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医院检验科质量管理对策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民营医院检验科质量管理对策探讨

方琼潘绍能陈愿妃

方琼潘绍能陈愿妃

(云南省禄劝县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651500)

【摘要】作者对本县6所民营医院检验质量管理全面考核汇总发现,民营医院检验科质量管理存在共性的问题:1.医院管理层对“检验科的质量管理”概念模糊,缺乏足够重视和正确导向;2.检验人员资格准入不严格,配比不足,缺乏质量管理技能;3.因检验人员资质局限性没有能力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为了解决民营医院检验科质量管理中存在的切实问题,提升民营医院检验科质量管理水平,造福区域内广大患者,本文针对以上3个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民营医院检验科质量管理探讨对策

【中图分类号】R19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6-0290-02

民营医院是我国卫生事业蓬勃兴起的一支生力军,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产物,它打破了长期计划经济下的医疗服务模式,使卫生事业的发展更具有市场化竞争力。由此民营医院检验科也成了不可或缺的医院重要依托部门,承担着疾病预防、诊疗及预后判断的重要任务。为确保检验工作质量与安全,确保病人利益最大化,检验科质量管理能力需要得到重视并得到切实提高。以下笔者就所属县区的6所民营医院检验科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探讨并提出解决对策。

1民营医院检验科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1.1医院管理层对“检验科的质量管理”概念模糊,缺乏足够重视和正确导向

医院管理层对临床检验工作的性质不够了解,认为只要有人、有仪器、有试剂就可以对临床出具检验报告,而对所发出的报告是否对临床医生有多少帮助并不关心。更缺乏对检验科质量管理体系的监管。

1.2检验人员资格准入不严格,配比不足,缺乏质量管理技能

大多数民营医院由于投资少、规模小,检验科只有两三个工作人员,且这些人员基本上是从曾经医疗机构退休的或刚从专业卫校毕业的学生,一面是头脑、知识陈旧无法更新的老同志,另一面却是没有工作经验,操作技能不熟练的新人,所以他们连应付时常检验工作都有些吃力,更谈不上具备运行质量控制的技能。

1.3因资质局限性没有能力建立质量管理体系

1.3.1由于所招聘的检验人员准入资格和数量的局限性,导致民营医院检验科人员配比不足,人才缺乏。

1.3.2设置流程不合理,检验科无法将生化、临检、免疫、血液等几个相对独立的实验室分开,开展的项目不少,但检测流程不合理、不完善。

1.3.3由于没有建立质量管理本系,所以忽视了仪器、试剂及检验检测流程的重要性。仪器、试剂采购只片面追求低廉,不重质量、性能。有分析中质量控制一说,但无法真正落到实处。

1.3.4几乎所有民营医院都没有完整的质量控制流程(人、机、料、环、法)。大部分连样本采集指南都没有,更谈不上建立标准操作规程(SOP)及质量控制运行记录及质量结果分析。

2民营医院检验科质量管理解决对策

2.1县医疗机构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民营医院质量管理[1]的督查及培训力度

县医疗机构通过每年一次或两次的督导检查,严格民营医院的质量管理制度建设及健全。使民营医院逐步走向正规。全面提升医疗护理质量的同时,也使民营医院检验科的质量管理及检验质量有所提高。

2.2加强民营医院检验科人才队伍的建设及严格准入制度

根据民营医院的运营规模配备足额的检验技术人员,把好招聘人员的技术准入资格审核关,以确保民营医院检验科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健全及完善。

医院检验科检验质量水平的优劣取决于其科室人员技术水平[2]。因此,必须建立一支较高素质、较高水平、配备合理、配套的学科梯队。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所谓“走出去”,有条件时可每年派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所谓“请进来”,就是根据本科人员结构的需要引进不同层次的人才以充实队伍的实力,不定期的邀请专家教授来讲课或面授培训人员。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检验和临床的联系越来越密切,这要求检验人员要有较广的知识面,不但要专业精通,而且要有丰富的临床知识。

2.3县医疗机构相关部门应加强指导和帮助民营医院检验科建立并逐步健全内部质量管理体系

通过每年一次或两次的督导检查,督促民营医院检验科管理人员参加省市级检验质量管理培训班学习,成立质量管理小组,制定如程序文件、操作文件、操作手册、质控记录、差错登记等各项管理制度文件并督促其落实。由科主任担任组长,小组成员包括生化、免疫、血液、细菌等专业带头人,由小组建立质量管理制度。小组成员均负责相应专业的建设、日常工作的质量监控以及室内、室间质控的开展。提高质量管理意识,保障检验质量。

2.4建立检验科质量控制[3]流程并督促实施,使检验质量得到真正提高

为保证检验报告质量,必须对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进行全面控制(人、机、料、环、法)。控制范围应涉及标本检验的全过程(分析前、中、后质量控制)。

2.4.1检验项目申请检验申请单填写规范、整洁清晰、病人资料信息完整,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科别、床号、住院号等。

2.4.2标本采集、保存、运输采集前应认真检查检验申请单,核对病人信息、标本容器和检验申请或检验申请条码是否一致,选择合适的试管和容器,标本采集规范,运输安全、送检及时,唯一标识。

2.4.3标本接收及分析前处理:样本到达检验科后,检验人员依照《检验样本接收及分析前处理程序》执行。

2.4.4上机检测。严格科室制定的相关操作SOP操作上机检测。做好分析仪器,试剂的准入资格审核及仪器的校准及维护保养记录,使分析仪器处理正常运行就绪状态,

2.4.5检验后标本后处理常规标本保留一周,特殊标本按相应处理程序处理。

2.4.6检验报告审核、打印检测结果须在当天运行的质控在控范围方可审核打印,报告单要求无涂改,无污染且双签名。

2.4.7结果反馈。结果回报准确及时并有送检报告临床与检验科交接登记。出现问题及时处理。

2.5坚持开展室内质量控制积极参与省市开展室间质评[4]活动,持续改进检验质量管理工作。

检验质量是检验科业务技术建设的生命线[5],是科室之本。坚持开展室内质量控制,同时积极参加省市临检中心组织的室间质评活动。通过参加室间质评活动来验证本科的检验质量水平,推动和促进检验科的质量管理水平,进一步健全检验质量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卫医发〔2006〕73号《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S].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颁发.2006

[2]赵超,王雪.浅谈医院检验科的科学管理[j].实用医技杂志,2006,13(21):3814.

[3]GB/20032302-T-361.《临床实验室定量测定室内质量控制指南》[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颁发.2003

[4]GB/20032301-T-361.《临床实验室室间质量评价要求》[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颁发.2003

[5]楼慧萍.谈检验科的全面质量管理[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3,19(5):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