验证该判断,现场拆解电机,检查电机的定子,无弯曲异常现象,测量电机的气隙,测量值为2.26mm,与要求值2.3mm相差不大,因此电机气隙因素对电机振动的影响不大。此外,现场还检查了工厂电机转子的动平衡试验报告及报告,转子的动平衡精度等级高于GB/T9239标准中G2.5级的规定。具体参数见表3:

因此,可断定电机的振动超差与电机本身的电气及机械装配无太大关系,电机振动超差可能来源与安装阶段,需要对安装相关的影响因素逐一排查。

2.2安装影响因素诊断

安装影响因素,是指安装阶段发现或发生,包括设备制造缺陷、安装(累计)误差及安装错误等,而非单一安装部门的责任因素。检测的方法,包括底板、支撑板、联轴结上端面水平度检测,泵组对中及检测(含消瘸腿)、紧固螺栓检测、接触间隙检测等。

2.2.1电机基础板土建灌浆因素分析

现场检查电机基础座灌浆情况,发现基础底板与混凝土灌浆部位存在局部的孔洞(具体见图2),是由于在二次灌浆时由于底板与混凝土毛面空间小,混凝土未均匀渗透。孔洞会导致底板的固定不牢固,电机旋转时底板固定不牢固产生震动,并通过电机基础板和支撑板传导至电机,导致电机的震动超差。反过来,基础座与混凝土的间隙会扩大电机的震动,电机的微小振动传导至基础板,从而使基础板与混凝土面产生共振现象,并且振动会越来越大,导致电机的振动扩大,以致超差。

二次灌浆产生的孔洞作为电机振动超差的重要影响因素,往往通过肉眼无法检测,需要借助锤子敲击等辅助手段判断,应引起足够的重视。这就要求,严格控制泵、电机底板二次灌浆质量,确保灌浆过程中充分排气,以免造成孔洞。同时,在设备正式就位前,增加锤子敲击、漏光检测等预防性检查工序。

2.2.2基础板及支撑板的水平度因素

随后对各支撑板、底板水平度进行了测量检查,发现支撑板的水平度0.16mm/m,超出安装技术要求中规定的0.10mm/m标准,且支撑板一个角翘起(未完全与泵底板接触),用手电筒照射,并发现有明显的漏光现象。其水平度超差可能由于制造的水平度存在误差、多次吊装支撑板导致板体变形及安装未调整水平多种因素导致。撑板的一个角翘起,则由于支撑板的变形及在安装过程中未用垫片调整所致。为此,需要对支撑板的上部止口面重新机加处理,使平整度达到0.05mm/m,已满足标准。

在分析了上述影响喷淋泵的电机振动超差的电气、装配、制造及安装因素并对各个因素进行消除达到要求后,对电机再次空载试验,其X向振动稳定在0.7mm/s,Y向振动稳定在1.0mm/s,Z向振动稳定在0.8mm/s,且无增长趋势振动合格。

2.2.3部件共振因素

其他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在电机转动的过程中,还可能存在共振现象,各部件、基础、管路等频率,任意多个之间可能存在关联,从而造成电机振动超差。喷淋泵在振动超差处理工程中,曾通过在电机冷却水箱设置可调支架的方式,有效消除了部件共振导致的电机超差现象(图5),可作为重要的范例参考。

3结论

电机振动超差可能来源于制造、装配及安装等各个阶段,需要参照上述电机振动超差故障诊断及处理的办法进行逐一研判,根据实际状况进行针对性处理。

当然,预防与过程控制是处理电机振动超差的源头性和关键性工程,在恪守程序、标准的基础上,要针对性地关注上述可能出现问题的环节,不仅对国产化核级立式泵组安装有直接的借鉴意义,更对其他机组类似问题的处理有相当的现实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陈克兴,李川奇,设备状态检测与故障诊断技术,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1

[2]沈标正,电机故障诊断技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6

[3]吕锋,王秀青.电机设备故障诊断技术的新进展,上海海运学院学报,2001,22(3):1-4

作者简介:

周利(1972—),男,湖北人,大学本科,从事核电站施工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