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的应用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8-18
/ 2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的应用效果分析

张顺栩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医疗保险局443413

摘要:目的:对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分析。方法:从我院2017年全年收治的患者中选取42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实施前和实施后两组各210例,其中2017年1月至2017年6月为实施前组,2017年7月至2017年12月为实施后组。从实施前后抗菌药物使用率、抗菌药物人均使用频率、抗菌药物限制使用级、非限制使用级及特殊使用级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施前`组抗菌药物使用率57.62%、人均使用频次4.701.18均高于实施后组抗菌药物使用率47.62%、人均使用频次2.730.92,两组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前组抗菌药物使用总频次77.13%(2570/3332)、限制使用级24%(617/2570)、特殊使用级6%(154/2570)、非限制级使用级70%(1799/2570)等各级频次均高于实施后组使用总频次22.87%(762/3332)、限制使用级35%(266/762)、特殊使用级5%(39/762)、非限制级使用级60%(457/762),两组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应用可有效控制抗菌药物的使用量,使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更合理,一定程度上降低耐药率,保障用药科学性。

关键词: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应用效果;分析

抗菌药物实施分级管理、合理控制,有利于保障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220例患者,分为实施前和实施后两组,对抗菌药物实施前后的应用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从我院2017年全年收治的患者中选取42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实施前和实施后两组各210例,其中2017年1月至2017年6月为实施前组,2017年7月至2017年12月为实施后组。实施前组男108例、女102例;年龄为21~65岁,平均年龄(43.7±2.1)岁;实施后组男110例、女100例;年龄为22~66岁,平均年龄(43.9±2.3)岁。所有患者对本次研究均知情表示愿意配合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结合我院抗菌药物实际使用情况,制定我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相关规章制度并严格贯彻执行[1]。分级管理的具体措施如下:

(1)优化、完善我院抗菌药物管理制度,制定适用于我院抗菌药物质量管理

和控制的措施,明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应遵循的原则、程序及流程,对临床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统计、分析抗菌药物临床用药存在的潜在问题,制定行之有效的整改措施。

(2)对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制定各级医生权限制,以明确抗菌药物各级的处

方权限[2]。即: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医师具有处方权限,可开具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的处方;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主治医师具有处方权限,既可开具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又可开具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的处方;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只有副主任医师才具有处方权限,副主任医师可开具抗菌药物所有级别的处方。

(3)针对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我院严格进行了控制,副主任医

师以下级别的医师临床需应用时,必须先履行申请、确认、备案、盖章等程序后方可开具使用。首先由拥有高级职称的医师提出用药申请,然后经科室主任及临床药师双方共同确认无误后即可备案,最后加盖印章方可临床应用。临床使用时应严格掌握用药指征,对专家会诊意见做好记录。

(4)严格控制限制类抗菌药物的使用范围和使用前提。针对感染严重、患者免疫功能低下仅对限制类抗菌药物用药指征有效的情况下,才能临床应用限制类抗菌药物来治疗。同时应预防感染,对于局部感染、轻度感染的患者应首选非限制类抗菌药物来治疗,情况紧急时可越级使用,但抗菌药物的用量也仅限一天的用量,明确规定患者的病程记录中应记录专家会诊意见。

(5)对于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应用和控制。对于不良反应多随意使用会造成严重后果,特别用于治疗某种疾病的抗菌药物、安全性和疗效方面临床应用少的新上市的抗菌药物的使用,需经专家会诊且患者具有该药物用药指征的情况下才能使用。

1.3观察指标

在药品库中设置药物分级,借助医院信息系统统计、收集、整理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数据信息,对抗菌药物分级管理使用数量、人均使用频次进行统计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本次研究数据,计数资料采用%表示,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实施前后两组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人均使用频次比较

实施前组抗菌药物使用率57.62%、人均使用频次4.701.18均高于实施后组抗菌药物使用率47.62%、人均使用频次2.730.92,两组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实施前后两组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总频次、各级使用频次比较。

实施前组抗菌药物使用总频次77.13%(2570/3332)、限制使用级24%(617/2570)、特殊使用级6%(154/2570)、非限制级使用级70%(1799/2570)等各级频次均高于实施后组使用总频次22.87%(762/3332)、限制使用级35%(266/762)、特殊使用级5%(39/762)、非限制级使用级60%(457/762),两组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抗菌药物由于具有杀菌、抑菌的特点,对病原体有抑制和杀灭的功效,从而能有效杀死致病菌达到控制感染的目的,因而在临床上一度被广泛应用,然而过度、不合理的应用抗菌药物,会造成细菌耐药率上升,不仅影响治疗效果还会造成患者医疗费用的增加,所以有必要对抗菌药物进行分级管理[3]。

本次研究中,实施前组抗菌药物使用率、人均使用频次均高于实施后组;实施前组抗菌药物使用总频次、限制使用级、特殊使用级、非限制级使用级等各级频次均高于实施后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抗菌药物进行分级管理和控制,科学合理用药,不仅能提升医院药物管理水平,还能保障用药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叶长东.西药房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应用分析[J].中国处方药,2017,15(4):26-27.

[2]缪玲莺.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在西药房抗菌药物管理中应用的意义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44):102-103.

[3]杨柳.西药房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应用[J].智慧健康,2018,v.4(6):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