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半开敞式地铁站厅的设计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对于半开敞式地铁站厅的设计思考

严勐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摘要:本文以实际案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提出半开敞式地铁站厅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多角度去思考探讨相应的应对策略,从而梳理出一些较为系统的半开敞式地铁站厅设计中应该统筹注意的设计要点,为后续相关设计积累些许相关经验。

关键词:半开敞式地铁站厅;地下空间;安防;排水

1、研究背景

伴随着我国高速的城市化发展进程,轨道交通体系已经成为促进城市空间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基本因素,我国各大城市的轨道交通建设也进入了快速建设时期,国家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印发了城市轨道沿线地区规划设导则,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国家和地方标准体系也正在逐步完善成熟。

目前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已经开始由原来单纯的轨道建设升级为“轨道+物业”的建设,轨道交通建设与城市各种功能之间的交融日益密切,地铁站厅层也随着外部功能需求的不断变化,由以前的单一封闭式满足交通功能的空间形态,升级演化为多种适应变化的城市功能业态的空间形态。国外的轨道交通起步早已发展相对性成熟,地铁与商业的接驳形式也呈现有多种类型,有很多值得借鉴的优秀案例,国内大部分地区的地铁轨道交通还处于大建设期,轨道与城市的融合还需要进一步深化研究,建立完善的站成一体化城市建设体系。

2、半开敞式地铁站厅的解析

基于轨道交通枢纽与城市空间一体化的设计理念,在地体站周边城市空间具备条件的情况下,将室外的自然环境通过下沉式的空间与站厅层相连接为一个整体,从而形成半开敞式地铁站厅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们对于城市空间品质要求的提升,建立半开敞式地铁站厅有利于城市空间的立体化建设、城市公共空间形态的多元化、地上和地下空间的和谐过渡。

2.1良好的空间感受

常规的地铁站厅层都是设置在地下一层,通过地下通道连接地铁出入口出至地面,地下站厅层的建设为控制建造成本,其使用空间也基本上是满足功能需求,一般来说都比较方正,像一个个置于地下的盒子,所以乘客进入站厅后会产生比较强烈的封闭感。半开敞式地铁站厅层虽然也是置于地下,但其内部空间与下沉的室外空间直接相连,室外空间延续至室内,可以打破地下空间带来的封闭感,乘客行进于室外-半室外-室内的空间感受也相对的自然有序。

2.2明确的导向性

一般在乘客进入封闭的地下站厅层后容易缺失方向感,需要导向标识系统才能很好的辩别方向。而半开敞式地铁站厅层是与下沉式室外空间直接连接的,可以为进入到地下的乘客提供明确的空间参照,人们甚至可以从与之相连的室外空间直接进入到站厅层,借助于室外空间的参照,地下空间的方向性将更加明确,站厅层的客流组织也会更加顺畅有序。

2.3调节站厅空气环境

地铁车站站厅层的内部空间通常都是完全依赖机械通风排烟解决空气流动问题,站厅内的采光也全部是采用人工照明。半开敞式站厅层可根据直接对接的下沉式室外空间的尺度以及其开敞的程度,采用人工与自然相结合的手段,并且通过开敞空间中布置的绿化景观,营建更加绿色生态的地下空间环境,调节地铁站厅层的怡人微气候。

3、半开敞式站厅设计要素研究

成都博览城综合交通枢纽位于成都天府新区起步区的秦皇寺CBD商务区,交通枢纽的站厅层及站台层位于福州路、蜀州路下方,南北两侧与天府公园共同形成整体城市公共空间,连接成都地铁1号线、6号线、18号线、11号线,总体占地面积约为180826.87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为228117.96平方米。

本文以成都博览城综合交通枢纽为研究母体,通过对其设置于地下-13.0米标高的地铁站厅层设计和施工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针对性解决方案的分析研究,从不同角度梳理类似的半开敞式地铁站厅层设计中,应该在前期阶段需要注重的设计要素。

3.1空间形态设计要素

基于本项目在片区所处的重要位置,我们从区域性城市设计入手,通过本项目的空间营建将周边各地块连接一体,项目东侧的西部国际博览城和国际会议中心、南侧的天府公园及商业商务地块、西侧的天府公园和商业地块、北侧的天府公园湖区,均通过博览城交通枢纽的地下和半开敞空间串联在一起,从而形成有机联系的新区城市立体化空间。

3.1.1空间渗透共生:

由于项目位于横跨天府公园的福州路下部,为将交通枢纽有机的融入整体环境,创建站城一体化城市空间,设计从两点思路出发,达到交通枢纽空间与天府公园自然环境以及周边地块的交融渗透:

1.将福州路化路为桥下部空间挖空,桥下-13米标高的空间作为交通枢纽的开敞式生态地铁站厅层,并以此连通福州路南北两侧天府公园的自然环境,为形成良好的景观视野,在南北两侧设置退台式下沉花园,地铁的站厅层空间也与城市自然景观环境渗透融合。

2.将地下站厅空间融入整个片区的地下空间体系之中,在东侧连通西部国际博览城的下沉广场和国际会议中心的地下车库,在南侧则通过南边斜坡景观下的商业过渡到南边商业商务地块的地下商业空间。

3.1.2界面相互融合:

站厅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相互渗透,内外空间的围合界面同样也通过相互融合形成一个整体。为把室外优美的绿化景观体验延伸至室内,强化车站内的生态环境,设计中在站厅的东侧设置长达100米、高7米的绿植墙,一方面削弱了封闭墙面的压抑感,另一方面由于室外景观相互映衬,在配以室内中庭的景观绿植,共同形成花园式交通枢纽站。

3.2功能设计要素

成都博览城综合交通枢纽连接了四条地铁线路,同时与地面交通形成无缝连接,直通成都的新老城区,每天将承载上百万的交通客流,面对如此巨大的交通流量,交通枢纽的空间必须要保证通过客流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所以建立好完善的使用功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3.2.1、安全性设计

由于成都博览城综合交通枢纽站厅层的空间形式是有别于常规地铁车站的半开敞式,所以要求我们有针对性的考虑特殊形态下所面临的安全性问题,系统性的梳理各方面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

场地防洪防涝设计:

项目主体工程位于福州路桥梁下方,地铁6号线标高最低,底标高相对于上部路面标高为-36.6米,而与南北下沉斜坡广场相连的四条线的站厅层标高为-13米,与周边的地块场地及道路相比较属于最低点,如果防护不好就会成为雨季的区域最低汇水点,一旦大量积水就会危及地铁客流的生命安全和地铁设备的正常运营,因此必须考虑如何处理好项目的防洪防涝措施。在设计中我们从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个维度去提出解决方案。

外部因素:针对项目外围的场地分析,场地外部最大的影响因素项目北侧的天府公园湖区的湖水和周边道路的雨水,针对这两个问题,我们在项目的防洪防涝分析研究报告中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1、天府公园湖区靠近交通枢纽一侧的50米范围内湖底防渗层加厚一倍,同时湖岸的堆土边坡加高,高出湖面200年一遇的最高洪水的雍水高度。2、在交通枢纽临路侧形成放坡,坡顶标高高出道路最高标高。以此保证周边的市政雨水不会进入项目内。

内部因素:交通枢纽内的积水主要来之地下渗透水和斜坡绿化的汇水,由于站厅层的标高低于市政道路13米左右,所以根据水量的计算在站厅层标高设置了4个大的蓄水池,在蓄水池的水量达到一定值后,通过专用排水管提排至周边河流水系,保证交通。

装饰构件的安全性设计:

由于站厅层为半开敞式开放空间,受外部自然环境的影响,所以站厅的装饰性构件的安全性设计必须考虑与完全的室内空间装饰有区别,以保证装饰构件不会在自然外力的作用下脱落损坏。站厅的主要装饰构件是顶部的吊顶圆通,设计中的圆通拉接杆件和连接方式在室内空间中采用是完全满足安全要求的,在临室外部分我们考虑风荷载和室外温差变化的影响,增加了斜向拉接杆件,同时圆通的连接方式也有卡接变为螺栓固定,以此确保吊顶安全稳定性。

设备的安全防护措施:

常规的地铁站厅层一般都相对封闭,仅通过通道连接与室外空间的接口,所以在地铁停运后,关闭出入口即可保证地铁站厅层的设备安全。博览城综合交通枢纽的站厅层公共区和外部公园景观完全无缝衔接,闸机、安检等售票设备完全置于开敞空间中,为保证这些设备在地铁停运后不受人为破坏,我们除了在付费区和非付费区之间设置玻璃隔断之外,同时在非付费区的设备外围结合导向标识系统,设置带卷帘的门型钢架,待地铁停运后放下卷帘保证设备安全。

3.2.2、舒适性设计

本项目定位为天府新区的城市会客厅,是天府新区的一个重要的展示窗口,同时在功能上作为西部国际博览城的主要人流集散枢纽,为给巨大的客流提供愉悦的通行环境,设计中的空间尺度和环境感受,并且还在站厅层和站台层之间设置了换乘大厅,合理的组织了各条线的便捷换乘。

站厅的室内小气候设计:

由于站厅层是南北通透的半开敞空间,不能像常规车站一样设置空调系统调节室内温度,考虑到站厅内的客流主要都是通过性的,不会长期停留,所以设计中站厅的温度基本依靠外界的空气流通与自然环境的同步,只在部分工作人员长期使用的工房内设置独立空调系统,生态系统与人工调节兼容并蓄。

由于站厅空间净高高达10米以上,同时又是两面通透的,所以必须解决下雨天飘雨对乘客的影响,我们在设计中将付费区外围的玻璃隔断有常规的2米提高到2.6米,同时在临室外部分需要排队的区域增加透明玻璃雨棚,即可遮挡飘入的雨水,又不影响展厅内采光。

材料的优化选择:由于室外的温度湿度等外部条件的影响,建筑装饰材料的选择尤需慎重,在室外到半室外的空间过渡中,地面装饰材料的防滑性能和耐脏、耐磨性能必须要综合考虑,所以经多次研究和放样,付费区外围地面材料为皮革纹花岗石,同时达到与外部场地衔接、防滑、防尘的效果,付费内部地面材料为光面防滑花岗石,为乘客提供一个与站台层良好衔接、光亮舒适的行进空间。

4、结语

通过对成都博览城综合交通枢纽地下半开敞式站厅层的设计思考,我们从空间形态和使用功能两个主要方面入手,进而分析了体验感、美观性、安全性、舒适性,希望从中探索出一系列半开敞式地铁站厅设计要素,为日益多元化的地铁站厅空间设计积累一定的经验。

参考文献:

[1]《站城一体开发-新一代公共交通指向型城市建设》日建设计站城一体开发

[2]研究会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2,ISBN978-7-112-162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