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几点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浅谈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几点体会

郑云霞

郑云霞(盐城市亭湖区伍佑中心卫生院江苏盐城224041)

【摘要】目的提高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方法通过医学文献及临床经验认真分析总结。结果促进小儿静脉穿刺成功与护士的心理素质、环境、血管的选择及穿刺后固定等因素有关。结论提高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应从提高护士心理素质及加强技术训练入手,同时要针对患儿的具体情况,因人而宜。

【关键词】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

临床上,1~3岁的小儿静脉注射时通常都采用头皮静脉穿刺。既方便患儿在输液过程中的活动自由度,又有利于家长看护患儿,和护士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作为工作在基层乡镇的一名护理人员来说,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技术是一门必备技能。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对健康的重视,这一技术操作要求也更高、更精,能否熟练进行小儿头皮静脉穿刺,也成了临床上护患关注的焦点之一。

1穿刺前的准备工作

穿刺前的准备是提高穿刺成功率的一个重要环节。

1.1用物准备消毒用物(为使头皮静脉清晰可见,一般采用酒精消毒),剃毛刀一支,干棉签头部一根,2~5ml注射器(抽吸2ml生理盐水,如无禁忌证的情况下可采用低浓度肝素液,可有效防止血液粘稠堵塞针头)连接4.5~5.5号头皮针或根据需要备小儿留置针(同时备透明胶贴膜),医用输液贴3~4条,短布胶布1~2条,长绷带等。

1.2护士的准备护士要有沉着、稳定的心理状态,对自己的操作技术要充满信心,善于排除周围干扰,克服急躁情绪,操作前可深吸一口气调整好自己的心态,防止不良情绪。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与否不仅仅取决于技术水平,也受心理、不良情绪、周围环境的干扰和影响,必要时可请家长避开。

1.3做好家长的工作一般在给患儿进行输液治疗时,家长的心情都比较紧张。因此操作前,护士要以温和的态度、通俗易懂的语言简要说明小儿血管的特点等,指出“一针见血”是护理人员追求的目标,但却是不能达到的“极限”,即没有永远一针见血的高手,希望家长给予理解和配合。

1.4患儿的准备穿刺前不要过于饱食,以免在穿刺过程中患儿因哭闹引起恶心呕吐。根据血管走向的需要,给予备皮。患儿取平卧位,嘱家长压住患儿膝关节,助手(或家长)双手绷紧患儿头皮,双臂轻压、夹患儿的双肩不让其身体扭动,使其相对固定。

1.5周边环境的准备光线的明亮及照射角度直接影响穿刺的成功率,光线太强或太暗都不利于穿刺。明亮的光线是最理想的穿刺环境。

2小儿头皮特点及穿刺要点

头皮静脉呈网状分布,血液可以通过侧支回流于颈内静脉和颈外静脉至心脏,因此,顺行和逆行进针都不影响静脉回流[1]。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我们要针对不同的血管,采取不同的对策:

2.1额正中静脉粗、直、不滑动、易固定又便于固定,不影响患儿活动,便于保暖,一般为首选。此处静脉一般看不清,只能摸着该处有条沟,摸清楚该处血管走向,左手拇指和中指压迫血管两端,绷紧皮肤,右手持针,进针角度20~30度,对准血管方向,可在血管侧方进针,由浅入深,进针宜慢,空虚感较强,或是见回血后压平角度平行推入,注意此时推入角度也别太平。

2.2额浅静脉及颞浅静脉浅、直,暴露明显、不滑动,但血管较细,穿刺难度大;宜选用四号半头皮针,别看这些血管小,进针角度也不用太小,按我经验,进针角度也可大,10度左右,对准血管由浅入深,见回血后,平推针梗少许,若不平推也行,只要回血通畅,少有外渗,而且滴速不会比五号半的慢。

2.3耳后静脉稍粗,但皮下脂肪厚,不易掌握进针深浅度,且不好护理。固定患儿侧卧,同时制动患儿头部相当重要,是穿刺成功的一半,寻找按压血管,使血管充盈,左手绷紧穿刺静脉两端,若不是很充盈,皮肤可以不用太绷紧,右手持针,进针角度可大,20-30度,对准血管,由浅入深,这种血管回血不一定好,但落空感强,有回血或有落空感,可压平角度推入足够长针梗,要不然虽然回血好,也会渗会肿,对付这种血管,关键是要摸清血管走向,推入足够长度针梗.深浅不要去管它.以回血和落空感为准。

2.4颅骨缝间静脉较粗、直,但易滑动。一般比较粗,摸准了方向后,进针角度要大,对准血管由浅入深,见回血后压平推针,不能见回血后就不进针,要不然虽然回血好也会渗会肿。

以上四种静脉,无论哪种静脉都要选择自己认为有把握的血管。

2.5穿刺过程中的注意要点

2.5.1应区分动、静脉血管,尽量避免穿刺动脉血管,选择血管时可用手指指腹用力触摸血管,移开手指后血管看上去仍发青蓝且较直的为静脉可选用。

2.5.2对于不太清晰或者不清晰的血管用指尖横向触摸,可触及“沟痕”感,以体会血管走向、深浅、粗细、活动度,然后穿刺。

2.5.3对于头皮针或留置针直接连接输液器穿刺时,穿刺前将输液调节器向上移至滴壶下(这一做法适用所有的输液者),因调节器离滴壶越近,输液管内的压力越小,回血率越高;对于调节器夹闭不全,针头处偶有滴液时,可在进针前挤压滴壶下的输液管,这样可有效避免针头滴液,确保顺利回血。

3特殊患儿头皮静脉穿刺

3.1肥胖患儿因其皮下脂肪比较厚,血管也较深,可以根据静脉血管的解剖位置用手指探摸来确定穿刺部位[2]。用食指或拇指沿静脉血管走形的方向探摸,在皮肤上顺着静脉走向做一标记,再参照标记进行穿刺。

3.2脱水严重的患儿在穿刺针尖进入皮后,再顺血管方向慢慢进针,针头进入血管腔但没有回血时,应稍等一会再抽取,如果仍见不到回血,但感觉到已刺入血管时,可试着注入液体,若没有局部肿胀则穿刺成功。

3.3经常输液的患儿要注意保护其头皮静脉,如果条件允许,可以选用静脉置留针以减轻反复穿刺给患儿造成的痛苦,并可以减少外渗、保护血管。

3.4不肯合作的患儿尽可能让其家属回避,由护士来固定好患儿再行穿刺,在穿刺成功之后再将其带给家长,避免因为家属情绪激动给护士带来压力。

4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其他注意要点

4.1固定针头鉴于小儿的不配合,加之哭闹出汗,针头置于血管中的位置较浅等种种原因,所以即使穿刺成功,及时稳妥地固定针头也是成功的关键。常规固定:左手示指和中指固定针柄,如针柄悬空可先在针柄下放一干棉签头部(也是为了防止针头上翘),用胶布固定好针柄,针柄周围的汗液要擦拭干净,再用带有吸收垫的输液贴盖住针眼,然后在此基础上依次粘好。由于小儿易哭闹或因天气原因出汗,固定的胶布容易脱落,造成穿刺失败,易引发护患纠纷。经过多次试验,采用绷带缠绕小儿头周围固定法,取得了明显效果。操作方法:先用传统方法固定,再将绷带中段放在针柄的胶布上,然后绕头一周,交叉处用胶布固定好,可以有效地固定好针柄,而且患儿也感觉舒适,此法很受患儿家属的欢迎。

4.2药液配制在没有穿刺成功之前,液体内不要先配入药液,待穿刺成功后按医嘱所需加入药液。这样,既可避免在排空气及多次穿刺时浪费药液,剂量不准确而影响治疗,又可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医患纠纷。

4.3加强巡回护理穿刺成功并固定后,要勤巡回、勤观察,以便及时发现固定的胶布松动、针头移位、局部肿胀等异常情况,防微杜渐,做到既减轻小儿痛苦,又减轻护士工作量,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保证穿刺成功及输液的顺利进行

5结论

提高小儿头皮穿刺水平,操作者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首先不要有畏难情绪,向家长说明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难度,同时要有穿刺成功的信心,沉着而稳定的情绪,有条不紊地进行穿刺。关键在于工作中要善于总结经验,掌握娴熟的技能,并掌握一定的解剖知识及部分骨标志选择穿刺部位,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重复穿刺给患儿造成的痛苦,增加家长对护士的满意和依赖,达到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护患关系。

参考文献

[1]易传安,曹述铁,胡祥上等.头皮静脉的分区与穿刺选择[J].怀化医专学报,2005,4(2):25-27.

[2]杨爱荣,靳灵芝,郝瑞平.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护理体会[J].临床医药实践杂志,2005,14(3):211.

[3]崔振吉,申子路,朱国英,何磊.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方法探讨[J].护理研究,2003(4).