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心理学视角的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基于心理学视角的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探索

王珊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云南省昆明市650304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越来越重视人才的培养,因此对培养创新型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肩负着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如何开展高质有效的创新创业教育是当下高校面临的问题。积极心理学关注人性的积极面,挖掘人类优长并促进其积极机能的发展,使人的生活更加富有意义,这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以积极心理学的视角探究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是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重新定位的新理念,将有效促进高校教育的改革,提升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水平,助力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高校;创新创业教育

引言

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是指大学生在进行与创业相关活动时呈现出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是由创业时所必需的各种能力、意识、意志及性格等各方面相互联合的综合性本质。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的培养对其创业率的提高、创业能力的提升以及就业压力的缓解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1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

创新创业教育不仅仅是以培养在校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业能力的教育,而是面向全社会,针对有创业意向、正在创业、创业成功的群体,分层次分阶段有目标的进行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锻炼的教育,最终培养出具有创新素质和创造个性的人才。

2心理学视角高校创新创业措施

2.1基于产学研结合的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创建

①加强师资团队建设,为学生能力提升提供有力保障。应用型高校应组建一支创新创业教育专业师资团队,保障教学、科研和管理。基于产学研结合的理念,应用型高校教师应深人企业实践,使自身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得以有机统一,有助于专业化发展,成为“双师型”教师。同时,邀请创新创业精英、企业家、投资人和工程师为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指导和培训。在应用型高校和企业机构双重环境下,最终建认一支以专业教师为主,企业家、投资人、工程师和创新创业精英为辅的师资团队,有力保障学生能力的提升。②通过课程教学,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认识。创新创业教育应贯穿高校人才培养全过程,成为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抓手。高校应面向全体大学生开发开设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首先,注重创新创业基本知识教育,如国家创新创业相关政策、创新创业内涵、创新创业准备与模式、职业生涯规划等;其次,注重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如专业基本能力、专业创新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和社会综合能力等;最后,注重学生创新创业素质的塑造,如创造性思维素质、经济管理素质、法律意识素质、道德修养素质和职业心理素质等。③搭建教育平台,培养学生创新创业实战能力。高校应结合自身情况,组建高校创业孵化基地、创业示范基地、科技园、创业园和实习实践基地等,引人行业协会、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等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资金支持,通过开展创新科技竞赛、创业设计大赛、创业模拟和职业生涯规划等科技竞赛和实践活动,营造创新创业教育氛围。

2.2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

为相关创新创业老师提供到行业企业锻炼和带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的机会,聘请各行业优秀人才担任创新创业课老师,形成导师人才库。创新创业教育是新时期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举措,各级部门应通力合作,使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2.3创业意志

心理韧性差及抗挫折能力弱可能会导致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无法自如应对困难与挫折,从而影响其创业意志力。因此,针对他们创业意志的教育内容可聚焦于如何增强心理韧性与提高抗挫能力。此外,希望是指对未来的美好期望与愿望。希望水平代表了个体对未来美好的期待程度。希望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个体是否能坚定意志努力实现梦想。因而,希望水平与意志之间是成比例关系的。提升希望水平应当成为提升大学生创业意志力的另一个关键点。

2.4基于“三位一体”多维度的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建设

基于“三位一体”多维度的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关键在学校层面、核心在学生层面、引导在社会层面。三者环环相扣,相辅相成,构建科学、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在学校层面的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主要考核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包含政策支持、制度建设、师资团队、课程体系、平台基地和校园文化建设等,在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中起到关键作用。在学生层面的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主要考核学生创新创业知识、创新创业技能、创新创业素质和创新创业成果,在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中起到核心作用。在社会层面的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主要考核企业、社会机构等用人单位,以及家长对学生创新创业素质的认可度,在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中起到引导作用。“三位一体”多维度的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要遵循以下三条原则:一是坚持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注重成绩结果评价的同时,也要注重学习过程中的努力程度、动机取向、情感体验、学习态度和价值观等。二是静态评价和动态评价相结合。在特定时空内进行横向比较评价过程中,重视学生创新创业原有水平和发展水平。三是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相结合。依据不同的评价事件和对象,采取不同的评价组合模式,比如在学校层面的教育教学考核中,采取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基于“三位一体”多维度的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要依据学生实际情况赋予评价类别适当的权重,注重与时俱进、避免僵化教条,正确处理好学校层面的关键作用、学生层面的核心作用和社会层面的引导作用。

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可利用自身政策优势,搭建助力学生创新创业的平台,建立相应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提供咨询、指导、孵化、对接、互动交流的“一站式、零距离”综合服务;科学选育创业种子团队,专业指导创业孵化企业,逐步提升大学生创业团队的社会竞争力,推动学生创业适应社会创业环境。

参考文献:

[1]黄兆信、刘丝雨、张中秋:新加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成功经验及启示[J].高等工程教育,2016(4):160-164.

[2]王丽娟、高志宏: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2(10):96-99.

[3]欧旭理、罗方禄:大学生创业恐惧心理成因分析与规避模式[J].创新创业教育,2010(12):44-4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