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灌区加强需水管理的几点认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对灌区加强需水管理的几点认识

李萍

甘肃省景泰电力提灌管理局甘肃景泰730400

摘要:人口的激增以及工业、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导致了水需求的剧增。水资源的使用以及管理就特别的重要,本文对灌区加强需水管理的几点认识。

关键词:灌区;需水管理;

1西北地区灌区现状

我国是世界上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之一,在西北干旱区水资源短缺的形势更加严峻。西北干旱区农田灌溉消耗了水资源的绝大部分,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激增,耕地面积进一步扩大,对水资源的需求也进一步增加。大量抽取地表水灌溉引发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导致河流断流、荒漠植被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沙漠侵袭,进而又制约了农业的发展。水资源已经成为西北干旱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因此研究农业灌溉需水量,分析其时空变化规律,对区域水资源安全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西北干旱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棉花主产区,同时也是我国水资源短缺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在总用水中,农业是水资源消耗最大的用户,农田灌溉占到了水资源总消耗量的90%以上。由于不合理的灌溉模式以及水利基础设施的不完善致使水资源利用率极低,加上近几年农作物播种面积的迅速扩大,导致西北干旱区农业用水和消耗量巨大。近些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激增,对于水资源需求也将进一步扩大,流域水资源短缺的形势也日趋严重。水资源的短缺已经成为西北干旱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农业灌溉用水是西北干旱区水资源形成于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农田灌溉的增加以及气候变化引起水文、水资源时空再分配的变化,使得山地-绿洲-荒漠系统水循环遭到打破,部分地区水资源可供应量减少,即使在水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也并非一年四季都能满足农业灌溉等水资源的需求。因此量化区域农业灌溉需水量,分析灌溉需水量的时空特征,推求气候变化对灌溉需水的影响,对区域水资源安全、缓解农业水资源矛盾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如何进行需水管理

进行需水管理包括:调剂水量,时空上实现以丰补缺;调整产业结构,合理配置水资源;完善供水系统,减少水量损失,提高水的利用率;鼓励雨水、咸水利用,污水处理再利用与实现洪水资源化,增加水源;抑制需水过快增长,逐渐实现需水量的零增长。例如,目前我国在建的南水北调工程,黄河实施的水量合理分配制度,调整水价、刺激节水,加快实现水资源商品化等都是有效的需水管理措施。全球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已是不争的事实,然而对气候变化及其对水资源影响程度的估计却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这是在需水管理中必须考虑的。调剂水量以及洪水资源化等需水管理的关键技术问题之一,是实时掌握缺水程度以及有一定预见期的未来径流(包括洪水量)的时空分布,有时仅仅依靠水文预见期是不够的,而要求降水预报增加预见期。掌握不住缺水程度或者缺乏必要的径流预见期,要实现有效的水量调剂和洪水资源化是很困难的。

3灌区实施需水管理面临的主要挑战

3.1水利设施老化失修,量水设施不足

大部分灌区都是在,20世纪50-60年代修建的,老化失修较为严重,因而导致灌区运行效率低下,难以满足实施需水管理的要求。另外,不仅灌区的主干水利工程需要加大投资力度,田间水利设施老化失修更为严重。在灌溉投资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几乎很少有灌溉系统具备从主干到末端渠系的量水设施。近年,尽管国家加大了灌溉设施的投资,但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主要是用在了部分主干水利工程上的更新改造上。国家的投资对于急需开展更新改造和续建配套的所有灌区水利设施而言只是杯水车薪。

3.2部门间用水竞争程度加剧

既要保障粮食安全及新增农业生产能力,又要实现用水在各部门之间的优化配置,政策操作难度较大。在水资源供给有限的情况下,随着工业和生活用水需求的增长,农业部门的用水2.3灌区水管单位缺乏管理需水目前水管单位的经营效益目标与农业节水的目标存在一定矛盾,调查发现,当水费成为水管单位最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收入来源的时候,很难要求他们既提高经营管理效益,又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水管单位所关注的是收取总水费,而不是可以节约的用水量。如果水费太高,用水量减少太多,水管单位得到的总水费实际上会比水费上升之前的收益要低,而在没有明确水权的情况下,灌区节约的水资源往往会被上级政府平调到其他地区或部门。因而水管单位缺乏节水的积极性。

3.3水权不明晰,水权制度建设缓慢

首先,突出的问题是初始取水权的分配不明确、不具体,用水者(主要是农民)并没有实质上的水权,因而很难调动用水户节水的积极性。另外,灌区水管单位由于节水减少了水费收入,因而节水的愿望也不迫切,导致了水行政主管部门积极性高而灌区水管单位和用水户积极性低的问题。所以,这样的水权交易实际上是农民被剥夺了部分用水权,通过行政手段将水资源从农业向工业进行的再分配。灌溉水价低,提高缓慢,用水者缺乏提高农业用水效率的激励机制,从而导致节水技术难以大面积推广。我国的农业水价偏低,主要是水价政策定价原则极不合理,水费标准背离经济规律。尽管农业按供水成本收费,其成本不包括农民投劳折资形成的固定资产折旧,使得现行水费标准不到供水成本的一半,造成水费偏低。此外,水资源本身的价值没有体现。水资源本身具有价值,此价值的产生是由水资源所有权所确定的,在水价确定时,完全没有考虑其存在,在某种程度上导致国家所有权的丧失,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市场调节机制失灵。

3.4社区用水管理改革缺乏持续有效的发展机制

随着村集体管理能力的不断减弱,农田水利设施末级渠系的运行和维护就基本上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从而使得末级渠系水利设施老化失修日益严重,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难以提高。农田水利的直接受益者是农民,因而国家和地方政府希望农民自己能将末级渠系维护运行的职责承担起来。

总结:能够对水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调配、运输,并提高作物对水资源的利用率,既能够实现节水的效果,又能够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对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进一步加强对其的研究非常有必要。

参考文献

[1]裴源生,张金萍,赵勇.宁夏灌区节水潜力的研究[J].水利学报,2007,38(2).

[2]郝志斌,蒋晓辉等.水利工程生态调度研究[J].人民黄河,2008,30(12).

[3]楼豫红.区域节水灌溉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