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加压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9-19
/ 2

经皮加压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

闫永海曹玉清强东林方鹏飞柳斌

闫永海曹玉清强东林方鹏飞柳斌(白银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骨科甘肃白银730911)

【中图分类号】R6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9-0134-02

【摘要】目的探讨经皮加压钢板系统(PCCP)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6月?—2010年3月我科采用PCCP治疗17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男8例,女9例,年龄54~78岁(平均62.4岁),均为AO/OTA分型A1和A2型骨折,受伤至手术时间为3~5天,平均4.5天。观察并记录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疼痛程度、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术后Harris髋功能评分。结果术中出血量60~100ml,平均85ml,近端切口长2~3cm,远端切口3~4cm,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平均2分(1~3分),17例患者术后获6~28个月(平均13.8个月)随访,骨折均获愈合,愈合时间2~3个月,术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平均为87.2分(80~95分),其中1例,良好15例,可1例,优良率94.1%。结论PCCP治疗A1和A2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手术创口小、骨折固定稳定、术后切口疼痛轻、术后功能恢复良好等优点,是治疗AO/OTA分型A1和A2型骨折较理想的髓外固定方法。

【关键词】股骨骨折骨折内固定微创性

转子间骨折常见高龄患者,每年全球发生近170万例。近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对其中的AO/OTA分型A1和A2型骨折动力髋螺钉(DHS)是最常用的髓外固定,但临床失败率高达6%—34%[1-2]。因此,如何提高此类骨折的治疗效果和改进内固定的方式,成为近年来创伤骨科研究的重点。我院2007年6月—2010年3月应用经皮加压钢板系统(PCCP)治疗17例股骨转子间骨折,对术中一些指标进行研究认为该手术简单,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创伤小、骨折固定稳定、术后疼痛轻、功能恢复良好等优点,临床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17例,男8例,女9例,年龄54~78岁(平均62.4岁),均为AO/OTA分型A1和A2型骨折且股骨大转子外侧壁均完整,受伤至手术时间为3~5天,平均4.5天。患髋经术前筛选均无其他病变,也不存在多发伤和多发骨折。

1.2术前准备

术前完善各项检查并进行术前评估、术中尽可能解剖复位,术中常规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1.3手术方法

17例患者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取仰卧位,使用手术牵引床,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对骨折部位进行间接手法复位,复位成功后于大转子斜坡下的水平。作2~3cm长的皮肤切口,分离肌肉达股骨,将安装了手柄的钢板的远端插入切口,沿着股骨干外侧向下滑动,透视检查钢板位置良好后,插入环抱装置将钢板和股骨干紧密贴合,于手柄最下方的斜形孔内插入导针套筒,在相应的皮肤上作第2个切口,切口长约3~4cm,将导针套筒推入钢板斜孔,然后钻入导针,并调整导针位置至正确为止,使导针位于股骨颈远端皮质上5mm。第2支导针,经过手柄孔垂直于股骨插入大转子侧面皮质下。测量颈部螺钉的长度,钻出钉道,将颈部螺钉和套筒沿着导针方向拧入。通过第2个切口安放远端股骨干螺钉,先安放远端和近端螺钉,中间螺钉在除去固定钳后安装。最后取出临时固定针后按相同方法放置第2枚股骨颈部螺钉。最后一次透视复查正侧位,见骨折及钢板位置良好,拆除手柄,关闭切口。

1.4术后处理

所有患者术后第一天复查血常规。术后3天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术后前10天用低分子肝素钙预防深静脉血栓发生,将患肢摆放于外展30°屈髋20°抬高患肢30°以利于静脉回流。指导患者于麻醉结束后主动活动足趾、踝关节、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功能锻炼。术后1周进行主动直腿抬高锻炼,并在助行器帮助下逐步开始下床行走,患肢轻微负重,术后1月开始增加负重,术后1周复查X线片,观察术中骨折复位情况,术后3月复查X线,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并决定完全负重时间。

2结果

术中出血量60~100ml,平均85ml,近端切口长2~3cm,远端切口3~4cm,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平均2分(1~3分),17例患者术后获6~28个月(平均13.8个月)随访,骨折均获愈合,愈合时间2~3个月,术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平均为87.2分(80~95分),其中1例,良好15例,可1例,优良率94.1%。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切口感染、螺钉钢板断裂、髋内翻、主钉切割股过头等并发症。

3讨论

3.1PCCP手术适应症的选择及禁忌症

按PCCP的设计者Gotfried[3]认为:除了颈干角小于125°或大于140°,和/或在矫形手术床上不能完成骨折复位的股骨转子间骨折外,均是PCCP的手术适应症。我们认为PCCP更适合于稳定性骨折和移位不多容易复位的骨折,AO/OTA分型A1和A2型骨折。不适用于股骨外侧壁严重缺损的股骨转子间骨折,逆转子间骨折是PCCP的禁忌症。PCCP适合范围与DHS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DHS有移位的骨折是开放复位,而PCCP是术前在C型臂线机透视下闭合先行复位,整个手术过程不显露骨折部位。为骨折的愈合创造了有利条件。

3.2PCCP的应用原理及螺钉安放位置

PCCP压力负荷与DHS、Gamma钉基本相似。Gotfried[3]指出2枚颈部螺钉的作用是有效的防止股骨头的旋转,解决了DHS的螺钉切割并发症。2枚颈部螺钉的位置应位于头颈部中下2/3,螺钉尖应位于股骨头关节面下方5-10mm处,侧位像螺钉的长轴与股骨颈轴线夹角应20°。因为此处骨质致密,螺钉置入后有较强的把持力。螺钉过长负重后容易穿出关节面,过短容易造成松动。滕涛[4]认为DHS对股骨头间骨小梁损伤大,原因是DHS近端臂及距顶端50mm处体积大。而PCCP虽然有2枚螺钉,但螺钉相对较小,损伤相对小。

3.3PCCP手术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

①骨折端在闭合复位过程中容易向下成角,可以利用后侧复位装置复位[5];②骨折闭合复位透视后,使颈干角维持在135°;③闭合插入钢板后,钢板末端在侧位像上容易偏下,应在侧位像上调整钢板位置,使其与股骨干平行;④由于PCCP的导针钻入后需扩髓后才能置入螺钉,因此,助手固定好钢板,保持其前倾角,防止移位;⑤由于股骨颈内有2枚螺钉且螺钉的间距是固定的,要求导针定位是力求做到准确,否则容易导致失败和术后并发症。

综上所述,PCCP以其微创、良好的抗旋转性、术中出血少、手术创口小、骨折固定稳定、术后疼痛较轻、术后并发症少功能恢复良好等优点,是治疗AO/OTA分型A1和A2型骨折较理想的髓外固定方法。因本组病例少,观察时间短,远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参考文献

[1]BendoJA,WeinerLS,StraussE,etal.CollapseofintertrochanterichipfracturesFixedwithslidingscrews.OrthopRev,1994,Suppl:30-37.

[2]MadsenJE,NaessL,AuneAK,etal.Dynamichipscrewwithtrochantericstabilizingpiateinthetreatmentofunstableproximalfemoralfractures:acomparativestudywiththeGammmanailandcompressionhipscrew.JOrthopTrauma,1998,12(4):241-248.

[3]GotfriedY.Percutaneouscompressionpiatingofintertrochanterichipfractures[J].JOrthopTrauma,2000,14:490-495.

[4]滕涛,郑宏伟,陈阳,等三种固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材料的临床应用与测试[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1,8:129-130.

[5]严杰,曹聪,张超,董宇启.经皮加压钢板系统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1,3:288-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