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武术美学为资源对大学生实施美育的途径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7-17
/ 2

以武术美学为资源对大学生实施美育的途径探讨

刘海钦

刘海钦

摘要:武术,作为一种文化形式,有着丰富的美学元素。武术美学可以成为对大学生实施美育的资源。以武术美学为资源对大学生实施美育的途径很多,主要有学习武术美学知识、武术教学、武术活动和校园文化建设等。

关键词:武术美学美育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7326(2012)07-0044-02

武术美学,要发挥其美育资源的作用,其中关键的是利用这种资源,通过何种方式对大学生实施美育,即以武术美学为资源对大学生实施美育的途径。

一、武术美学知识的丰富是对大学生实施美育的前提

在高等教育阶段进行相对系统的美学知识学习,属于“补课”的性质,是对九年制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的补充。根据大学生自身的身体特征、心理特点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同时,又要切合不同层次、不同专业、不同爱好的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大学阶段的武术美学学习既要统筹兼顾,又要有所侧重。所以,大学阶段的美学课程设置应该具有衔接和提高两个特征。第一,要设置讲解美学综合知识的课程,讲授系统的美学知识,例如美学学科的历史变迁,美的本质,美学内涵,美学范畴,如何审美、美学与现实,美学与艺术,美育的意义等基本的理论知识。当然,也可以,根据本校学生的特点和层次,自由选择或编写美育教材。这是一个前提条件,没有这个条件的存在,以后所有的美育实践都不可能引导出学生美的心理感受,势必影响美育效果。第二,要设置讲授武术美学的专门课程,使学生系统地学习武术美学知识,也能够使学生了解美学知识在武术领域的具体应用和实践。但是,据网络查询和现实调查,高等院校,也包括一些体育院校基本没有武术美学教材,只是在《武术理论基础》等课程中多多少少涉及一些美学内容,而且是泛泛而谈。这根本起不到系统学习武术美学知识的目的。所以,武术美学教材的编写势在必行。当然,针对学生的需要,武术教师也可以开设武术美学讲座,对武术美学进行专题研讨。需要说明的是,鉴于美育教育边缘化的现实和教材、教师缺乏的这种情况,要发挥武术美学在大学生美育的价值,要把重点放在体育院校和高等院校的体育学院,并以此为基点,进而影响全部学生。

二、武术教学是对大学生实施美育的主渠道

此处的武术教学是指武术习练课程。在武术教学中,武术教师不但要教授学生练习武术基本功、套路、功法等内容,还要结合所教授内容,运用武术美学的相关理论知识进行讲解,如讲解武术的服饰之美、刚劲之美、柔和之美与、意象之美等,让学生在美的心理感受中,去体味武术美的内涵与魅力。日积月累,学生们在武术习练的开始与过程,思维的起点与逻辑,都是在美的引导下完成。这不但是武术习练者自身美学内涵的提升,更是美育的过程和潜移默化的修养过程。

例如,武术的名称之美、服装之美、意象之美、意境之美、道德之美等美学元素,在武术教学可以说比比皆是。仅以武当拳的初级套路武当十八式进行说明,武当十八式的动作名称依次为:预备势—起势—旋转乾坤—蛟龙出海(左右式)—寒鸡觅食—玄龟戏水—仙人指路—白蛇穿梭—五龙暗渡—金蛇绕梁—青龙回首—灵猫捕鼠—阴阳别翅—猿猴坐洞—童子探海—仙道开门—瑶池卧龙—金殿转运—黄蜂入洞—黑熊反背(左右式)—收势。武当十八式,无论是单个的动作名称还是名称集合,无不反映出一幅和谐、生动、灵气十足的动物嬉戏图景,天水一色、草木繁茂的自然景观,人行走其间,衣袂飘飘,似仙如道。由此我们可以继续引申出许多的追问:为什么有如此多的动物?人物为什么如仙似道?这种情景表现是哪一种地域文化?这种地域文化的特点是什么?套路中有无阴阳之美、神韵之美、意境之美?这种文化反映了什么样的宇宙观和道德观?对这些追问的回答其实就是对武当文化所包含的美学元素的系统解读。从文化角度来说,学生得到是武当武术文化的统揽概括,从心理上讲,得到的是一次美学洗礼。当然,对武术教师而言,这是一种理想境界,也是挑战自我所应设置的一个文化高度和美学高度,可以在循序渐进中慢慢提高,但是,武术教师要确立一个教育理念,那就是武术教学是对大学生实施美育的主渠道,不容忽视。

三、武术活动的开展是对大学生实施美育重要形式

武术美育理论的学习和武术教学体现的是武术教师在内的美育教育工作者有计划、有组织、有明确目的指向的教学活动,而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武术活动体现的则是学生对武术美的直接追求。这样的活动方式,排除了美学作为课程教学的功利性特征,使学生们在舒缓自由的气氛中,体现自己对美学理解,展现自己美学设计。可以说,积极开展富含美学元素的武术活动,能通过学生的亲历、亲为,在灵魂深处荡起层层美的涟漪,激起朵朵美的浪花。

武侠电影的赏析和武术文化节是两种可取的武术活动。武侠电影,作为中国电影的独特类型,可谓源远流长,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以徐克为代表,又掀起了武侠电影的再一次高潮,出现了以《新龙门客栈》、《笑傲江湖》为代表的一批全新的极富美学元素的武侠电影。自此,武侠电影一改传统硬桥硬马的打斗,开始了潇洒灵活、飘逸流畅的“武舞”型打斗,腾挪飞转,神乎其技,极具优雅之态、遒劲之美,堪称视觉盛宴,给人以思维美、阴柔美、阳刚美、劲力美、形神美等无限的视觉享受。目前,在武侠电影中,武打形式更倾向了戏剧化程式,注重以“形”传“意”,而又不失力道劲透的感觉。武功不再是以暴制暴,展现血腥杀伐的手段,而是展现武术美的手段。如《太极张三丰》中李连杰和钱小豪与少林棍僧对打的一场戏,就是十足的武术表演。少林棍阵的刚猛严谨、整齐划一以及招式的新奇变化配合地协调得当,使棍法表现得淋漓尽致,美感十足。所以,面对如此多的武侠电影,武术教师和美育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可以适当采撷,把武侠电影作为美育教育的载体。可以采用先集体观摩,再进行美学赏析的方法,使学生武侠电影的艺术享受中,得到美的雨露滋润。

在学校组织武术文化节,也是对大学生实施美育的重要形式。高校常常组织各种各样的文化节,但是,组织武术文化节确实少而又少。究其原因,一是认识上的问题,二是武术人才的缺乏。认识上的问题,主要原因在于学校领导和美育教育工作者对武术美学的认识偏差,没有确立武术的美育资源意识。武术人才的缺乏,说的是相对于整个高校范围而言的,在设有民族传统体育的体育系或者体育学院,武术人才并不缺乏。所以,只要认识有所转变,以体育系或者体育学院为主,完全可以进行武术文化节的组织活动。而且,通过武术文化节,学生们,特别是非武术专业的学生,可以近距离,真真实实的观摩、欣赏武术表演,得到的是武术美的切身感受。刀随风声,剑走行云,少林拳的勇武,长拳的舒展大方,太极拳的圆通柔顺……,在加上音乐背景,置身其中的表演者和观赏者,其实已经走出了武术本身,已经沐浴在武术美的长河里,时而是名称美的臆想,时而是表演者衣袂飘飘的优雅,时而是或阳刚或阴柔美的承转,在种种武术美的意境里,或许心里蓦然一闪,照亮心灵和思维深处的是一种久违的感动,其实,那就是武术美的深层含义,意境之美和武道之美。

四、校园文化建设是对大学生实施美育的环境保障

校园文化是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学生为活动主体,以课堂文化和课余的文化活动为主要形式的一种意识形态和群体意识。校园文化通过特定的人文环境的熏陶、渗透和升华,由长期培育和积淀的专业精神与优良传统作风所形成的共同的观念追求、价值标准、行为规范,其明显的作用就是对学生身心层次的提升,以实现文化育人的目的。

一种文化形态,能否在校园文化中发挥其“文治和教化”功能,关键因素在于其涵育或选择的文化和这种文化的精神格调与品质。高校校园文化是整个社会主义文化大系统的子系统,所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这反映的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性质与方向问题。但是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文化形式却是多样的,换句话说,所有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文化形式,没有理由被排除在校园文化建设之外。

武术美学,因其历史文化的深厚和其本身美学内涵的丰富,完全有资格作为对大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一种选择,但是,这种选择的确立,一个首要的条件就是高校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积极发展和宽容性发展。有了这个前提条件,体现武术美学和反映武术美的校园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才成能够形成一种美学教育合力。另一个条件就是文化选择的问题,武术文化可以进入校园文化建设的系统之内,但是武术美学的内容不容忽视。校园文化建设中,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者和建设主体要选择一些武术审美方面的素材,多挖掘体现武术美学人文精神层面的内容。因为,武术美学本身就是以对人生真谛的思索、追踪和破解为使命的,表现的是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对存在价值的不断追问,对生命意义的最高阐释,对精神极限的顽强挑战,从而为人类进步提供有力的人文导向,为历史进步输送巨大的精神动力。武术美学的这种丰富、深湛的美学内涵是其在校园文化建设能够确立自己坐标点内在依据。在当代审美文化的背景下,高校美育应把武术美学的内涵、欣赏武术美学的方法、体味武术美学的路径、武术美学的人文精神渗透于美育教育工作中,相信武术美学能够在照亮大学生的思想,启迪大学生的心灵,提升大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格调诸多方面起到积极的陶冶、引导和感召的作用。

总之,武术美学,作为一种美育资源,应该在大学生美育中发挥其应有的价值。美育资源的选择是前提,关键是操作层面,只要教育途径是切实可行的,武术美学对改变当前大学生美育低效的现状是大有裨益的。

作者简介:刘海钦(1963—),男,河南登封人,嵩山少林武术职业学院副院长,国家一级裁判,中国武术八段,本科,研究方向:武术教育与训练(河南登封,452470)。

[参考文献]

[1]张涵.《美学大观》[M].河南人民出版社,1996.

[2]常彦军、刘琛、何永峰.论武术的独特美[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6(12).

[3]周宪著.美学是什么[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4]编写组.体育史[M].人民体育出版社,1989.

[5]王岗.中国武术文化要义[M].山西出版社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杨向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