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英语》课程教学状况调研分析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12-22
/ 2

《高级英语》课程教学状况调研分析研究

胡龙青

胡龙青(上海电力学院外语系,上海200090)

摘要:《高级英语》是英语专业三、四年级学生的必修课,现分析调研学校的这门课的教学及改革情况。

关键词:《高级英语》;教学状况;调研分析研究

1高级英语课程概述与调研背景

《高级英语》是英语专业三、四年级学生的必修课,训练学生综合英语技能尤其是阅读理解、语法修辞与写作能力的必修课程。课程通过阅读和分析内容广泛的材料,包括涉及政治、经济、社会、语言、文学、教育、哲学等方面的名家作品,扩大学生知识面,加深学生对社会和人生的理解,培养学生对名篇的分析和欣赏能力、逻辑思维与独立思考的能力,巩固和提高学生英语语言技能。课程应配有大量的相关练习,包括阅读理解、词汇研究、文体分析、中英互译和写作练习等,使学生的英语水平在质量上有较大的提高。

鉴于《高级英语》的要求和难度较大,为了更好地促进高级英语在不同层次院校中的教学效果,本人特地进行了大量的调研。本人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法调查了三类不同性质、不同区域的大学,有上海外国语大学、北京林业大学、海南大学、郑州升达经贸学院的《高级英语》课程的建设和教学情况。由于每个学校的办学层次、特色定位、教学质量、专业特色和生源质量的不同,导致这几个学校对《高级英语》课程的教材选择、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考核方法都大不相同。由此,针对本人所在的二本理工科学校,对《高级英语》这门课程的设置有了较科学的认识。下面来分析下所调研的学校的这门课的教学及改革情况。

2上海外国语大学调研情况分析

上海的外语王牌院校——上海外国语大学早在2004年就进行了《高级英语》校级精品课程建设。上外英语专业的《高级英语》选用的教材是李观仪主编的《新编英语教程》5,6,7册,还另加了其它辅助教材。很多其它理工科院校也选用了同样的教材,但教学内容没有上外丰富,教学进度没有上外快。《高级英语》每个单元两篇课文Text1和Text2,上外和其它院校一样每周四个课时。一般院校一个学期上完一册书,只能上Text1,Text2根本没有时间完成,但上外Text1和Text2全部上完,还补充辅助材料。上外老师讲课速度飞快,学生都是提前大量预习,学生上课根本来不及做笔记,这点一般院校的英语专业学生肯定做不到,原因是上外英语专业学生英语水平和基础都是一流的,学生自觉学习的能力和水平及接受能力比一般院校学生好很多,师资力量更是不可比。特别是理工科院校,外语之类的文科不是强项,生源质量和教学硬件软件都没法和上外相比。也就是一般院校的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效果都比不了上外。也就是,上外的生源和师资质量都比一般院校高得多,教学内容、教学强度、教学要求等都比一般院校高很多,当然,教学效果不用说。

3北京林业大学调研情况分析

北方的理工科院校代表-北京林业大学对《高级英语》这门课进行了校级重点课程建设。他们采用的教材是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及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建设立项项目教材《现代大学英语》(精读5、6)(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年)作为教材。他们认为该教材充分反映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特殊规律和要求,同时引进国外的新思想、新方法、新技术。该教材十分重视文化内涵和人文价值,能结合新世纪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和当今社会的各种热点,不仅使学生学到语言知识和技能,同时激发他们的心智,开阔他们的视野,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精神、分析批判的能力、实事求是的态度和理性思维的习惯。另外,为了打破传统高级英语一本书的教学内容,以及为了做到课堂教学与课后自主学习相结合,每一篇精读课文都有随时补充的阅读材料和最新信息资料,这些材料主要来自于外语学院史宝辉教授等主编的《新编高级英语教程》(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年)、英美等英语国家当今权威性报刊、杂志、文集(如Times、Newsweek、Reader'sDigest等)。总之,力求做到对同一问题从不同角度不同深度来进行讨论,并尽量让每个主题之间互相指涉,触类旁通。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处理好阅读内容与语言技能的关系,不但提高英语应用能力,也提高自主学习、持续学习的能力。他们的教学要求和目标在听说方面,词汇方面,阅读方面,写译方面等方面都有非常具体高标准的要求。教学内容和教方法和手段和考核更细化。选取课程考核对比如下:

本课程的考核形式除了传统的期末考试外,还采用了课堂演讲、课堂参与、课后作业等做法,在考核内容上既有语言知识点的检查,也有分析问题、综合概括能力的考察(如写小论文)等。因此,教学效果很好。本课程教学对象近3年参加“全国英语专业八级考试”取得了好成绩,与高级英语这门高年级专业主干课是分不开的,英语专业八级考试通过率如下所示:2004年:64.71%(同年比较:全国56.74%;理工类大学56.29%);005年:79.57%(同年比较:全国54.17%;理工类大学55.70%);06年:81.19%(同年比较:全国49.97%;理工类大学51.03%)。

综上所述,北京林业大学对该门课程的要求较高投资大件和软件都比较好,生源质量也比较高,教学内容丰富化,教学要求高标准化,教学方法多样化,考核方法细致化。

4海南大学调研情况分析

中国最南方的综合性大学-海南大学教材也是李冠仪的《新编英语教程》,课外练习是英语专业水平测试5,6级,值得效仿。英语专业《高级英语》课所选用的《新编英语教程》,是一套培养学生语言综合能力的较权威的教材。第一、二册供一年级学生使用,侧重听说训练;第三、四册供二年级学生使用,侧重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培养,而第五、六册则供三年级学生使用,侧重阅读技能的培养,并兼顾语言基本功的进一步训练和英语综合技能的培养,通过这六册书的学习,学生的语言能力能够跨上一个新的台阶,具有较熟练的交际能力,并为迎接四年级的全国英语专业八级统考打下坚实的基础。该课程的学习方法是每一册各有十五个单元,每个单元又包括课文一、课文二和配套的练习题,练习题型多种多样。语言结构的专项练习旨在让学生进一步巩固一二年级基础阶段所学的语法项目,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不必要花太多时间在这一项,但基础薄弱的学生一定要切实下工夫,掌握好每一个语法项目。阅读理解部分是三年级的学习核心。老师除了解释其中的语言点外还应该分析其中的文化背景以及一些重要表达法和语句的深层含义。在学习作为老师精讲、学生重点研读的课文一时,学生不能死读、死背,应注重理解其中的交际意义,力求做到能够在类似的语言环境中自如的使用文中所学的交际用语。学生在讨论有关课前思考题时,应该不必拘泥于形式,教师则应以启迪和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外语表达能力为出发点,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除此之外,每个单元的课文二属于旨在增进阅读理解的部分,其主要的目的不仅在于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学会某些语言表达法,而且为学生了解英美文化背景提供了很好的渠道,因为绝大多数的文章是原版作品或是稍做改变。为此,我们提倡课文一应让学生在课前预习,老师在课堂讲解,或是根据课文内容让学生进行重点讨论;也可以老师先讲解,然后就文中的某些话题展开讨论,达到加深理解,训练思维的目的。课文二的阅读文章应在课堂上作为阅读补充材料,进一步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训练他们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学会搜索所需的信息。对于本套教材的配套的练习题,由于内容较多,我们提倡绝大部分有难度的练习让学生提前在课外做,教师在课堂上则有重点地进行讲评,并特别提请学生注意把握巧妙的学习方法。

总体上来看,《高级英语》这门课程把更多的篇幅在于加强阅读能力的培养,继续培养和增进学生的翻译以及写作能力。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及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都应该把文中的内容拓宽,用一种普遍联系的观点去分析和把握其宏观和微观细节,做到点和面的有机结合。例如,老师在讲解翻译练习时不应限于提供参考译文,而应引导学生分析原文,然后从何入手,提供多种译法让学生判断最佳,让他们体会到翻译的灵活性。写作方面应强调课外练笔,做到有感而发、情感的自然流露;而不是为作文而作文。平时写作应努力在措辞方面下工夫推敲,考试时才能水到渠成,游刃有余。

5调研分析总结

总之,通过以上外语类,理工类,综合性三类不同性质不同区域院校对该门课程的设置和教学调查和研究,总结出一般院校要根据自身特点和生源质量来设置和建设〈〈高级英语〉〉这门课程。这三个校都采用了李观仪主编的《新编英语教程》5,6,7册,这是国家级重点教材,有它的科学性,大部分院校都可以作为主要教材。教学内容方面,根据各校特色和生源质量,教学内容方面还有待慢慢提高,但改革势在必行。考核方法要学习北京林业大学,尽量细化。还有比较重要的一方面是该门课程的师资建设,作为一门高年级的专业技能课程,在基本稳定教师队伍的基础上,要特别注意高职称师资的领衔,同时配备有经验的中青年教师,适当培养优秀硕士毕业生。很多院校缺少高职称师资的领衔及青年教师的培养。最后,通过一系列的调研和对该门课程的进一步建设,本人相信的设置和建设将逐渐完善,更加体现各特色,更加适合各校学生,更快地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受益于广大的英语专业学生。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2]李观仪.新编英语教程(5)[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3束定芳.外语教学与改革[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4李翔鹰.新世纪新思考新探索——研究论集[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胡龙青(1971~),女,安徽桐城人,上海电力学院外语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