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企业管理过程中成本会计应用与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1-21
/ 2

论企业管理过程中成本会计应用与发展

张苑婷

张苑婷身份证号码:441424198410282242510665

摘要:在企业管理过程中成本会计作为一种管理经济的活动,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和加深,世界产业结构已经从物质型经济转向知识和信息型经济,成本会计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化。本文就针对企业成本会计在应对全球经济变化中存在的常见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企业管理;知识经济;成本会计;成本核算;会计电算化;核算方法一、成本会计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企业规模的发展壮大和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使得企业资金的集中管理和内部多级法人资金分散占用的矛盾日益突出,多头开户的现象比较普遍,资金失控,投资随意性大,沉淀严重,使用效率低下的问题日益暴露。因此,必须加强对成本管理理念的认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只有切实抓好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和资金监控,才能带动整个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其次,成本是构成商品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商品生产中生产要素耗费的货币表现,也是企业生命力的一个重要衡量指标。一个企业要想具备强劲的市场竞争力,要想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必须要降低或控制其产出产品的成本。要建立健全财务监督体系,通过推行模拟市场核算来降低成本,控制费用来提高经济效益,严格加强对资金的控制,使全体职工感受到市场竞争的压力,变由几个人算账为人人当家理财。由此,成本会计应运而生。成本会计是指为了求得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而核算全部生产费用的会计。

随着全球知识经济的快速兴起,世界产业结构的不断转型,全球化的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变化的加剧,成本会计作为管理经济的主体,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如何做好和强化企业或单位的成本会计工作,如何使企业获得更为准确的成本数据并由此而有意识的进行成本控制,进而获得更广阔的利润空间,这就对成本会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成本会计要如何发展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呢?笔者认为,成本会计要发展必须先从分析其自身存在的问题出发,找到制约其发展的瓶颈并有针对性的进行突破。

二、成本会计存在的典型问题2.1、成本会计知识缺乏创新,缺乏深入的理论研究成本核算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目前基于成本会计的理论研究仅仅停留在表面,会计成本理论没有完全建立,大部分的成本会计人员并没有对成本的计算方法和相关性进行深入的研究。在科技发展迅速、知识飞速更新的今天,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在企业的成本中所占比例也日渐向着无形资产倾斜,对于无形资产成本的核算,大部分的成本会计人员出于思维习惯或者无恰当的核算方法等原因均选择了忽视或放弃,仍然过重地考虑产品的有形成本,使企业的成本核算无法真实地反映实际成本,最终使成本的控制造成偏差,不利于企业管理者根据会计成本信息做出正确的经济决策。

2.2、成本会计电算化应用局限性会计电算化是利用财务管理软件来完成会计核算、报表编制等。

它大大提高了会计核算效率,减轻劳务工作量。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以计算机技术为中心的会计电算化软件已经广泛运用于很多的企业或单位,但是,在会计电算化的应用过程中仍存在以下的问题:2.2.1、很多财务管理软件仅仅停留在简单替代手工核算阶段;2.2.2、在大多数的企业信息管理系统中,采购、销售、人力资源、财会等子系统相互孤立,并未形成有机的关联,信息处于割裂状态;2.2.3、会计信息系统提供的一般只是财务会计信息,不能充分反映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需求的信息。

2.3成本会计核算方法不合理目前,成本的计算方法的目标是力求达到既要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又要简化成本的核算工作。因此,成本的计算方法好坏直接决定了企业成本核算的工作量,也直接影响到成本的准确性。但是,要计算企业的主要产品成本,要根据生产特点和生产组织选择采用一种最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但这一种成本计算方法并不一定能满足该企业成本计算和成本管理的全部需要。这就需要全面考虑具体企业的生产特点和生产步骤,根据企业的规模和水平,科学合理地安排成本计算程序和方法,把各种成本计算方法结合运用,达到最佳的成本计算和最优的成本控制。

三、发展企业成本会计的对策研究面对成本会计存在的诸多现实问题,成本会计要发展首先必须针对存在的问题,找到相应的对策。

3.1、引入成本会计的研究新成果,提高企业成本会计水平成本会计最初萌芽于十六世纪的意大利,不断发展至今已有几个世纪,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和成熟的理论体系,特别是随着战略管理、基准管理、限制理论、行为科学、运筹学、系统工程和电子计算机等各种科学技术成就在成本会计中的广泛应用,西方的成本会计已经从最初的成本型成本会计阶段发展至今天的综合性成本会计。而我国大部分企业中的成本会计大多仍处于财务成本会计阶段,离综合性成本会计仍有一定的差距。为了提高企业现有的成本会计水平我们应结合各自企业的具体情况,认真研究西方成本会计理论与方法,探索并形成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成本会计体系,使企业成本会计早日实现综合化。

对于成本会计工作者,则应更新观念,除了应具备会计职业道德之外,还应努力掌握和了解会计和财务管理以及经营管理方面的知识,学会运用价值工程、成本最优化理论和方法,进行预测、决策和控制,充分发挥成本会计的职能作用。

3.2、推进企业成本会计电算化进程成本会计工作是企业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WTO)之后,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在如此激烈的竞争面前,企业只有控制成本、提高管理水平,才能有立足之地和发展的空间。因此,利用现代化手段做好成本核算,提高会计信息的使用价值,是加速企业管理现代化、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一环。

会计信息具有涉及面广、渗透性强等特点,企业经营决策的大量信息来自于会计,因此,要适应会计处理信息大容量、多样化、复杂化等要求,及时、准确、广泛地搜集、汇总、处理和综合利用会计信息,必须积极推行会计电算化。

然而,纵观国内企业和单位会计电算化工作,或多或少都存在着应用局限,电算化软件普遍缺少统一规划,总体开发研究不够。为了推动会计电算化深入发展,必须加快会计电算化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统一规划并加强电算化软件的应用研究工作,使财务软件、会计信息系统不再是简单孤立的数据库和计算器,会计电算化将能有机地融入企业整个信息管理系统中,通过电算化的应用,为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同时,建立相应的电算化内部管理制度,加快培训会计电算化人才,使电算化成为企业内部真正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之一。

3.3、研究合理并适合本企业的成本会计方法按照成本会计理论,企业通常用来计算产品或服务成本的方法有品法、分批法和分步法。但实际上,很多企业所采用的成本计算制度既非分批法,也非分步法,而是分批法与分步法的结合。在实际工作中,有的还采用了一些其他的成本计算方法,如分类法、作业基础成本法、标准成本法和变动成本计算法。由此可见,成本的计算方法缺乏唯一性。

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企业根据自身的特点,也积累了许多好的成本会计经验,如编制成本计划阶段的项目测算法,成本指标归口分级管理,这些都是强调人的主观能动作用,至今仍不失为现代成本会计的有效方法。但是这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却在实际中难以推广和传承,究其原因就在于我们没有对这些已经被实践证明的有效的方法进行及时、认真的总结,没有将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的水平,从而它就仅仅是一个成功地案例而已。因此,成本会计要发展,必须加强我们自身总结经验、升华理论的能力,从实践经验找到科学的理论规律并加以完善,成为具有普遍应用价值的方法服务于实践中。

总之,成本会计只有在上述几方面完成突破,才能顺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才能使企业的成本控制落到实处,成为企业发展壮大,获得无限生命力的坚实保证。

来源期刊

防护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